朱跟平
【摘? ? 要】朗讀是識讀課文、了解課文、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通過朗讀,學生很容易融入課文情景中,從而更深刻地感受語言文化、語言藝術的魅力。教師要積極開展朗讀教學訓練,通過開展游戲性的朗讀活動,做好場景創設,在文本細讀中研究朗讀技巧,引導學生做到聲情并茂,從而讓學生在朗讀中獲得樂趣,在朗讀中尋找自信,在朗讀中產生學習熱情,提升素質修養。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朗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26-0183-02
How to Improve the Reading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Yupan School District, Wushan County, Tianshui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U Genping
【Abstract】Reading alou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d text, understand text and cultivate sentiment. Through reading aloud, students can easily integrate into the context of the text, so as to deeply feel the charm of language culture and language art. Educators shoul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teaching and training of reading aloud, by carrying out the reading activities of games, creating the scene, studying the reading skills in the text reading, guiding the students to achieve both sound and emotion, so that students can have fun in reading aloud, find self-confidence in reading aloud, generate learning enthusiasm in reading aloud, and improve quality cultivation.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Senior grade; Reading aloud; Strategy
在語文課堂上,朗讀是非常普遍的教學活動之一。學習一篇新課文的時候,教師會習慣性地進行朗讀領讀,把大家帶入課文情景,也經常會讓學生來當堂朗讀。但是,傳統意義上的朗讀教學缺乏對朗讀技巧、朗讀能力的挖掘和強化,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感受朗讀的樂趣,對語文的學習也會顯得枯燥乏味。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朗讀能力進行訓練,這是充分體現朗讀教育價值的重要契機,也是響應教育政策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
一、開展游戲性的朗讀活動,培養學生的朗讀習慣
很多學生并不是很喜歡朗讀,因為他們在朗讀中缺乏情感投入,缺乏真實體驗,朗讀過程空洞乏味。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習慣性地進行朗讀活動,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趣味引導。開展有趣的朗讀活動,要讓朗讀活動常態化,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下積極參加朗讀,而不是應付課堂。所以,教育工作者需要適當創新朗讀教育的形式,讓學生在朗讀活動中有好的收獲,好的體驗。比如教師可以每節課上拿出10分鐘的時間組織“擊鼓傳花”朗讀游戲,把一張彩紙揉成團拋給班級里的一個學生,然后讓這名學生隨意拋給其他人。當一個指定的學生喊停的時候,紙團落在誰的手中,誰就出來朗讀課文里的一段文字。這樣的游戲方式一方面可以消除大家的緊張情緒,避免學生在朗讀中因為過度緊張而聲音發抖、發揮失常,失去朗讀的體驗;一方面可以引導大家產生一種期待,期待每節課都能參加這項朗讀活動,這就是引導學生形成朗讀習慣的好開端。隨著游戲活動的持續進行,學生對語文課堂有了更多的期待,對課堂朗讀環節的熱情高漲,后續的朗讀教學活動也就能順利展開。
二、做好場景創設,實現真情動人,讓朗讀情感飽滿
小學生的年齡小,人生經驗閱歷很少,他們對很多事情缺乏真切的體會,在朗讀文本的時候也容易遇到問題,讀不懂文章主題思想,把握不住作者的情感情緒。很多時候學生朗讀課文,感覺生澀、乏味、毫無樂趣,就是因為學生本身對文本內容缺乏真切的認識和體會。通過創設場景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融情于景,就是要彌補學生在認知和生活經驗上的不足,讓學生學會如何調動自己的情感。這需要教師擁有良好的情境創設能力,帶動學生去感受情景。
