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青 徐萌 周行健 王衛

摘要:財政補貼是現代經濟社會之下,國家財政的重要調節手段,它影響著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穩定運行。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們通過研究蚌埠市政府的消費券,對財政補貼的現狀作出分析。文章沿著理論分析—模型分析—政策建議的邏輯框架進行研究,采用數據分析法,分析消費券發放所引起的消費效應以及“乘數效應”,分析消費券在特殊時代的獨特作用以及對疫后經濟的推動作用。又針對目前消費券存在的問題,由小見大,在大數據背景下為提升財政補貼精準化水平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 消費券; 財政補貼精準化; 疫后經濟
隨著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實施以及配套政策的貫徹落實,大數據產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社會經濟各領域對大數據服務需求進一步增強,使得大數據技術在經濟研究領域發揮著愈發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推進宏觀經濟平穩運行的重要手段之一的財政補貼的類型也日益多樣化,如政府消費券,已成為了防疫成果鞏固期間國家推動經濟回暖的一項重要手段。
作為一種財政手段,政府消費券體現了政府對國民經濟財力的管理,在當下這個時間節點上起著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但其本身也存在著發放形式過于粗放、發放流程存在漏洞等諸多問題。消費券存在替代效應,廠商無法通過生產調整來適應短期的集中消費,或許會滋長滯漲的可能性。
1消費券發放的利弊分析
1.1關于利的分析
(1)消費券為低收入、低消費群體提供了幫扶;
(2)消費券是政府財政補貼的新形式,發放消費券是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間及疫后對于受損經濟的回暖措施以及對各地區低收入群體的生活保障措施。
(3)拉動內需,為消費者的基本生活提供補貼,同時為廠家吸引更多的消費,引導消費者消費。
1.2關于弊的分析
(1)消費券發放的成本較大,且政府部門財政壓力較大;
(2)彈性消費能力有限,替代效應不能有效拉動需求。對于低收入群體來說,食品在他們的消費支出中占據著較大的比重,作為生活必需品,低收入群體對于食品的需求量不會因為收入的增加或減少而發生大的變動,所以從這方面來看,他們的彈性消費能力有限,因而消費券這樣一種補貼形式的出現使得他們用券代替了現金,產生替代效應,將本用來消費的錢保存了下來,無法有效拉動內需。
(3)消費券的發放缺乏針對性,沒有充分的考慮到群體特征與區域特征,造成大范圍消費券的浪費,也削弱了其拉動消費的作用。
(4)乘數效應不明顯
乘數=1/(1-MPC),乘數的大小取決于邊際消費傾向MPC。MPC越大,對消費的引致效應越大,乘數也就越大。以目前各地發放消費券對于GDP拉動的效果來說,其對GDP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以蚌埠市GDP為例,即使產生10倍的乘數效果,也不到全年GDP的萬分之一,何況消費不可能會有10倍乘數效果。由此,在全國范圍內推行消費券補貼政策,整體下來其乘數效應所帶來的對GDP的拉動作用也是微乎其微。
2實證分析
2.1相關度分析(SPSS、MATLAB)
我們通過發放問卷獲取相關數據,進行如下相關度分析,采用的分析軟件為IBMSPSSStatistics24和MATLAB2016B。
具體如下:
選取該數據使用IBMSPSSStatistics24進行相關性分析,使用MATLAB中CFTOOL對該組數據進行相關度二維繪圖分析,由圖形可得該組數據分布較為均勻,驗證了SPSS分析結果。
由分析結果可知:兩變量具有非常緊密的正相關性0.930(>0.7),且具有顯著性。
根據對消費券發放金額以及上半年經濟增速的相關度分析,二者的聯系密切,消費券的發放及其發放數額對于經濟的影響力度較大,根據社會經濟形勢與需求,發放適度且足量的消費券,可以促進經濟增長。
2.2模型估計
為簡要地計算財政政策乘數,我們做出如下假設:
(1)私人部門的投資是既定的,即I=I;
(2)貨幣需求與利率無關,取決于總產出。即:M=KY+M0
則均衡時:Y=(C0+I+b tr+NX)/1-b(1-t)+G/1-b(1-t)
此時財政政策乘數即為:K=1/1-b(1-t)
根據上述數據,利用eviews7.0進行回歸分析。
從回歸分析結果可知擬合效果較好。對應的模型表達式為:
從以上分析及政府財政政策乘數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變化會對經濟產生乘數效應。
政府財政補貼作為一種宏觀經濟的控制手段,它的實施,會對社會經濟活動產生深刻的影響。對于政府來說,消費券的大量發放不僅是一種補貼行為,也是政府投資及公共支出的擴大,而該系列財政政策的實施所引起的社會經濟一系列的反應以及變化,可以稱為財政補貼對社會經濟所產生的乘數效應,釋放消費活力,也能在一定時間段內增加政府財政收入,最終形成一個經濟發展上的良性循環;基于此,政府財政補貼政策形式要嚴把關,補貼數額要貼合設計需求,以求得到正的乘數效應。
