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夏霞
摘 要:課堂教學導入作為小學數學課堂的首要環節,其對小學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與課程后續知識的學習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課堂的導入與教師的教學水平密切相關,是考驗教師教育水平的核心標準之一。小學低年級的數學課程是學生今后進行數學學習的基礎,由于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數學課程中的有效導入就顯得尤為關鍵,為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與高效數學課堂的建立,教師應當充分研究各類課堂導入方式,以充分發揮課堂導入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教學;課堂導入
引言:
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當利用所有可行的方式激發出孩子的求知欲與求學欲。導入,作為課堂教學開展的首要環節,是在正式教學活動前,帶領學生進入正式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長期以來,我國小學教育都推行著“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通過反復機械的講授和練習來達成教學目的,學生的知識水平長期處于一個初級階段,無法深入了解到數學知識的內涵,無法有效實現對所學知識的應用,對數學學習出現抵觸心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課堂教學的導入存在不足,為此,研究課程教學導入對低年級數學教學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導入現狀
導入作為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興趣、集中學習注意力的有效環節,課前導入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可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前導入依舊存在著一定不足。
第一,課前導入的形式化嚴重,趣味性不足。課前導入的本意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的求知欲。但部分教師由于自身忽視了課前導入的內核與作用,使得課前導入的設計存在一定偏差,形似于課間活動的延續,與實際教學內容想去甚遠,浪費了本就不多的課堂教學時間。
第二,課前導入方式呈現單一性。由于教師的日常教學壓力較大,因此絕大部分教師都不會利用較多的時間在設計課前導入的問題以及方式上,往往只是使用常見單一的導入方式,即直接進行導入,該方式極缺乏趣味性,雖然可以讓學生明確了解到本節課的所學目標,卻無法有效驅動學生學習,阻礙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第三,課程導入中的互動性欠缺。課堂導入絕非教師個人便可以完成,并非教師臺上講,學生被動看的過程。互動是極為重要的,尤其在導入階段,師生之間的良好配合能夠在課程導入中發揮重要作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處在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上。教與學應當是相互統一的整體,在當前的低年級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中,由于教師沒有正確認識到學生主體性地位,從而導致課堂氛圍沉悶,發言提問較少,師生間的互動缺乏。長此以往,教師無法了解到學生具體學情,就會與預期的教學目標相背離。
二、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導入研究
1、借助懸疑性的情境導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
懸疑是小說或是影視作品開頭常見的導入方式,它驅使人們去關注故事情節與人物命運的未來發展,使得人們產生濃烈的興趣去關注故事的后續。因此,如果能夠利用懸疑性的故事,就能夠在保持課堂趣味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求知欲望,抓住學生的好奇心,進而驅動學生專心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滿足的心理體驗。比如說,在教授低年級數學“年、月、日”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懸疑小故事的趣味導入。教師在課前可以提前做好一個小課件,其中有一些小圖片和音樂來輔助課前的導入。故事的內容可以是:動物園小學舉辦了生日宴會,老虎和獅子是同一天過生日,兩只小動物都已經十二歲了,可令人奇怪的是老虎已經過了十二個生日了,獅子卻僅僅度過了三個生日,同學們了解這是什么原因嗎?這時許多的學生都會產生疑惑,因為過往所學的知識并不能解釋這一問題,強烈的好奇心驅使著他們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時,教師就可以順勢提出,“本節課我們就來幫獅子解決疑惑”,這種設置疑問的情境方式帶給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與動力。
