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長鑫
摘 要:情感管理在農村初中班級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故而農村初中教育需注重情感因素的滲入。在此之上,簡要分析情感管理在農村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意義,并通過建立情感發展檔案、組建學生關懷中心、拓寬心事傾訴渠道、開設情緒宣泄活動等策略促進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
關鍵詞:情感管理;農村初中;班級管理
一、情感管理在農村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意義
在農村初中教育階段,留守兒童以及單親兒童的占比較大,許多家長為了提高家庭收入,選擇外出務工,將兒童的看護權交給長輩或其他親屬。結合留守在家以及單親家庭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可發現:此類學生多自卑、孤僻、不善言談,甚至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自尊心較強。作為此類學生的重要陪伴者,教師在班級管理中應用情感管理,一能增強學生的幸福感;二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在享受關懷中學會關愛他人。因此,針對農村初中班級實施情感管理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二、情感管理在農村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一)建立情感發展檔案
為了彌補學生在情感方面的缺失,教師應在班級管理中充分應用情感管理,促使學生在管理中感知人文關懷,在溫馨的管理環境中體會溫暖。教師可結合每一位學生的情感變化為其建立檔案,之后分析檔案中學生的情感特征,為其提供適合的管理服務。與學生教育理念相同,教學中的“因材施教”在學生管理中依舊適用。尤其對于學困生以及單親兒童、留守兒童,他們常因家庭因素,而導致自身情緒受到不良影響。教師在采用建檔方法實施管理時,可實現針對性管理。檔案中需包含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生身體狀況、個人信息等細節內容,而且還可單獨設置心理健康狀況評估表,針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交際等分別打分,之后對其進行逐步引導,這樣才能加深教師對學生情感體驗的了解。如某位學生的睡眠狀況屬于低分狀態,教師可從檔案資料中分析引起學生睡眠不足的原因,如思念父母、學習壓力大等,以此借助檔案在師生間建立互動橋梁[1]。
(二)組建學生關懷中心
以情感管理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還應積極在農村初中校園中組建關懷中心,這也是為了積極響應國家倡導的“關愛學生身心健康”的號召。關懷中心是以滿足學生心理需求為根本的小團體,其中包含專業的心理教師以及流暢的溝通平臺、公益課程等。經過關懷中心的干預,學生在情感方面的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以長沙市全人關懷中心為例,作為長沙市各校的心理教育助手,該中心設有親子課程、情感課程以及其他與學生成長相關的課程內容,而且還開設了心理SPA以及“媽媽去哪兒”專項教育項目,吸引初中生、初中班主任以及學生家長的注意,尤其是班主任可聯合關懷中心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
(三)拓寬心事傾訴渠道
相比之下,農村初中生大多性格靦腆,為了深入了解學生,為其提供情感教育服務,還應適當拓寬心事傾訴渠道,促使班主任有機會知曉學生的困擾。常見方法包括以下兩種:第一,組織暢談會。暢談會可通過班主任的引導,使學生在正視他人煩惱的同時,也能接受自己的苦痛,從而找到情感共鳴,增進同學情誼。如某校曾開展“歲月如歌”活動,通過分享學生的故事,讓學生自由暢談心事。第二,班主任可聯合心理咨詢師對學生的心事進行挖掘。有些學生只愿意同心理教師分享心事。此時,班主任可通過從他處獲取的信息對學生的不良情緒進行調節。如某學生過于思念父母,班主任可同其家人取得聯系,為其設計一次視頻、打電話、分享趣事的機會,增加學生父母的參與率[2]。
(四)開展情緒宣泄活動
初中生情緒具有自主性、跌宕性特征。為了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情緒宣泄方式,在班級管理中,不宜單純以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教育,更為重要的是要增強他們的實踐體驗。例如,可帶領學生參加才藝比拼活動,通過鼓勵學生表現出個人特長優勢,達到轉移注意力的目的。另外,班主任還可抽取部分時間,同各科教師于課堂上為學生準備娛樂游戲或者觀看影視片段等,便于學生在身心放松中保持愉悅心情。
綜上所述,針對農村留守兒童,應從情感發展檔案、學生關懷中心、心事傾訴渠道、情緒宣泄活動等方面著手,積極解決問題學生的管理難題,最終改善農村教育現狀。
參考文獻:
[1]馮曉東.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情感缺失與情感管理對策[J].才智,2020(11):51.
[2]植鵬.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情感缺失與情感管理對策[J].當代家庭教育,2019(9):188.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情感管理在農村初中班級管理中的應用”(課題立項號:GS[2020]GHB1150)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