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
摘 要:高中化學,雖屬于理科范疇但卻具備文科的特征,化學這門學科需要記憶的內容繁多,知識點瑣碎,而且大多是以實驗為主的課程,隨著計算機網絡環境在學校的逐步普及,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化學課堂的教學中,從而能更好地組織教育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作為一名高中的化學教師,已深刻體會到這一教育改革的潛力。并且在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已經趨于成熟,創造性思維發展水平較高,他們的思維具有更強的預見性,而且他們的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創造力顯著提高,由于學生的批判辯證能力呈現擴散式的增長,不斷地使用全面發展和富有足夠聯系的看法和新穎獨特的方式去解析問題,學習自主性已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在課堂上與老師交流,并且角色互換,充分調動課堂活躍度,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作為高中生的他們已經具備了能理解特殊與簡單、整理歸納與演算、辯解理論與時間等的辯證關系,辯證邏輯思維能力在他們的身上已經得到了很高程度的成熟與發展。面對當代學生的這一極具特色和富有挑戰性的特點,在結合當代的社會大環境,教師在化學課堂中就應該充分融合現代技術,并且加強課堂交互的,對學生的化學素養做進針對性的培養與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核心素養;高中化學;教學研究
隨著現代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在課堂上,固守原來“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學生的要求,在推進信息化教育的熱潮中,一種全新的授課方式——以網絡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為主的具備新穎性和創造性的信息技術教學出現了,除此之外,還通過結合上學生的個人特性來說:當下的高中生們早已具備各項較為完善的能力,在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和課堂交互,學生與老師交互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還可以通過小組學習探究等多種形式,加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打破教師的一言堂,交互式課堂的教學模式包括四個方面:教師與教材的交互、講授老師與聽課學生的交互、學生與各種教材和教輔的交互、以及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交互。通過這四個方面,在逐漸現代化和高新化的高中化學課堂中,可以創設出較為精細化和較個性化學的教學環境,更重要的是,對于化學這種實踐性強的學科來說,更要利用社會環境中,現代技術覆蓋知識全,使用方便等特點,在高中課堂中,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并結合課堂交互,從而更好地將信息技術融合于高中化學課堂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化學素養。
一、利用信息技術,改善教學方法
化學是一門相對其他學科來說比較抽象枯燥的學科,有些細小瑣碎隸屬于微觀的知識點,實際上是難以觀察到的,同樣也是很難觸摸到的,因此學生一般很難入門,如果在這時能夠通過一些動畫以及視頻,加入一些精煉簡潔的相關的實驗效果,教學效果就會更好。
例如,在學習分子性的知識時,授課老師講述知識點時,向同學們介紹分子之間是存在著間隙的,但這時學生很難理解這樣空洞的知識點,他們只會在想,分子體積如此之小,分子之間還能有間隔嗎?其實就可以用一個最簡單的動圖來例證,如讓學生親自將100毫升的酒精和100毫升的水放在一起混合后,學生就可以觀察到一些比較直觀的現象,這兩者混合的體積不但沒有兩百毫升反而小于200毫升。很簡單的就可以通過這一現象,從而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這樣的實驗有很多,例如,加速版的分子擴散現象,如果能經常做這樣的一些實驗技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所有的知識,而且還能夠激發學生對化學學科產生興趣。所以教師就應該充分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學會化學,愛上化學。[1]
(一)結合傳統化學實驗與數字實驗,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眾所周知,化學這門學科是在不斷做實驗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發展的,特別是對于現如今教育環境下的高中生而言,化學實驗這項技能一方面可以鍛煉和培養同學們的仔細觀察能力及親自動手操作技能,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潛能,并且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和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對于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來說,往往以課本上的基礎實驗為主,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并不明顯,對于數字實驗來說,它是一種利用現代電子數碼科技進行實驗的方法,它具有使用快捷,方便且準確度較高的特點,近年來,深受教師和學生喜歡,但他也有忽視傳統實驗技能的一個缺點,結合二者的優點,在高中化學課堂中融合信息技術,將傳統實驗與數字化實驗相結合,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加強對基礎知識的鞏固。[2]
例如,在《堿溶解成為堿性溶液的pH變化》這項有趣的實驗中,操作者將pH溫度傳感器與pH傳感器同時放置在裝有少量水的燒杯中,伴隨著氫氧化鈉固體的加入,連接著感應器的電腦屏幕上將會出現兩條緩慢逐漸上升的實驗曲線,并且通過觀察電腦顯示出的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得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通過正確使用化學數字化進行實驗操作,可以更深入地將傳統教學中的定性分析實驗轉化為高精密度的定量化驗證。
(二)利用信息技術,將化學實驗結論由量變到質變,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能力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中,傳統實驗常常是基于課本上以得出結論的實驗為主,對課本內容能夠讓學生進行深入了解,但往往還存在“重理論,輕實驗”“重知識積累和輕能力培養”的現象,再加之受到高考指揮棒的影響,以往傳統的高中化學實驗更加于是偏向缺乏能力培養等方面。而且從早期開始展開化學實驗課程教學以來,由于各種因素的條件限制因素,例如實驗條件比較簡陋,化學物品腐蝕性過強等因素的限制,舊版教材中化學實驗的編排通常僅僅是分為講授老師演示實驗和同學們分組進行實驗兩種類型,化學教材課本中的實驗主要以講授教師進行操作演示為主,大部分學生無法做到親自上手操作,只光看不動手操作的話,無法使學生產生深刻印象,更加無法形成記憶。
因此在課堂上應引入一些實驗探究,讓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通過自己觀察和思考,并自己動手實驗進行驗證式學習。若只是按照老師的實驗操作進行按圖索驥,所培養出來的也是只會實驗基本操作的學生。