比如在學習課文《獵人海力布》的時候,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課文描述了海力布救下小白蛇,并和小白蛇之間發生的奇幻故事。對于缺乏想象力的孩子來說,要融入故事情景并不是很容易。對此,教師就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繪聲繪色地描述出一個生動神奇的科幻世界,讓大家產生更真切的體驗。我首先在課前搜集了一些關于海洋生物、海洋場景的圖片,其中也包含《西游記》等影視劇中對龍的生動刻畫,對海底動物的生動刻畫。在這些素材的基礎上提問大家獵人海力布在海水中會遇到什么情景,讓大家產生一個思考和想象的過程。隨著大家發散思維,我把預先找到的素材圖片給學生看,讓學生的思維和素材相互印證。這樣一來,大家仿佛身臨其境,仿佛自己化身為海力布,在海洋中遭遇了稀奇古怪的動物,感受到另外一種世界。特別是看到多媒體投影儀上展示的龍的形象,孩子們也仿佛被這巨龍的身影給震撼到了。接著請大家想象,當這巨龍站在面前的時候,海力布的內心會不會特別震驚,特別害怕,讓學生嘗試去分析海力布的心理活動和情緒波動。在這樣一種聲情并茂的講述和情景構建中,同學們對這個故事充滿了奇特的想象,更是躍躍欲試,想要通過朗讀課文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象。在這一系列情景的鋪墊下,學生朗讀課文中的內容,在讀到小白蛇叮囑海力布聽到什么話都不要跟別人說的時候,學生的情緒表達顯得非常生動,就好像學生成了這條小蛇的化身。而在讀到課文中海力布急切地告訴大家事情的原委,讓大家相信他,趕緊離開居住地的時候,有的學生在語言表達上也顯示出一種急躁迫切的情緒,讓海力布那種迫切希望大家信賴他,趕緊逃走的情緒展現得淋漓盡致。
其實創設情景的過程就是一個讓學生融入文章內容的過程,是一個消除學生認知短板的閱讀體驗過程。通過對場景的創設,學生的情緒才能跟隨文章的故事情節起伏波動,或者高興,或者振奮,或者沮喪,或者煩悶,種種情緒的演繹讓文章的朗讀更加生動感人,也為語文朗讀教學帶來了很好的氛圍體驗。
三、在文本細讀中研究朗讀技巧,讓朗讀聲情并茂
小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處于初級階段,他們對很多文本讀不懂、不理解,這也導致學生在朗讀的時候容易出現誤解和錯漏,朗讀能力受到制約。我認為,要想朗讀有成果,首先要讓學生對文本充分了解,透徹掌握。文本細讀是個很好的方式。通過文本細讀,讓學生仔細推敲文章中的情感表達、情節設計、人物形象、心理動態。只有這樣,在朗讀到相應內容的時候,學生才能游刃有余、情感調動水到渠成。
比如在朗讀《草船借箭》的時候,教師先帶領大家仔細推敲閱讀課文中的細節,幫助大家了解這篇文章。文章最初,當周瑜詢問諸葛亮什么時候才能把十萬支箭打造好的時候,諸葛亮說只用三天就可以。這時候,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教師問大家,“周瑜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一種怎樣的語氣,是怎樣的心理活動。”可以看到,大家的想法是不一樣的。有的學生認為周瑜說這句話的時候肯定是有幾分不可置信,有懷疑的語氣;也有的學生在通讀前后文以后認為,周瑜內心里對諸葛亮比較嫉妒,所以當諸葛亮表示用三天時間打造十萬支箭的時候,周瑜肯定是帶著一種嘲笑和生氣的情緒,因為他覺得諸葛亮在故意夸張,想要借此機會壓制批評一下諸葛亮。還有的學生認為,周瑜應該是非常嚴肅的語氣來說這句話的。因為周瑜是一個都督,是一個大官。他在軍營中必須保證自己的儀表,不會輕易因為諸葛亮的一句話就生氣或者嘲笑。那么,到底誰的想法更對呢?其實這個是很難有定論的。教師也不會去探究周瑜到底是什么語氣、什么心理活動,而是鼓勵大家按照各自對周瑜的分析去進行朗讀。比如有的學生認為周瑜是略帶生氣的,那他在朗讀周瑜那句“軍情緊急,可能開玩笑”的時候,語氣也會稍微重一些;而那些認為周瑜的情緒不可思議的,在朗讀他的對白的時候也帶著一定的疑問的語氣。
借助這樣的文本細讀的過程,教師跟大家傳達這樣一個觀點:一篇文章中的故事發展或者人物個性,每個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用不一樣的情緒和語態去朗讀,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所以,大家在朗讀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思考、用心朗讀,要在充分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閱讀。這樣就適當地進行了朗讀的技巧的傳達,讓學生在今后朗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去分析文本內容,注意研究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語言神態,讓朗讀更符合情景。
參考文獻:
[1]于澤林,汪莉.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討[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04).
[2]張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6).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