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露丹
摘 要:補寫句子作為高考熱點,高度契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學價值很高,可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地給學生此類題型的練習機會,輔助語文教學,達到培養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教師應基于對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學會高屋建瓴地掌握補寫句子的題型優勢與訓練目的,從而領會此類題型科學的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應合理安排學生掌握科學解題技巧。文章以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中補寫句子為模版,具體闡述補寫句子的解題策略,充分展示該題型的特點與優勢。理解補寫句子的教學價值與教學方法與教師對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掌握有相輔相成的效果,達到培養學生素養與提高教師素養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補寫句子;學科核心素養;教學價值;教學策略
高考語文全國卷語言運用專題部分的補寫句子題型備受高考命題者喜愛,從2012年出現,一直到2020年,連續九年都在全國卷中出現,可稱為高考經久不衰的一大熱點。補寫句子高度契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我們不只要在高三備考中關注此類題型,高一、高二日常教學過程中便可有意識地讓學生接觸它。通過對題型的練習,達到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的目的。
一、補寫句子題型簡析
此類題型最早在2012年高考全國卷中出現,從2017年開始,命題賦分從5分改為6分。補寫句子題型合乎高考考點語言應用部分中的“連貫”“準確”,能力層級為E級。題型是選取由一個文字量大概120——180字之間的文段組成。文段多取材科普類、社科類文章的文段,內容邏輯性、實用性較強。文段中間采用填空式,分三個空格,要求學生根據前后文,補足句子,并限制字數。
二、補寫句子題型的教學價值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試中心公布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及其說明。高考評價體系主要由“一核”“四層”“四翼”三不服內容組成。其中,“四層”指的是“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1]補寫句子題型正是高度契合其中的學科核心素養。通過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練習補寫句子題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在閱讀文段,構建答案的過程中,培養語言構建與運用的能力,提升發展思維,同時通過科學的、人文等多方面的價值觀正確的文段閱讀,提高審美鑒賞與理解和傳承文化。補寫句子題型可謂一舉“四”得,具有很高的教學價值,不應只在高考備考階段才讓學生進行訓練。在高一、高二教學過程中,應把補寫句子題型訓練合理安排到日常教學練習當中去,可以成為語文日常教學中的輔助素材。
對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有具體的說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概括為四個方面,即“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2]
首先,學生完成補寫句子題型的過程,正是自主的語言實踐活動。為了準確補出所缺的句子,首先要對全文段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而這必須依靠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理解,要有一定的言語經驗積累,而這正契合了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中的語言構建與運用內涵;其次,要對文段做出合理的分析,弄清所補句子的內容,必須依靠語感與語理的相互促進,才能提高語言表達技巧,學生最終整合自己的答案,構建話語,用準確語言表述答案,這也契合語言構建與運用的內在深層涵義。
其次,《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中提及:“根據思維與語言發展的原則,思維品質的發展與語言構建及應用有著直接關系。”“語言積累和運用與思維品質的提高是同一個過程。”[3]在完成補寫句子的過程中,需要運用思維能力,依靠直覺與靈感,通過聯想與想象,推理所補句子與前后文段的層次關系,驗證答案的正確與否,同時在做題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總結經驗教訓,發現規律,這些行為契合學科核心素養思維發展與提升的內涵。
再次,審美作為按正確的價值取向鑒賞,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美感體驗與審美情趣的培養,在學生完成補寫句子的練習過程中,同樣得到滿足。補寫句子所提供的文段都是積極向上,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關系社會民生、科學常識、文化歷史等,具有鑒賞價值的文段,補寫文段的閱讀與鑒賞,構建語言答案的過程,同時契合學科核心素養中的審美鑒賞與創造的內在深層涵義。