例如:在實踐教學中,可以將零碎繁雜的一些化學方程式以及難懂的原理利用實驗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更便于大家記憶,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發展,例如在記憶Na2SO3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教師就可以在實驗課上為學生提供這兩種材料,并且將Na2SO3與鹽酸的反應和Na2CO3與鹽酸的反應兩個反應進行時間對比,通過觀察實驗現象來對比記憶方程式右邊的反應產物,這樣兩個時間對比的方法,不僅能夠避免對兩個反應方程式的混淆,而且還能準確理解,并且精準記憶反應方程式。[3]
而且在其他的簡單實驗中,教師也可以通過類比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例如在有機化學的反應中“萃取”的這個實驗,萃取本是用一種溶劑,把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課本上的實驗是驗證碘和四氯化碳的萃取關系,那么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再做Br2與四氯化碳的萃取關系,通過類比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找出萃取中兩種溶質之間的關系,從而能將傳統的實驗教學上升一個臺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課堂主動性,提高探究能力
現代信息技術下,課堂的主體更多地應該是學生。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解決問題的交互,有利于更好地展現和發揮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有利于學生更好地領悟團隊合作的精神,并且極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在課堂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在這種新穎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可以采取分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的方式,以此來加強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從而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相互啟發。在利用信息技術融入教學中,教師們可以從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第一,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利用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結合的課堂上,不能從一開始就一味的向學生解釋和灌輸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任務,然后繼續講述教材中的內容。正確的方式應該為試著放開手,讓學生學會自主地去學習,去探索,引領他們去開拓自己的思維空間和激發自己的潛在能力,最后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小組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間積極交流各自遇見的問題,最后通過交流的過程來解決雙方所遇到的問題,最后將不能解決的問題記錄下來通過信息技術來查找問題的答案,如果還是有不會的問題,最后再來向老師發問。采用信息技術結合的高中化學課堂更加應該給予學生更多自由學習和自己尋求答案的空間,要引領學生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帶來的便捷和準確性,例如各種題庫等,通過自己實踐操作,這樣一來可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鍛煉能力,為培養出全方面的人才打下夯實的基礎。
例如:在高中化學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的學習中,教師并不能像講解化學方程式一樣,把元素周期表中的規律直接講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法只能讓學生死記硬背,一旦記憶出現了偏差,便會極大程度的影響學生做題的正確率,而且對學生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沒有幫助。因此學生要學會自己自主理解,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就應該給學生留有充分的自習時間,讓學生把元素周期表的規律自己在大腦里面理清楚,并且經過老師的引導,小組間的交流,依據元素周期表,掌握元素金屬和非金屬強弱的實驗依據,讓學生去給學生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往往會有同學能夠想象出更加方便快捷的記憶方法,這種在課堂上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交互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對課堂有效性的提高也有極大的作用。信息技術化和多媒體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不僅可以使學生真正成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得以實現,還可以使學生不再是埋頭苦學,更多地是手腦并用,鍛煉動手及思考能力,積極投入學習過程中去,探索新世界的大門,探尋真正有趣的化學世界,不僅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更加有利于成績的提高。
結束語
將信息技術和多媒體充分融入傳統高中化學課堂的新穎教學方式,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項教學方面的改變。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結合,帶來的利是大于弊的。通過結合信息化的課堂教學,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學生清楚深刻地掌握現在科技的發展,從而更好地可以使學生了解現代社會發展中所需要的是怎樣的人才,最終通過這樣的方式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特別的教學方式,也并非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這是符合時代發展的,是符合時代需求的。在這樣獨樹一幟的化學實驗教學模式下,同樣是對講授教師們的新的考驗,但是毫無疑問的,它帶來的是絕對的益處。在信息化技術影響下的化學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充分切實的保證了高中化學教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彩紅.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優化高中化學核心素養[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0(08):115-116.
[2]何錦紅.高中化學核心素養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分析[J].考試周刊,2020(33):129-130.
[3]王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J].當代家庭教育,2019(3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