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峰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教育重心也在不斷調整。社會各階層對學生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要求也越來越高。除了主要科目學習和學生的精神層面建設,其體能情況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在小學體育教育中,教師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身體素質。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能發展;教育策略
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都在飛速發展。要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首先需要他們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因此加強學生的體能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育過程中,主要通過引導小學生進行各種科學體能訓練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體能,促進他們的身體健康成長[1]。
一、提高小學生體能的作用
(一)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
加強小學生的體能訓練,可以幫助他們鍛煉身體機能,全方位提高身體素質,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同時,通過體能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力量、耐力和速度等,加強骨骼肌肉發育,增強其運動能力。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
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伴隨而來的,是人們運動量的減少,尤其是小學生的運動量。小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重要時期,運動量的缺失容易使他們的身體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因此,需要加強小學生的身體體能訓練,幫助他們提高身體素質。科學、合理的體能訓練,不僅能幫助小學生提高消化系統的吸收能力、提高免疫力,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鍛煉神經系統,提高腦部靈活度,促進身體健康。
(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耐力
運動安全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提高小學生的運動安全,需要對他們進行系統的、長期的、科學的體能訓練,通過有規律的訓練來加強小學生的身體耐力,從而提高他們的關節靈活度、身體應激能力和平衡能力等。通過體能的提高,有助于幫助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減少身體受傷的幾率,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四)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育
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體能訓練,并不僅僅會對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能方面產生影響,還會對他們的精神層面產生積極、健康的影響。經常進行體能訓練,不僅能訓練學生的腦部記憶、反應力和注意力等,還能給他們帶來積極健康的情緒。有規律地進行體能訓練,對學生的情緒有積極的影響,可以幫助他們建立開朗樂觀、自信活潑的精神狀態,培養正能量的情感[2]。
二、小學體育教學中發展學生體能的建議
(一)重視學生的體育積極性
在小學教育階段中,體能訓練和其他學科課程一樣重要,沒有健康的體魄,其他學科的教育活動也無法順利展開。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體育課程教學,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真正將學生的體能訓練納入小學體育教學重點教學任務中去。要保證體育教學的質量,首先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體育積極性,枯燥、疲憊的體能訓練項目不但會使學生喪失對體育課的興趣,還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學情緒。體育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體育訓練項目,項目難度要符合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項目內容要涉及學生身體的各個環節。同時,體育教師要做好長期的體育教學訓練規劃,因為體能的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有科學的、長期的、系統的訓練。因此,教師要提前做好學期的體育教學訓練計劃,確定教學目標和方向,科學規劃教學內容。比如在“50米快速跑及考核”的體育課程中,教師要提前規劃好教學方向和重點,做好充分的教學研究,確保體育課程教學活動開展時,體能訓練難度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現狀。
(二)設計體育家庭作業
體育教師除了在體育課堂上給學生展開體育教學外,還可以給他們布置體育家庭作業,讓學生在課堂外也能運動起來。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研究,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充分考慮體育家庭作業的實施難度、涉及的體育器材等,保證體育作業能切實展開,體育作業有條件得到落實。比如,由于很多家庭的體育訓練器材不充分,應減少重量器材類運動作業的布置,可以多布置一些偏日常化的體育訓練項目,如羽毛球、跳繩、乒乓球等。小學生可以要求家長來配合體育訓練,這樣不僅能確保體育家庭作業的順利完成,還能促進家庭和諧,使他們的身體得到有效訓練,提高體能。
綜上所述,良好的體能訓練,不僅能促進小學生的身體健康發育,提高他們的身體耐力、注意力、反應能力以及邏輯思維敏捷度,還能給他們的精神層面帶來積極、健康的影響,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從而提高其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兆飛.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發展學生體能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9):260.
[2]黃曉霞.小學體育課堂體能練習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5):8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