3結果分析
(一)財政補貼幫助消費市場復蘇,促進疫后經濟增長
對于商家來說,消費券可以視為營銷的另一種手段與包裝,對商家的經營狀況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尤其是在疫情期間商家收益嚴重受損階段更是如此。據調查可知,消費券對疫后經濟良好發展起到顯著作用,為疫情期間利益受損企業增加了實際收入,對穩定企業和行業發展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消費券的發放也推動了政府補貼以及載體企業的數字化進程,通過眾多互聯網平臺,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降低該種補貼形式的發放成本、節省發放時間,進一步節省財政支出。
(二)財政補貼需精準契合政策著力點,力求補貼效用最大化
1.注重低消費者人群。消費券的投放對象應該傾向于低收入、低消費群體,通過消費券等財政補貼形式對該類群體的收入及消費進行分配調節。根據實地調查,蚌埠市農村地區的居民對于消費券所知甚少;對于失業群體來說,收入減少的情況下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消費能力。由此,應落實增強不同群體對于補貼形式的了解與接受程度,同時可以選擇發放以餐飲和零售為主的消費券,有利于促進低收入人群的消費,將財政補貼的作用落到實處。
2.解決消費券發放的多個問題
消費券的效果已初步顯現,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消費券并不直接是代金券,而是采用滿減形式形成一定消費門檻;消費券所屬的品質類型和居民日常的消費習慣不相同,難以落到實處,造成資源浪費;消費券的發放平臺偏地方性,沒有公開招標程序;一些商家在發放消費券時價格先漲后降,使得消費券不能發揮原本的價值意義。
3.補貼范圍
消費券的補貼發放應劃定補貼人群范圍。若無范圍、沒有針對性的普遍性發放,不僅給政府財政帶來巨大壓力,也無法最大的發揮其財政補貼的實際意義。因而在財政補貼形式與補貼對象上,可以針對利益受損嚴重群體以及受負面波及較大行業實施針對性補貼與扶持,這樣可以在合理的利用財政資源的情況下將補貼效果最大化。
4大數據背景下政府財政精準性補貼政策建議
(一)消費券日后發展方向
嚴格消費券發放流程與審批,防止消費券泛濫進而擾亂金融秩序。在一定意義上來說,消費券是一種變相流通貨幣,那么就應該納入到國家宏觀調控的框架之內,對其發放秩序與資金流動狀況進行監管,而且在經濟困難的特殊時期采取消費券這一特殊方法更不能麻痹大意,嚴格審查消費券發放政府財務狀況,對財政狀況良好、發券資金安全可靠的地方政府才允許發放,嚴格控制發放數量。
(二)財政補貼與稅收優惠政策聯合發力,推動消費回升
根據近年來的數據調查與分析,消費在我國經濟體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長,其貢獻率比重已過半,以新冠疫情為例,消費所受到的負面影響也非常大,因而促進消費回暖、釋放消費潛力成為后期財政補貼政策的首要目標和著力點,想要增進居民消費,財政補貼措施可向更多的行業延伸,同時,還應針對不同群體及需求采取靈活政府政策以拉動消費能力,例如對于低收入群體,特別是失業人員和困難群眾,可直接給他們發放現金補助,切實保障其基本生活,進一步指導消費結構進級。此外,可將稅收政策與財政政策相結合,落實稅收新政策,降低稅負,將部分外流消費拉回國內,二者合力,進一步釋放我國的潛在消費活力。
(三)回歸經濟核心邏輯,精準補貼激發消費潛力
財政補貼政策的實施應完備周全,緊抓經濟發展核心,推動中國經濟的結構以及增長模式的優化。要結合實際情況,細化補貼對象,實施精準補貼而非統一無差別投放。針對不同收入以及不同地區的群體進行差異化補貼,按需施策,補助收入較低人群,從而激發社會各個階層的消費潛力,同時盡量做到將補貼直接作用于市場以減少傳導環節,增強乘數效應,以最大程度上通過精準施策拉動內需。
參考文獻
[1]張倩.消費券發放利弊及對策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21(18):66-67.
[2]展海燕,胡翮,劉敏.快樂經濟與構建和諧陜西研究[J].現代經濟,2009,(3):167-173.
[3]張倩.關于發放消費券的利弊分析以及擴大內需的政策建議[J].中國商貿,2009(17):222-223.
[4]2019年蚌埠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蚌埠:蚌埠市統計局,2020-07-02
[5]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N]安徽:安徽省財政廳2021-03-09
基金資助:2020年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202010378391)研究成果,指導老師:孟瑩瑩
基金項目:2020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大數據背景下財政補貼精準性研究——以蚌埠市政府消費券為例”(202010378391)
作者簡介:楊曉青(2001-),女,安徽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本科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