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播音主持作為傳播的最前沿,始終肩負著“黨、政府和人民喉舌”的重要使命,高校在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上,必須要將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本文將以“廣播電視口語表達基礎”課程為例,歸納教學實踐中的方法以供探討。
關鍵詞:播音主持; 課程思政;教學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自十八大以來,全國高校紛紛落實思政育人的方針政策并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主要培養在廣播、電視、網絡等傳媒機構從事播音主持及其他語言傳播工作的復合型人才。作為傳播過程中最關鍵的一環,播音員、主持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必須要達到一定的高度,保證自己的政治思想立場絕對正確,才能成為合格的傳媒工作者。
一、“廣播電視口語表達基礎”的課程特色
“廣播電視口語表達基礎”課程主要以培養播音主持藝術專業學生無稿播音的能力,即為即興口語表達的能力,目的使學生在專業上能達到“有稿播音錦上添花,無稿播音出口成章?!备玫倪m應當下媒體的高速發展?,F如今,世界正處在重塑國際話語體系的重要時期,中國的傳媒人更是肩負著重要的責任。播音員與主持人更要時刻關注國家發展動態,始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道德修養,以更加專業的能力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币虼耍ヒ糁鞒炙囆g專業的“廣播電視口語表達基礎”課程必須要結合思政內容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
二、“廣播電視口語表達基礎”課程思政元素的實現路徑
“廣播電視口語表達基礎”作為播音主持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點。課程教學方式主要以教師講解為輔,學生實踐訓練為主。教師在課程教學中主要起到引領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巧妙的融入思政元素,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是教師在課程設計環節上必須要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中融入思政元素
“廣播電視口語表達基礎”課程主要以“話題評述”、“模擬主持”、“即興解說”等為主要內容。課程中使用的案例素材多數來自時政熱點,包含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教師在課程中將思政內容潛移默化的融入到課程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逐漸吸收思政觀念,進而培養正確的三觀。
今年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回顧百年歷程,涌現出了太多值得銘記的人和事。播音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生更要對這一話題格外關注,要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傳播好聲音,傳遞正能量。以過硬的專業的能力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風采。在“即興解說”的課程教學中結合“百件革命文物”、“百年黨史”的講述鍛煉學生解說能力,學生在準備過程中了解到背后的故事都會沉浸其中,有的也會熱淚盈眶。當學生在講到汶川地震救援時使用的一臺“光學生命探測儀”成功救出139名被困傷員時,為偉大的為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所感動。教師在授課中為學生展示當時地震的照片與現場報道,讓學生能迅速感受到當時情境中。當學生飽含真情的進行講述時,語言技巧也自然而然使用得當。
“話題評述”的訓練著重考察學生的分析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對時事的洞察力,同時也是檢驗學生知識的積累。在這一課程內容的訓練中,教師會給出時事熱點,讓學生參與討論,引導學生要始終站在黨和人們的立場上去傳播正確的觀念、輿論。例如今年有許多優秀的主旋律劇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像《覺醒年代》《山海情》等,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學生在課上也大膽的暢所欲言。有學生認為“以往的主旋律劇不太貼近生活,離我們太遠。年輕人總覺得觀看主旋律題材的作品是在上思想教育課,而這兩部劇最大的特點是非常接地氣,有深度、有溫度,呈現出生動形象的人物,在觀看的時候能迅速被劇情吸引,同時也感受到革命先驅的艱辛歲月,改革路上探索者的不易?!保ㄒ陨衔淖謥碜詫W生發言)以往學生在話題評述訓練時總會出現語流不暢、語言表達不準確、“詞窮”等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如果引導學生去探討當下熱點以及與他們年齡層相近的話題時,大多數學生都能滔滔不絕,對話題有很強的表達欲。這不禁也為教師提供的了教學思路,在口語表達的課程內容設計上該如何有的放矢。
(二)教學方法中融入思政元素
“廣播電視口語表達基礎”課程作為實踐教學課程,因此可以將教學方式、教學場所不僅僅局限于教室,而更要走出去。教學中圍繞“精準扶貧”、“建黨百年”等話題,讓學生走出教室,通過到田野實地走訪、調查采訪,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例如圍繞“精準扶貧”這一話題,學生分別到大連莊河、山西澤州縣等地的農村進行調研,深入田野鄉間,通過采訪、問詢,結合當地發展相關政策,形成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學生有的將自己的調查結果結合自己的觀點以PPT的形式進行匯報,有的也將其采訪的過程拍成了片子,最終以訪談節目的形式呈現出來……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感受以前與這些00后相隔“很遠”的“三農”問題,也通過親身感受,讓學生真正了解到“精準扶貧”政策下中國農村的蓬勃發展。
三、結語
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的有效融合是目前高校一直在探索的問題,未來也將長期改革實踐。課程思政的教育要始終把立德育人作為根本目標,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和多元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培養學生健全的思想道德修養、堅定未來自己的社會責任,成為高質量的傳播人才。
參考文獻
[1]隋欣益.口語傳播人才培養與思政教育的并行發展策略研究[J].時代報告,2020年12月.
[2]許麗君、李鳴鏑.播音主持專業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以“播音創作基礎為例”[J].視聽,2021年1月.
作者簡介:金璐?(1988.9)女,漢族,大連藝術學院,講師,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