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音樂學科屬于十分重要的一門課程。音樂課程教學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夠培養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因此,廣大音樂教師需要重視小學音樂教學工作,轉變以往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理念,提高音樂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茁壯發展。音樂課堂教學活動可以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主要探究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合唱教學。
關鍵詞:小學教學;音樂課堂;合唱教育
音樂可以讓學生陶冶情操,舒緩身心,豐富情感,喚醒學生的真善美。合唱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意義匪淺。在小學音樂教育中進行合唱的教學,每一個小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合唱的熱情,促進學生集體主義和合作互助意識的培養,提高小學生的音樂素養。
一、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意義
(一)合唱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
團隊合作意識是當下小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勢在必行。合唱教學中,小學生不僅要呈現出自己最佳的狀態,還要默契地配合同學的表演,讓合唱達到最優的效果。合唱的訓練可以加強學生互動,使學生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共同成長。
(二)合唱可以培養小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
新課程改革后,教師將教學目標放到培養小學生的個人整體素質上。合唱練習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發現學生的個性和不足,進而因材施教,幫助學生完善自己。音樂合唱學習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與情操,進而提升個人綜合素質,正確地樹立“三觀”。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現狀問題
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部分教師缺乏教學素材。豐富的音樂教學素材能夠激起學生參與合唱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世界的美妙多彩,可是部分教師只會引用課本中的音樂素材,并不能滿足小學生合唱的需求。二是部分音樂教師教學方式太過單調。小學生學習合唱需要優越的合唱環境和有趣的課堂氛圍,可是部分教師教學方式刻板,只是指導學生合唱,注意不到學生的情緒。三是部分音樂教師的教學觀有偏差。
采用保持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缺乏音樂專業素養,導致學生受不到專業的音樂教育。正是由于以上問題,所以影響了整個小學音樂教育的長遠發展。
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實踐策略
(一)提高小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
提高小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可以加強合唱教學的質量,音樂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富有感情地進行演唱,而不是機械地學習合唱。深情的演唱能夠彰顯音樂的生命力,這樣的合唱表演才更能深入人心。學生只有體會了音樂創作的情感,才能真正學會音樂、學會合唱。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童聲里的中國》一課中,教師先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段小學生《童聲里的中國》合唱視頻,讓學生分享看后的感想,理解歌曲的情感,然后再進行合唱教學。學生對音樂進行一定的鑒賞,也體會了音樂的情感,才能在合唱中投入自己的感情,使合唱教學事半功倍。
(二)豐富合唱的組織形式
小學音樂合唱并不只是將學生組織到一起進行表演,而應該進行多種形式的組合,豐富教學活動,提升音樂課堂的趣味性,保證合唱教學效果。比如將男生和女生各分為一組,通過比賽的方式來訓練合唱,這樣可以在合唱時讓學生感受到男生和女生表演時的區別,并及時改正問題。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教材中的《誰說女子不如男》一課,教師在合唱教學時,可以將男生分為一組,女生分為一組,并且讓女生唱主要部分,男生輔唱。合唱過程中女生氣勢一點都不輸給男生,正如歌曲中所唱的“誰說女子不如男”。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提高了音樂合唱教學的效果。
總而言之,小學生的藝術素養得益于音樂的學習。音樂學習可以讓學生釋放學習壓力,為學生提供學習動力。小學音樂合唱可以培養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和教師之間有效互動,進而接受老師的教導。
參考文獻:
[1]姜黎.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2021(22):73.
[2]范曉路.淺析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J].天津教育,2021(16):127-128.
[3]吉文艷.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43):157-158.
[4]趙明,侯彩霞.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J].教育界,2021(18):77-78.
[5]丁安寧.合聲律動 唱響課堂: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2021(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