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當前,在高中數學課堂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很難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導致他們理解一些復雜的公式、抽象的圖形非常吃力,如果能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堂有效融合起來,并在這個基礎上加以創新,會大大提升課堂效率。
關鍵詞:信息技術;高中數學;融合;創新
一、引言
高中數學特別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及想象力的培養,空間幾何體的結構,點、線、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概率事件等,這些都需要有很強的邏輯思維及豐富的想象力才能去理解。教師如果利用很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整節課下來,學懂弄通的學生寥寥無幾,大多數學生還是懵懂的樣子。如果我們能利用多媒體以PPT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這些課堂內容,那么學生在課堂上會理解得更容易一些,對課堂效率的提升也會有促進作用。
二、高中數學教學目前的困境
1.課堂教育方式的問題
當前,隨著高中新課改的推進,一些新的學習方法逐漸融入課堂中,但是這些新的方法并沒有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一方面由于這些新的學習方法并不是很成熟,并不適用于大多數學生,某些學生用這種學習方法還跟不上老師課堂的進度,弊大于利;另一方面某些老師至今還在沿用舊的傳統式的教學方式,與當前新課改的方向不一致,沒有創新思路,導致學生對課堂學習失去興趣,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所以,高中數學老師應該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因材施教,認真培養好每一棵苗子。
2.學生學習狀態問題
相比較小學、初中數學,高中數學更抽象、更復雜。某些學生小學、初中時期,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進入高中后,由于各種錯綜復雜的因素,成績大幅下滑,這使得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對高中數學興趣不大,課堂聽講只是浮于表面,不去舉一反三和鉆研題目的做題思路與方法,久而久之,對自己高考成績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3.信息技術應用問題
對于高中數學來說,信息技術是一種很好、很有幫助的課堂輔助工具,但是它在課堂上應用得并不是很理想,某些老師由于自身對這些技術就很陌生,也不會抽空去學習如何使用這些信息技術手段,把研究這種工具當成一件麻煩事,不愿也懶于用它,還是繼續采用自己舊的教學方式,這樣信息技術很難融入課堂中,學生對舊的教學方式沒有興趣,所以,課堂效率較低下。
三、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教學的融合策略
1.借助信息技術創新數學概念教學
高中數學的學習基礎在于數學概念,有部分學生對數學概念理解不清、掌握不實,導致學習效率不佳。其根本原因在于數學概念枯燥無味,學生對此產生不了興趣,通過死記硬背很難理解其中要義。教師如果通過信息技術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地展現出來,就便于學生理解。例如,在計算空間幾何體(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時,柱體還好理解,錐體與臺體就很難想出來,如果將物體拆解成平面計算表面積,以多媒體視頻播放出來,學生就能理解計算公式的由來,從而很好地理解數學概念。
2.豐富教學形式
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創新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課堂上需要講解的內容制作出來,然后通過放映的形式進行講解。例如,在求空間任意兩點P1與P2之間的距離時,首先建立空間直角坐標系,以空間任意一點O為原點,建立三條互相垂直的數軸(x軸,y軸,z軸),這就建立了空間直角坐標系Oxyz,P1(x1,y1,z1),P2(x2,y2,z2),P1與P2兩點間的距離L=(x1-x2)2+(y1-y2)2+(z1-z2)2,從而計算出這兩點間的距離。教師也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方式,通過信息技術將課件資料提供給學生,學生將學習中的問題歸納出來,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協作解決這些問題。
3.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水平
在高中數學課堂中,老師在授課的同時,應該積極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新的知識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將習題資料分享給每位同學,然后讓學生自己針對問題查閱相應的書籍,利用相應的公式進行解答,并提煉出適合自己的有效解題思路及方法,這樣會讓學生自身有種成就感,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結語
總之,高中數學教學不僅需要老師大膽創新各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更需要教師增強自身綜合素質,學習先進的信息技術知識,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課堂知識系統化、簡單化地傳授給學生,讓老師教得省心,學生學得用心,使高中數學教學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翁愛蘭.淺談信息技術如何與高中數學課堂有效融合[J].高考,2020(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