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浩天
(哈爾濱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體育教育資源是指社會用于體育教育,以擴大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數量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在物資、資本、人力、時間和信息等方面的投入,是進行體育教育的基礎。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持與發揮城鄉體育教育區域性特征優勢,逐漸消除城鄉體育教育資源的不平衡是首要目的。目前,城鄉體育教育資源的不平衡嚴重阻礙了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進程,對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十分不利。該文將通過對菏澤市中小學體育教育資源配置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探討城鄉體育教育資源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對現有體育教育資源進行整合,為未來城鄉體育教育改革提供思路。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是教育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均衡,加快農村發展的重要舉措[1]。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對實現體育教育資源的優化,培養全民終身體育意識和發展城鄉體育建設有重大意義。
體育教育的人力資源是指參與學校體育工作的具體隊伍及其成員,是體育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2]。針對菏澤市城鄉中小學體育人力資源的配置情況進行走訪調查和研究后發現,第一,鄉村學校與城區學校的師生配比存在差距,鄉村村中小學師生配比未達到1:19,無法完全落實教育部規定的統一編制標準。學歷結構方面,山東省農村教師大部分是函授本科和普通專科,由于人員不足存在大量非體育專業外聘教師,而城區教師大都是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人員較為充足,由此可見,城鄉體育教師專業性差距較大。第二,菏澤市城區體育教師的年齡結構較鄉村教師偏小,近幾年鄉村45歲以上教師的比例逐漸增高,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但創新能力弱,無法滿足新課標的教學需要。第三,大量鄉村體育教師多數以鄉村學校為跳板,鄉村體育教師在工作一段時間后,都會選擇調入城區學校,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隊伍的穩定性,也使學生需要不停地適應教師隊伍的改變,學校也很難建立自己的體育文化。第四,鄉村體育教師生活的環境,以及工資、福利不如城區教師,且教學的環境導致教學很難取得較好的成績,從而影響自身發展,在住房、子女升學等問題上得到的政策支持有限,加之體育學科地位長期邊緣化,對鄉村體育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產生了很大影響。
根據山東中小學體育器材配置標準(見表),菏澤市各地區可以保證基本設施及器材的充足,在新時代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推進下,體育教師基本可以告別“一個哨子半塊場地”的尷尬局面,硬件設施可以滿足新課標下體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進行。在物資資源方面,城鄉差距主要體現在場地和器材的維護、設施的質量等方面。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城鄉政府資金投入差距較大,城區較鄉村地區的監管力度大,學校及相關部門對學校體育的重視不足,鄉村體育活動開展較少,無法充分使用設施及器材。
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背景下,要求城區各中小學開展豐富的體育活動及項目的教學[3]。其主要問題是雖然城區體育教育硬件資源較為充足,但各學校存在單一項目突出而其余項目無法滿足學生需求的窘境。現行的資源整合方案主要是對教師資源的整合,具體的做法是聽課制和學習制,例如A學校籃球項目突出,教育局組織其余學校教師學習并進行聽課,學習后在本校開展籃球活動。這種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師在實行過程中容易生搬硬套,無法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鄉鎮體育教育資源的整合是對體育教師資源的整合,鄉鎮體育教師的人員及教學能力很難達到教學要求。現行的整合措施是實行走課制,將本鄉鎮的體育教師集中起來進行集體學習,教師在各學校上課,教學地點不固定。部分地區根據當地特征進行地方課程推廣(如武術),返聘老教師或聘請教練對教師進行幫扶。
城鄉體育場地資源較為充足,但存在使用不充分、無法有效地利用場地資源的問題,對場地資源的有效整合,有利于開展大型的體育教育活動(如操課、趣味活動等),對體育教學有重要意義。首先,應該做到增加對場地資源的建設和維護的投資,保證場地的
質量。其次,對各校的場地進行統一管理規定,規定統一的裝修標準,按時按需求進行檢查,縮小各校間場地差距。最后,各校場地可以互通,按時按點對學生開放。同時,在各級運動會中,各校可以相互提供場地幫助學生訓練。

表 山東省中小學體育器材設施配備目錄
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背景下,城區體育教師要做到具有整體的、統一的教育思想,這就應該將同一區域內的教師集中起來,根據當前教育目標和實際情況,明確側重點,形成統一的教學思想[5]。在體育教育上,應當將整個區域的教育整體化,進而做到體育教師的整體化,打破各校間的界限。體育教師的整體化,首先要針對各學校的體育教學問題進行共同交流,教師應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學習與探討。其次,在學習和聽課制度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避免進行無效果的盲目聽課,應當將具有同一問題的學校教師集中起來有針對地去聽課,消除資源浪費的弊端。最后,加大資金投入,可以組織全體體育教師進行針對性地整體培養。對專項教學進行專業地學習,對共同項目(如出操、運動會等)進行共同學習,學習后根據實際教學成果定期開展區域內全體體育教師研討會,教師人人發言,優秀教師多多發言,增加體育教師交流的機會,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
根據鄉鎮體育教學現狀,應重點提升體育教師數量,提升相關待遇以吸引體育教師,對當前體育教育現狀做出改革,逐步推進鄉鎮體育教師的協調化發展。首先,樹立教師的正確發展觀,提高自主意識,“一專多能”是未來鄉鎮體育教師的基本特征,體育教師要主動適應教學環境。其次,培養制度的改革,培養的方式應做到短期培訓與長期培訓相結合。短期培訓應對專項教學進行培訓,可利用休息日進行網上授課。長期培訓應針對學期教學任務進行,新老教師相互幫扶,完善學期教學的結構,整體提高學校體育教學水平。最后,建立相對完善的獎勵機制,針對鄉鎮現狀而言體育教師的負擔過大,往往一個教師要負責3個年級的教學,應增加獎勵機制對教師進行激勵,提高教師的積極性[4]。
城鄉體育教師一體化的發展,必須以體育新課程標準以及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為基礎,以城鎮體育教師的整體化和鄉鎮體育教師協調化發展為支撐,在明確城鄉體育教育發展差距后,推進城鄉體育教師一體化發展越發重要。首先,構建城鄉體育教師共同體,促進教師的共同學習與進步,開展共同學習課程,增加城鄉體育教師的交流,共同評課、評獎、評優,實現教育思想互融,鼓勵有條件的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提高其對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視程度[6]。其次,城鄉體育教師的幫扶制度,現行的“一人一幫”無法滿足鄉鎮體育教學的實際需求,城鎮教師應對鄉鎮教師實行“需要什么幫什么,誰會誰幫”的幫扶制度,改變固定的一人幫一人的做法,針對鄉鎮教學的需求及問題要及時滿足與解決。最后,營造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有利于教學內容實施,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良好的、愉快的體育教學環境可以極大地提高體育教師的整體認同感。
在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背景下,進行體育教育資源的整合,是推動城鄉體育教育共同發展的必要舉措。全體教師應樹立整體意識,統一思想,努力奮斗,努力縮小城鄉體育差距,實現城區體育帶動鄉鎮體育的發展,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的最終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