最后,語文核心素養的“文化傳承與理解”,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理解多樣文化,關注、參與當代文化。[3]補寫句子題型可以通過文段的選擇,讓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就能夠了解相關知識。例如2020年的全國一卷高考中的補寫句子,在切合2020年防疫大背景下,體能健康的重要性這一熱點,選用科普知識,讓學生了解有氧運動的重要性。又例如2018年全國二卷補寫句子語段內容為“戲劇既需要傳承也需創新”,就有效提醒學生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三、補寫句子題型的教學策略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教師是學生文化基礎的奠基者、自我發展的指導者、社會參與的引領者。”[4]作為教師,我們對于題型解答,不該單純停留于某一道題,或者某一類題型如何解答。我們應站得更高一些,要從學科核心素養出發,在科學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去考慮我們的教學策略。教學需要智慧,而不是盲干。“教育的智慧來源于我們的經驗和能力。”[5]
(一)前期工作準備
作為一線的教師,如果每一份練習都講究原創,這也是不合適的,可能更多地是借助教學資源。如今是一個大數據年代,教師在海量的題型選擇中,應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所選材料是否高效地體現學科核心素養,二是學生學情。我們應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做此類題型,學習的目的是什么。語文教學的目的應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不是滿足于學生是否能解答特定的某幾道題目,而是“使得學生形成內在的品質和能力,學會解答這種題型的能力。”[3]同時,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學齡與語文水平,不要一開始就從難題開始,例如在高一階段安排高考難度的題目。我們應選擇適合學生水平的題型,以樹立自信心為主。只有激發學習興趣,學生才能更好地學。
同時,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積累科學知識與文化常識,多關注社會熱點,良好的知識基礎,是解題的大前提。
(二)補寫句子解題應具備幾點意識
我們以2020年全國卷一第20題補寫句子題型為例,明確在完成補寫句子的過程中,應具備以下四點意識:
研究發現,有氧運動能增加流向與記憶有關的大腦區域的血流量,從而改善記憶力。任何時候開始鍛煉都不會太晚,即使進入老年階段,①你仍然可以通過適當增加有氧運動來加以改善。有30名被試人員(平均年齡66歲)參與了研究,②這兩組人都沒有定期鍛煉的習慣,也沒有記憶障礙的跡象。其中一組每周完成數次有氧運動的任務,而另一組只進行拉伸和平衡訓練,同時保持較低的心率。12個月后,與拉伸平衡組相比,有氧運動組流向與記憶有關的大腦區域的血流量增加了。研究開始和結束時進行的記記力測試顯示,③而拉伸平衡組的成績提高不明顯。
1.主旨意識:首先要明確文段的核心內容是什么。把握了主旨,就抓住了解決問題的關鍵,保證了補寫句子時,不會偏離方向。例如2020年全國一卷的補寫句子,其核心在于“有氧運動有利于增加記憶力”。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就有了明確的方向,不會考慮其他方面,例如有氧運動與壽命的關系。
2.關鍵詞意識:補寫句子所用內容,應力求所填的關鍵詞語從文本中來。這既能扣住文本內核,又能減輕學生自行選詞的難度。例如2020年全國一卷的補寫句子,我們找到關鍵詞“記憶力”“分組”“有氧運動”。
3.層次意識:理清文段句群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補寫句子前后句之間的邏輯關系,補寫的句子內容就能更為明確。而層次的理清,尤其要注意標點符號、關聯詞語、提示語等。例如最后一個補寫句子,因為后面的句子有一個“而”的關聯詞,從而明確前后句子應是轉折關系,那么答案就與后一句相反:“有氧運動組的成績有顯著提高”。
4.語法邏輯意識:完成文段補寫后,應驗證所補寫的內容是否存在語法錯誤,是否不合生活邏輯。例如第二個補寫句,我們如果補寫為“我們把它隨機分為兩組”,就與前句的主語“被試人員”相矛盾,從而出現主語不一致,語法錯誤。應改為“他們被隨機分成兩組”,那么就實現句子連貫。
(三)題后反思,學會學習
《學記》說:“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我們教學的目的不能停留于題目的解決,題后學生的反思更為重要。教師應以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教學目的,指導學生學會自我總結,理清此類題型的解題規律,同時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后彌補不足。例如有些學生文段層次意識較為薄弱,那么教師就應指導此類學生加強文段層次劃分練習,同時理清關聯詞語和標點符號在文段中的作用。學生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學會自主學習。這正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同時,教師也應引導學生關注文段審美價值與文化理解,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綜上,補寫句子題型很好地契合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合理利用此類題型,采用科學的教學策略,達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考試中心.中國高考評價體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王寧、巢宗祺.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0):54-70.
[4]魏書生.學生核心素養教育教師指導讀本[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7):84-155
[5]馬國新.為何而教[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