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雅玥
【摘 要】目的:總結兒科護理服務期間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的應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入選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兒科服務患兒86例,以不同護理方案劃分為兩組。常規組應用傳統護理。常規組采用基于病情監測的常規護理,實驗組應用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基于護理滿意度與糾紛發生率進行組間對比。結果:實驗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結果與糾紛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兒科心理護理措施在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方面的應用價值突出,可以有效提高護患關系,特別是對于糾紛事件的預防控制作用明顯,值得推廣。
【關鍵詞】兒科;心理護理;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應用價值
伴隨著社會的持續性發展,患者對于醫護人員的專業知識以及臨床醫護能力的要求也在持續提升,再加上近些年醫療政策方面對于護理評價的重視度持續提升,導致臨床中護患溝通的臨床影響力不斷提高[1]。對于兒科而言,因為患兒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缺陷,在兒科護理服務期間溝通難度相對較高,想要單純應用語言達到有效溝通顯然不夠,此時便需要借助非語言的溝通方式加強護患溝通,強化溝通效果[2]。對此,為了進一步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本文以對比研究探討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方法及其效果。具體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入選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兒科服務患兒86例,以不同護理方案劃分為兩組。實驗組43例患者,男28例,女15例,年齡2歲~10歲,平均年齡(5.34±8.03)歲;常規組43例患者,男19例,女14例,年齡2歲~10歲,平均年齡(5.64±7.94)歲。基礎數據對比無意義(P>0.05)。
1.2 方法
常規組采用基于病情監測的常規護理。
實驗組應用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1)表情。在護理期間需要嚴格控制自身的表情,不能出現任何厭惡、恐懼、害怕等情緒表情,在護理期間應當保持親切自然、真誠微笑,促使患兒可以保持高度安全與愉悅感受,強化患兒對于護理人員的安全感與信任感,縮短護患之間的距離。對于無特殊要求時可以不佩戴口罩,并且在護理期間全程保持微笑;(2)身體姿態。在身體姿態方面應當盡可能的以積極、正面、的心態為主,在護理期間保持肢體交流時應當維持得體大方,規避失禮行為的發生;(3)眼神。在護理期間需要保持微笑面對,促使患兒可以更好的配合護理人員進行護理操作,可以從層面上提供信任和安全的幫助,促使患兒可以保持平靜的心態去接受醫護操作;(4)撫觸。在護理期間可以借助撫觸為患兒提供護理支持,基于舒適的撫觸護理措施強化肢體語言溝通,撫觸期間保持輕柔、溫柔的行為狀態,規避恐懼心態,強化護理效果。
1.3 評價指標
基于護理滿意度與糾紛發生率進行組間對比。滿意度應用自制量表進行統計,量表結果記錄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1.4 數據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滿意度評價對比
實驗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結果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1。
2.2 護患糾紛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的糾紛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2。
在兒科護理服務期間,經常出現患者、家屬與護理人員之間的無效溝通現象,在這一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醫患、互換的信息交流不及時現象,在治療和護理期間很容易導致各種護理問題,此時患者及其家屬也會對醫院形成埋怨情緒[3,4]。對此,采用有效的護患溝通顯得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更好的保障信息的有效溝通交流,還可以進一步改善護患關系,達到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目的。對于兒科而言,采用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可以更好的強化溝通效果,借助肢體動作可以有效吸引患兒的注意力,可以促使患兒更好的感受來自于護理人員的關心與關注,可以有效消除患兒的抗拒心態,從而形成對護理人員的信任與依賴,為護理服務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本次研究的結果表示,實驗組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評價結果與糾紛發生率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本研究證明在兒科心理護理期間應用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有利于護理綜合效益的提高,能夠有效提高護患之間的溝通質量與效果,可以更好的突出表現人性化價值,對于兒科護理服務質量的推動作用相當明顯,可以有效提高整體護理效果,可以作為常規護理方案。
綜上所述,兒科心理護理措施在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方面的應用價值突出,可以有效提高護患關系,特別是對于糾紛事件的預防控制作用明顯,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美玲,魏曉梅,鄒玉環.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21(1):244-245.
[2] 曹秀云.非語言性溝通式護理模式在兒科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意義[J].健康之友,2019(12):258-259.
[3] 岳雪艷,唐云,陳旭梅,等.Roy適應模式結合情景教學法在兒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1,20(4):467-470.
[4] 孫亞茹,楊秀玲,王欣,等.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學,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