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英毅


摘 要:彈性理論是微積分在經濟學上的應用代表。本文采用理論與實例相結合的思想進行探討,既有利于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和理解高等數學的知識,也有利于進一步探討數學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文章從概括彈性的系統知識切入,推導出商品的價格與銷售利潤的函數關系,然后對商品的價格彈性屬性進行分類研究,歸納三類商品的價格彈性屬性的銷售策略,從而把課本的經濟應用結論加以擴充和建構,并導出結論:商家設計獲得更大利潤的銷售方案時,采用何種價格策略進行操作,取決于該商品的價格彈性屬性。
關鍵詞:彈性;價格;利潤;教學策略
一、彈性概念的教學背景
據相關資料,上世紀末,國內某大型電器公司降價銷售彩電,在國內的六十多個城市中,一個月內銷售量占領了市場份額的61%。但是,這家電器廠不但沒有虧損,收入反而有相當增加。據統計,該廠當年彩電降價,銷售收入反而增加52.3%,市場占有率居全國之首。
像彩電這樣的價格戰,今天隨處可見,而市場競爭的結果是優勝劣汰。降價就一定能促進銷售嗎,即使促銷,這種手段又能否保證企業的生產利潤呢?另外,降價引起增收,這是必然的嗎?
降價不一定促銷,更不一定增收。因此,科學地衡量價格改變后銷售量及總收入的變化趨勢,就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種指導理論之一就是高等數學微積分中的彈性理論。
當前,中小企業的經營成本較高,人力物力成本也不斷增加。因此,在財經商貿行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成為學生需要關注的專業學習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把有關資料進行系統的配套整理,引導學生理解彈性的數學計算及經濟意義,進一步讓學生充分體會其內涵,從而理解彈性理論在商貿專業的重要指導意義及實際價值。
二、彈性理論的數學概念及意義
1、彈性的本質
彈性的本質就是相對變化率。我們只考慮絕對改變量和絕對變化率是不夠的。例如,商品甲每單位價格10元,漲價1元;商品乙每單位價格100元,也漲價1元。兩種商品價格的絕對改變量都是1元,但各與其原價相比,兩者漲價的百分比卻有很大的不同:商品甲漲10%,而商品乙只漲1%,這是因為兩者的基礎數目不同引起的。同樣地,如果商品甲、乙的單價不一樣,兩者的漲幅都10%,其絕對改變量也顯然不同。因此,為了研究事物變化過程中的本質,我們須研究相對變化率。
經過數學理論的研究與推導,我們有精確表達兩變量間的相對變化率公式——彈性。
3、彈性的數學意義:
彈性函數反映了函數隨自變量的變化,引起變化幅度的大小,也就是對變化反應的強烈程度或靈敏度。例如,彈性,它的具體意義就是當函數自變量x為2時,自變量改變1%,就會相應改變10%,若彈性的值為正值,表示兩個變量、的變化方向相同;若為負值,表示兩個變量、的變化方向相反。
三、彈性理論經濟意義及應用分析
1、彈性的類型
商品需求彈性的大小,通常是比較其絕對值 的大小。
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彈性,按商品彈性的范圍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彈性:
當(即 )時稱為單位彈性,即商品需求量的相對變化與價格的相對變化基本相等。屬于這類彈性的商品很少見。
當 (即 )時,稱為富有彈性,即商品需求量的相對變化大于價格的相對變化,此時價格的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較大。換句話說,適當升價會使需求量大幅下降,而適當降價會使需求量大幅上升。貴重商品如電器、高檔服裝、鞋等多屬此類彈性的商品。
當 ( 即 )時,稱為缺乏彈性,即商品需求量的相對變化小于價格的相對變化,此時價格的變化對需求量的影響較少。升價不會使需求量有太大的下降,而降價也不會使需求量有太大的上升,生活必需品多屬于缺乏彈性的商品。
2、各類彈性商品的銷售策略分析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經營者關心的是商品升價 對總收入的影響程度。按經營的經驗,升價未必增收,降價未必減收。下面我們用彈性理論論證這一觀點,并且具體分析彈性對銷售收入的影響,從而確定銷售策略。
結論:從表看出,若商品富有彈性,應采用降價使總收入增加;若商品缺乏彈性,應采用升價提高總收入。
五、彈性理論在教學實踐的應用設計
在財經商貿專業的班級教學中,教師從商貿行業的實際例子出發,設計與分析商貿案例的價格選擇策略,把其中部分市場資料數據編為教學例題,通過分析彈性的相關計算,領會彈性在商貿決策中的實際應用,在演算推導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商貿實踐中運用彈性理論設計定價的價格優勢,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彈性在決策中發揮的重要指導作用。
評價: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彈性理論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利用它可以幫助我們精確分析市場的變化動態。根據彈性理論,對于確定商品的價格變動方向,變動后的收益趨勢,以及經濟學中其它相對變化指標,都具有較高的理論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黎詣遠主編. 《經濟數學基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人民教育出版社職教中心編. 中職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數學》第三冊[M], 2015.
[3] 趙樹嫄主編. 經濟應用數學基礎(一)《微積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