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敏 石妙妙
(貴州開放大學(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8)
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骨干力量,從提供就業信息、傳授就業經驗、辦理就業派遣手續逐步轉化為更為廣泛的價值引領、技巧技能、法制意識、心理疏導等多方面的就業指導。因此,為更好地進行就業專業化服務,對輔導員就業指導模式研究具有現實緊迫性和重要的應用價值。
日前,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并對各高校就業工作隊伍建設提出要求,即要配齊配強校級的專職就業工作人員,鼓勵高校院系專設就業輔導員,建立健全全員參與就業工作長效機制。因此輔導員需將就業指導與思政工作深度結合,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服務,創新就業指導模式,助推大學生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基于SWOT分析的高校輔導員就業指導,就是通過分析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的優勢與劣勢,了解當前就業指導工作的現狀,為后期自身擴大優勢、彌補劣勢奠定良好基礎,而通過分析輔導員就業指導工作的機會與威脅,認識就業指導的外部環境,為把握機遇、降低風險做好相關準備。
2.1.1 就業指導實效性與針對性強
輔導員在從事就業指導工作方面有著近水樓臺的優勢,一是輔導員日常與學生的溝通交流機會較多,容易獲取學生的信任,使學生更愿意敞開心扉尋求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從而利于增強就業指導的實效性。二是輔導員對學生情況諳熟于心,可以針對性開展就業指導,如對就業創業、考研考公、應征入伍、特殊群體等進行分類指導,從而利于增強就業指導的針對性。
2.1.2 就業指導方式多樣化
輔導員通過就業指導課程、專題講座、主題班會、互聯網平臺等多種方式宣傳國家就業方針、政策,同時輔導員作為企業單位與畢業生的溝通橋梁,就業指導途徑多樣化,向用人單位推薦和發送學生簡歷,擴大學生就業渠道,強化就業平臺搭建服務。
2.2.1 擇業觀念的教育引導缺乏力度
目前校園招聘中出現畢業生“高期望”“慢就業”等現象,其主要原因是學生職業定位不準,對工作的穩定性、舒適性期望過高,此現象一方面指出學生就業心態及觀念存在一定誤區;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輔導員日常對學生引導教育力度不夠,學生價值觀、就業觀仍不成熟。
2.2.2 就業指導綜合素質能力欠缺
目前高校輔導員在提升就業工作質量和水平中出現一些局限,一是專業性不足,多從事政策宣講、招聘會通知、就業數據統計等淺表式服務,但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心理輔導、崗位抉擇上缺乏專業性力量。二是在就業市場上缺乏開拓,目前就業市場主要精力放在校園招聘會和企業雙選會上,對于多渠道就業拓展和就業類型多樣化建設上存在不足,導致就業信息傳播和管理工作較為滯后。
2.3.1 政策激勵下就業目標明確
國家對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政策指導和經濟支持。各高校也紛紛組建就業機構,如成立就業指導中心和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助力學生良好就業。此外,高校根據國家部門相關文件精神,出臺相關的就業創業激勵政策,明確規定目標任務,堅持問題導向,注重推動引導學生樹立在基層建功立業的思想,將愛國之心轉變為報國之行。
2.3.2 網絡化建設進程加快
信息技術的應用給就業指導工作創造了便利條件,即實現資源共享、學習環境優化、教學方式拓展,使學校與社會零距離對接。同時,在“互聯網+”背景下,多數高校就業簽約、報到證審核、檔案代理申請等手續由線下轉為線上一站式服務,擴寬就業統計口徑,使得就業服務更加人性化,就業手續辦理更為便捷。
2.4.1 輔導員隊伍建設不完善
輔導員隊伍建設長期以來不夠科學和完善,從業人員年輕化、穩定性差,容易出現指導經驗、實踐經歷不足等情況,這對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嚴峻挑戰。同時,高校輔導員的定位、定職和定性模糊化,日常事務繁雜,對就業工作專注力和投入性不夠,很難持續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工作。
2.4.2 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不科學
就業課程長期以來以院系、講座形式開展,而結合專業性質、學生特點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程較少,導致就業課程精準性欠缺,難以根據專業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通過SWOT分析輔導員就業指導現狀,可利用就業指導中存在的優勢來抓住機遇、克服劣勢、降低威脅,并根據學生實際特點,探索構建集價值引領—精準服務—實踐指導為一體的“四個一”就業指導新模式。
輔導員應秉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目標”的理念,提供精準服務。一是精準就業幫扶輔導。日常要精準負責困難群體畢業生就業輔導工作,幫助特殊群體畢業生找尋就業困難的原因,引導其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制定切實可行的求職策略。二是精準就業政策幫扶。準確宣傳國家就業激勵政策,落實就業資助申報,拓寬學生的就業面。三是精準就業觀念幫扶。引導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觀念,鼓勵學生結合國家政策和當前就業創業現狀樹立獻身基層、扎根基層的就業創業觀。
在就業市場的開拓方面,堅持“產學融合、產教融合”的就業指導方式,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具體而言,輔導員應為畢業生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結合市場需要和學生求職意向,邀請企業走進校園開展校園專場招聘會和網絡招聘會,并不斷加強與企業的聯系。根據學生專業特長,有針對性地引進就業崗位,激發學生的就業熱情,幫助學生更好的就業。
互聯網背景下,應建立健全就業信息平臺,一方面暢通就業信息反饋渠道,對未就業畢業生進行追蹤服務,即向畢業生推送各場招聘會信息、就業困難咨詢等幫扶服務。另一方面利用大數據就業平臺追蹤畢業生入職單位、崗位勝任、用人單位反饋等數據,進而預判學生就業競爭力、掌握市場就業趨勢及人才的需求狀況,從而為準確指導學生擇業與就業提供科學的依據。
輔導員要創新就業教育方式,優化就業指導課程,將就業指導課程貫穿于學生成長周期,即對大一學生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幫助學生找到職業與興趣契合點;對大二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激發學生就業創業意愿;對大三學生進行就業形勢指導課,引導學生把握當前就業市場形勢;對大四學生進行就業實踐指導,提高學生求職就業能力。
隨著逐漸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輔導員應當根據自身特色,秉承良好的就業服務理念、堅持正確的就業指導方式、構建大數據就業平臺、完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積極引導學生實現良好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