2、利用生活化情境導入,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證明,當學生的所學知識內容越接近其生活背景時,學生對于知識的接納與學習就越加深入。低年級數學的教材在選材上本身越加關注其與學生生活間的緊密關聯,但實際的課堂導入中,仍存在教師對教材內容的枯燥羅列,無法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當秉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觀點來進行教學,找尋知識內容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讓生活與教學有機結合,帶領學生進入深入學習,開發學生“知其所以然”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課程時,教師就能夠有效結合生活資源,創設生活情境實現課程導入,教師可以羅列出學生每天都要進行的起床、穿衣、洗漱、吃飯、上學等基本事務所進行的時間,讓學生初步認識到該課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部分經常遲到的學生也能夠通過這節課了解到自己在哪里浪費了時間,找到自己赤道的原因所在,學生普遍都在課堂導入這一環節中產生了強烈的學習興趣,驅使學生在正式學習中深入探索。
3、利用活動實踐導入課堂,提高教學互動性
對數學學習需要抽象思維,然而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大多都是將具體的形象思維為主導,因此,低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存在普遍困難。活動是認識的基礎,基于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活動實踐機會,促進知識內容由抽象到具象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如說在學習“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剪紙這一項實踐活動來進行導入,教師能夠這樣開場:同學們,本節課我們將進行軸對稱圖形的學習,并通過剪紙來學習數學知識。請大家將已經準備好的正方形紙對折好,接著再順沿著折線描繪出你喜歡的圖形,最后用剪刀將它剪下來,然后告訴同學們你剪出的是一些什么圖形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不僅積極活躍地參與到實踐動手活動中,還踴躍地和周邊的同學們進行交流,大大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并且通過實際動手,學生們也對軸對稱圖形從產生了從抽象到直觀的理解,充分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形成與其性質。
4、采取游戲活動情境導入,鞏固學生的課后復習
知識的復習是一個較為枯燥的過程,許多學生往往都忽視了知識復習的重要性,認為已經學習過的知識是沒有再次學習的價值,這種想法在低年級階段尤為突出,基于此,針對復習課的情境導入就顯得尤為關鍵。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于游戲活動情有獨鐘,尤為喜歡趣味性強的游戲活動,因此,在課程導入時,適當設置合適的游戲情境導入,讓學生適時進行以往內容的回顧,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例如,可以利用如小組接力、你說我猜、開火車等小游戲的輔助,以“加法”內容為例,教師可以采用“開火車”的方式讓學生回顧所學“加法”知識內容,讓學生進行十以內的加法運算,從前往后,進行加法競賽。游戲過程里,低年級學生經過被動學習進入主動學習狀態,在游戲活動中實現對舊知識的復習,并一定程度上暴露上節課程學習中的缺漏,給予了教師以反饋,讓教師意識到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在下節課進行改進與完善。在這課程導入寶貴的幾分鐘內,學生的思維齒輪得已迅速運轉起來。
5、捕捉學生注意力,實現有效的課程導入
注意力是實現課程有效學習的重要保證,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是實現有效的課程導入的重要途徑。教師在課程導入中,應當注意給予學生強烈、新穎的刺激,以此讓學生收斂課間休息的放松狀態,為完成高質量的學習做好提前準備,因此,善于進行課前導入的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就想方設法地誘導學生“心往一處用,勁往一處使”。對話是師生之間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師可以借助對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如在學習“加法”這一低年級入門課程時,教師就可以適時地加入對話,幫助學生們的課程導入。教師可以這樣開展:同學們,在昨天下課的時候,我去便利店購買了兩瓶牛奶,今天上午的時候,我又去便利店買了一瓶牛奶,你們知道我昨天和今天共購買了多少瓶牛奶嗎?學生們興高采烈地掰著手指回答道:“三瓶!1+2=3”這個時候,教師再在黑板上寫上1+2=3的加法式子,將學生們的注意力成功帶入了加法學習當中。在這期間,教師既是提問者,又是引導者,在提供話題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進行發揮,實現了有效的課程導入。
結束語
在低年級小學數學的課堂導入中,其方式與內容是具備多樣性的。但無論哪一種方式,其課程導入的目的都應當為了優質高效的教學做鋪墊,實現課程教學的最優化。教師應當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與個性差異,再次基礎上進行多元化的課程導入,提高自身個人的教學水平,充分發揮課前導入的重要作用,使得課前導入作為教學開展的“敲門磚”能夠在學生心上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參考文獻:
[1]李云霞.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情境導入的實踐[J].數學大世界(中旬),2020(02):99-100.
[2]吳夢雅.基于學情分析的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導入設計研究[J].試題與研究,2019(16):84.
[3]高瑩.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導入方法探究[J].新智慧,2019(2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