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萍萍
摘 要: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教學的依據,也是當前核心素養時代下課堂活動展開的主要方向,是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要形式。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更是提升課堂教學實效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鍛造學生的品格,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具體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通過自主預習檢測、合作交流探究、拓展延伸思考以及文化素養提升等方面展開教學活動,讓課堂更加精彩。
關鍵詞:中學語文;核心素養;閱讀能力;文化品格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現代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在核心素養時代下,中小學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的時候,也要以此為依據,打開教學的新思路。在以往的中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學校教學存在著應試教育的隱形指揮,教學以考試要求為目的。這樣的教學最突出的問題便是學生沒有自主學習意識,依然沒有自我的思維參與和審美參與,教師教什么,學生記什么,而后在反復的記憶中為了應試做奠基。這樣背離教學目標的課堂教學,使課堂失去了活力,也讓學生的素養發展被教學模式桎梏。在新課改之風大力盛行的今天,語文課程更加強調以核心素養為本,即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整合。語文核心素養應體現語文學科鮮明的多元性質,其實質內涵應豐富完整而又標準明晰。為了改變當前的教學現狀,教師需要從語言建構、思維、審美鑒賞以及文化等方面著眼,以人文關懷為積淀,使學生學會自主發展,促進社會參與意識的發展,使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文章基于中學語文教學實際,針對以上教學問題及其現代教學改革需要,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設計導學檢測試題,促進學生語言建構能力發展
自主學習對于中學生而言,具有積極地意義。教師要為學生精心設計好導學案,為學生的自主學習保駕護航。在導學案中,教師可以設計多個模塊,學生可以自主完成的內容,必須要交給學生自主完成。就部編版教材而言,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搜集作家作品的知識,自主完成文本的朗讀,完成對文本的基本解讀,比如重點的詞、句和段落的理解,將不懂的問題留到課上集中探究。教師在課上,只需要對學生的導學案完成情況做一個檢測,便知道學生在這節課的學習中遇到了什么難題,給予學生自主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這樣,就在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
例如,在《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設計導學案,讓學生自主預習有關史鐵生的故事。基于中學生的閱讀經歷與閱讀理解能力,他的故事對于中學學生而言,是很好的教育素材。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查閱相關材料,比如史鐵生的相關故事,還有他的一些作品(比如《我與地壇》《合歡樹》《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教師可以提前在導學案上推薦這些文章,讓學生閱讀。在導學案的內容設計上,可以從文本內容復述、文本主題探究、作家作品以及感情表現力強的句子等方面入手,使學生可以有所側重的自主閱讀。在課堂上,教師將選定的幾篇史鐵生的作品作為導學案的閱讀試題,即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課堂檢測習題。因為閱讀同一作者的作品,其作品語言往往有著一定的相同研究價值,對教師而言需要事先做好閱讀工作,以便更好地推薦作者其他作品給學生。教師在導學案的閱讀試題測驗,旨在讓學生在這樣的檢測中,不斷延伸語言思維,讓自主學習更加有效,也使學生在這樣的檢測中明確課堂學習的主要任務。
當然,對于一篇文章延伸到同作者的其他文章的群文閱讀教學,教師根據需要是否設計導學案檢測試題取決于學校班級學情。不過基于當前非連續文本閱讀試題的考查要求,教師設計這樣的群文閱讀下的導學案試題還是一定的教學價值,這個需要發揮同學校教師的智慧,嘗試一定范圍內的教學計劃安排。其實,教師課前的導學案檢測試題,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解決自主學習的遺留問題,還可以借助各種題型檢測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在課堂上做到有的放矢的展開課程學習活動,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大有裨益。
二、加強合作交流探究,提升學生自主思維能力水平
中學學生的個體學習能力已經很強,如果教師不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還是滿堂灌,這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只會起到阻礙作用。既然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空間,教師便可以為學生將這個空間打開,給予其思維發展的權利,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這樣的思維發展中不斷突破自我。個體的思維水平畢竟是有限的,如何引導學生的思維閾值更大呢?這就需要教師將合作交流探究的教學模式拿起來,放到課堂上去,真正實現自主學習和交流。就中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而言,教師可以設計一些交流題目,為學生的學習打開思路,關注其思維的發散,凸顯出語文的人文色彩,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紀念白求恩》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學生采取自主性更強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使學生可以在不斷的探究和發展中不斷突破自我。這篇文章中有著一種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白求恩的事跡可帶給我們更多地啟示。在實際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的開放性合作交流。比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一)在這篇文章中,你們被白求恩的什么精神感動了呢?(二)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我們更需要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各國之間的關系呢?(三)你的理想是什么呢?你覺得將來有沒有如他一般的工作熱情呢?在這一系列問題中,學生的交流會更加深入,思維得到了發散和拓展。關于小組交流合作的題目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進行調整,當然本著服務于課堂教學需求的目的,教師需提前設計好一些問題,以備課上教學所需。
