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宇斐
摘 要:在21世紀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下,素質教育的縱深發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人們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重視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綜合平衡穩步前進。其中,足球文化就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就如何通過發展足球小場地課堂,促進廣州市小學足球文化建設,提出相關的建議策略。
關鍵詞:校園足球;小場地課堂;足球文化建設
足球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我國大部分地區忽視了足球文化,很多足球文化制度只是一種“形式”,沒有做到“理論付諸于實踐”。從教學來看,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代先進的社會,造成了足球文化在“學”方面的欠缺;由于場地以及其他原因造成了“練”“賽”方面的不足,以上都需要根據所在學校現有的資源進行規劃教學,開設具有特色的、高效的足球小課堂。
一、打造趣味課堂,提升足球教學文化
足球文化主要分為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它同樣具備了文化課的教育功能,有其存在的獨特意義。大部分小學生對足球了解甚少,甚至有一些學生抵觸學習足球文化。因此需要教師提升自己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首先,理論課的學習應基于學生現有的情況,包括身體狀況、運動量、對足球的了解程度等進行分析并制訂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足球運動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師需要從基礎能力入手,借助學校的跑道提升學生的體能素質,幫助學生有對抗能力。因為足球運動從進攻和防守來看都無可避免地與足球產生對抗,而且“動起來”的足球沖勁是很大的,小學生如果沒有合格的體能素質可能會造成受傷。其次,足球教學文化的理論內容可以自行根據自己的理解制作一本足球運動指南手冊(帶圖的),然后借助數字化以視頻的方式進行教學,給學生展示規范的足球動作,并設置“虛擬足球小游戲”及時測驗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最后,足球教學也應講究因材施教。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生來就有所差異,所以把學生的體質分為優秀、一般、較弱三個層次,在布置作業時也做到不同層次的側重有所不同。
二、挖掘場地資源,加強足球實踐鍛煉
足球是戶外運動,眾所周知這項運用需要場地資源,體能練習、速度練習、彈跳鍛煉、有球訓練和傳球訓練等都需要特定的空間。充分的實踐鍛煉有利于學生鞏固所學的理論,促進各項能力綜合發展。
足球學習依舊是“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我校主要有兩個校區,總校區有一個以足球為主的田徑場(長89.8米,寬51.3米,面積4606.74平方米),可以安排組織學生進行計時跑、彎道跑、跨欄運動等慢慢提高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彈跳能力,有利于學生在足球場上靈活運球。此外還有沙池一塊(長18米,寬6米,面積108平方米)。沙池對一些彈跳能力薄弱的學生可以運用其進行專項練習,加強彈跳鍛煉。因為在足球文化中傳球需要彈跳力、柔度和精確的方向、適宜的腳力等,才能在關鍵時刻取得一分。最后我校在室內體育館里還有兩個羽毛球場(長30.2米,寬15.2米,總面積459.04平方米),看似打羽毛球與足球運動沒有直接聯系,實則羽毛球運動對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和方向感等都有相比于其他運動更明顯的效果。教師要做到專項鍛煉與足球總體練習相結合,促進足球文化的建設。
三、增設足球賽事,提高球場應賽能力
足球比賽更能體現學生對足球文化的理解和踢足球水平。但很多學校沒有組織足球比賽,只是一味地進行足球專項練習和日常訓練,導致學生在真正的足球比賽中出現失誤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應增設足球賽事提高學生的球場應賽能力。
每場足球比賽學生都會有所收獲,可能是知不足,可能是補短板等,比賽不斷激勵學生改進自己。比如,在2019年我校根據課本課程開展了足球教學,并利用大課間組織鍛煉,最終在白云區足球聯賽中獲得小學男子組第二名、女子組第六名等獎項,這些都促進了我校球隊的建設。可見足球比賽的影響之大,除了大型的足球聯賽以外,教師還可以組織校內比賽,校內比賽在固定的時間段組織,能檢驗學生在該時間段內的鍛煉情況,還能提升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在一次次的團隊比賽中提升自己。
足球文化是新興的文化,提高學生的體質成為人們的關注點。足球運動綜合促進了學生的肢體控制和協調能力、應變能力等。本文通過“打造趣味課堂,提升足球教學文化”“挖掘場地資源,加強足球實踐鍛煉”以及“增設足球賽事,提高球場應賽能力”的方式來促進足球文化建設的完善,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彬,張曉芳.“四位一體”的小學校園足球文化建設路徑[J].中外交流,2019,26(45):134.
[2]劉文釗.淺談中小學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重要性[J].求知導刊,2019(18):144.
[3]金慧貞.校園足球背景下臨海市大洋小學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21):266.
[4]石紹偉,李嘉輝,黃坤.農村小學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的功能與內容[J].運動精品,2020,39(9):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