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爾哈孜·托列吾汗
摘要:配音藝術是一種語言表演藝術,有聲語言是唯一的創作手段。影視作品的制作中,針對于配音工作的開展,需要注重于對藝術性的追求,懂得讓語言藝術得以成為影視作品人物塑造的組成部分,繼而更好地對人物形象進行還原,幫助影視作品的觀賞價值得以被觀賞者更好認可。當然,配音藝術本身不同于表演與演播藝術,影視配音不是單純的人物想法與觀點的展示,其是通過自身的語調與節奏來展示角色的語言魅力,繼而讓劇中的人物性格更為突出,讓人物特點能夠更打動受眾。本文就影視配音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展開探討。
關鍵詞:影視配音;人物性格;優化
引言
在影視技術日臻成熟和從業人員規模增大的當下,影視劇市場對配音演員的需求越來越大,他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與此同時,在追求速度高于質量的創作大環境中,影視配音演員在職業發展中也面臨一些困境,如粉絲經濟影響、配音技巧單一、素養有待提高等。明確行業現象并提出有效措施去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對促進影視行業的規范化、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影視配音存在的問題
1.1節奏不統一
現實中,往往出現聲音跟不上畫面節奏,有時過快,有時過慢,出現影音不同步,畫面上的人物已經說完話了,嘴已合上,話語聲音還沒有進行完的情況;有時也出現人物的嘴還在動,但聲音已結束。在旁白的配制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場景已經轉換,我們的配音還在進行,出現影音兩張皮的情況。配音時,配音演員的聲調和背景音樂的旋律和節奏不統一,配音員不熟悉背景音樂,不了解音樂的主旋律和節奏,不能根據音樂來控制自己的語感和節奏,使配音與音樂達到水乳交融、自然順暢。譯制片出現節奏不統一的情況最常見,由于語言不同,表達同一個意思時,用英語只需要很少的音節,但是用中文卻需要多個音節和詞匯,它們所占用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這就要求配音演員在配音工作時一定要注意語速和節奏。
1.2“程式化”配音方式
如今,影視劇行業的作品制作大多略顯浮躁,影片根基不穩,片中人物角色設定單薄,角色與角色之間有很高的重合度。比如偶像劇中“統一”的天真少女,古裝劇中“統一”的反派女二等,在聲音要求上也高度一致。再加上“從幕后走向臺前”的影視配音演員之中有一部分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粉絲基礎,片方在選擇配音團隊時優先選用對作品宣傳有利的“臺前”團隊,因此很多觀眾反映聽到角色的配音“千篇一律”“油膩”“乏味”,而且會和其他角色串戲。受到影視作品不斷市場化、追求短周期的流水生產、前期明星成本極高等因素影響,后期制作中留給配音演員的時間及薪酬都少之又少。配音演員在有限的時間里無法做到對劇本及人物完全地吸收和滲透,只能采用模版流程化的快速配音方式使配音和人物大致貼近。加之影視配音工作報酬低、時間長等原因,多數播音、表演專業出身的人只把其當作副業。在其他群體中,大部分留下的人都以興趣愛好為主,二次元動漫、廣播劇等其他配音領域是他們的主要活動范圍,配音質量參差不齊。所以影視配音行業中合格的從業人員過度集中,多樣性不足,市場缺乏“新聲”加入。
2影視配音優化對策
2.1以原片風格為基準
配音演員是在演員形象的基礎上進行語言再創作,這種二次創作必須忠于原片的風格。配音演員要清楚影片是國產的還是外國的,是喜劇還是悲劇,表演風格是生活化的還是戲劇化的,反映的是城市生活還是農村生活。如果影片反映城市生活,就要用城里人的語調、語氣和一般慣用的語言。反映偏遠山區的生活,就要用比較生動的不加掩飾的語言,最好不用書面語,農民生活單純樸實,如果他們說出的話彬彬有禮,充滿詩意,勢必造成視覺與聽覺的混亂。要深刻理解原片的主旨,善于向原片索取內容。緊隨原片的創作思路,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盡可能的還原原片風格,從多方面索取,要緊追不舍,毫不放松。要了解原片的背景,掌握其思想內涵,認識其風格體裁,分析其語言特征,把握劇情發展的脈絡,摸清人物的氣質音色,深刻理解人物的感情。要抓住人物的行動和邏輯思維,探求其內心世界。只有清楚人物做了什么,為什么這么做,才能走進其內心世界,準確生動地展現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實錄以前,要把影片分段,反復觀看,結合原片進行準備工作。在一遍遍的重復放映過程中,在找節奏、對口型、排時間的同時,要反復琢磨演員的表演分寸,語言起伏等。把向原影片索取的第一手資料、閱讀影片有關材料、以及與導演演員之間的交流所得相互結合,循著影片人物的思想,把人物形象的聲音在自己內心進行合理化的構思,運用聲音、語言等把人物的聲音形象再現出來。
2.2把握好主要人物的形象
認識到人物背景的差異性,懂得從背景入手來對不同角色的差異存在明確了解,讓人物背景的不同成為配音差異的影響因素。同時,這也是音色、音質的變化,這將會是人物情感表達的差異具體化表現,也會讓觀眾在聽這個聲音的時候覺得一種理所應當的感覺,不能說這個人是個王爺從小錦衣玉食,養尊處優的你給人家配一個太監的音,那就鬧笑話了,還會讓人覺得反感。
2.3塑造不同的聲音樣態
同一位配音演員在塑造不同的人物時呈現的聲音樣態是多樣化的,配音演員對聲音的高低、強弱、明暗的自如控制在塑造不同的人物時才能體現出個性化差異。在影視作品中經常會出現一個配音演員演繹不同角色的聲音的情況,觀眾很難辨識聲源來自同一個配音演員。挖掘聲音的可塑性,主要從口腔控制、氣息控制和喉部控制入手,這些重塑聲音形象的技巧可參照《播音發聲學》中的相關內容。
結語
綜上所述,影視作品的配音演員,需要正確地認識配音工作的開展所需,懂得在配音角色掌握中懂得加深了解,科學控制,繼而來更好地影視作品的人物內心進行重現,讓人物的個性與性格得以更為突出,繼而實現影視作品整體質量的提升,讓影視作品的觀賞價值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以此來推動我國影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肖愛云.中國影視配音行業發展歷程及趨勢[J].新聞傳播,2019(07):40-42.
[2]肖雁心.國內影視動畫配音產業化策略研究[J].四川戲劇,2019(06):140-142.
[3]鄧玉娟影視劇配音藝術創作的制約性與適應性探討[J].卷宗,2019,6(3):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