加強合作交流探究,助力學生思維成長,這對于中學語文課程教學而言,既是考驗,又是挑戰。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設計有效地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中去思考、去理解、去交流、去討論、去升華。為此,教師需要認識到課堂交流合作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重要性。語文課就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需要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更需要學生的合作交流,集思廣益中凸顯語文情懷。
三、設計拓展延伸內容,打開學生自主審美鑒賞視角
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內,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這是需要教學藝術的。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恰當的引導和延伸拓展。只有在不斷的鑒賞中才能使學生的自主審美能力得到更大的發展。就中學學生的鑒賞能力而言,教師可以給予他們一些自主空間,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這樣的自主鑒賞中產生獨特的思想,進而懂得用自己的視角評判文本內容,從而形成積極地人生觀和價值觀,且在這樣的品質塑造中形成全新的自我,凸顯出自我的個性。
例如,在《回憶我的母親》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為其設計的一些拓展內容,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促進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發展。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自主性,比如,可以為學生推薦相關的書籍或者是文章,《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便可以讓中學學生來閱讀,讓他們懂得一個母親深沉的愛,懂得自己的那些不足之處。在這篇文章的延伸中,中學生應該看到的是關于親情的偉大,關于感恩的情愫。在這篇文章教學拓展中,教師要讓學生自主閱讀,在自主閱讀中學會分析鑒賞小說,懂得分析作者情感,從而形成獨特的審美能力。很多文章在拓展延伸中需要學生的自主審美,對于教師而言需要在課上做好拓展的一些情感作為鋪墊。考慮到學生的閱讀經驗,教師可以有意識的在課上延伸母愛主題的文章,諸如介紹問題與簡單的內容即可,諸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老舍的《我的母親》、冰心的《南歸》《荷葉·母親》、肖復興《憶母親》……
設計拓展延伸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這對于中學生思想品質形成具有積極地意義。對于教師而言,拓展延伸內容很多,可以是具體語言分析,可以是思想主題延伸,還可以是文章寫作手法上延伸,總之可以根據需要進行拓展即可,沒有特定方面的要求。對于教師而言,拓展延伸的內容旨在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只有讓學生學會自主鑒賞,才能喚醒學生內心對于語文的渴望。
四、滲透人文文化內容,培養學生深厚思想文化底蘊
文化是根植于學生心間的一泓清泉,也是外在呈現出來的一份情懷。在中學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將文化滲透到日常的課程教學中去,不僅如此,還要關注到語文學科素養中的傳統文化。滲透傳統文化,使學生可以從中汲取精神養料,喚醒學生的意志和精神。滲透文化內容的方式有很多,教師不妨采取一些有利于中學生教學策略,在導入、文本探究、拓展內容等方面都可以滲透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良好道德情操。
例如,在《愚公移山》這篇文章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在其中滲透傳統文化內容,愚公不愚,他用自己的堅持不懈贏得了民族的喝彩。堅持不懈,正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優秀的思想品質,在這樣的思想品質滲透中,學生便可以受到傳統文化的洗禮。教師可以將愚公精神賦予現代化教育意義,比如,在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中,毛相林便是當代愚公,而這樣的愚公精神恰恰可以給中學生帶來精神上的震撼,使其可以在這樣的震撼中感受到民族精神的可貴,進而產生民族自信心。不僅如此,還可以在這樣的精神鼓舞下,不斷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使其能夠將這樣的民族精神傳承下去。語文學習是離不開文化傳承任務的,語文課上更是如此,這篇愚公移山的精神一直有力地激勵著一代代奮戰在一線的基礎建設的勞動人民,推動著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在現代教學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得以傳承下去。
人文底蘊體現在語文學習中,就是語文文化底蘊,語文知識的文化積累。滲透文化內容,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讓課程教學更具有思想內涵,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每篇課文都可以挖掘一兩個文化內容,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落實這部分教學知識。文化滲透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出文本的文化內涵,深入淺出的為學生講述文化的內涵,使其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懂得文化的現實意義。
綜上所述,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立足本學科的核心素養,積極培養學生的優秀思想道德修養,從每個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給予學生更多地自主,讓學科素養在學生的心中開出最美的花。在具體的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刀切,要關注學生的主體性,關注中學學生的心理實際,展開教學活動,不妨從語言建構、思維發展、審美鑒賞以及文化滲透等方面著眼,重在育人,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更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緒兵.核心素養視角下的語文主題閱讀教學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1(13).
[2]劉春、樹常青、姚維領.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深度教學評價探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21(04).
[3]鞏袁.核心素養視域下語文學科教學實踐活動探索[J].吉林教育,2021(09).
[4]魏兆芳.聚焦核心素養的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策略[J].教育藝術,2021(03).
[5]林群.關注學生核心素養落實語言鑒賞力培養[J].名師在線,2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