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我國農村地區老年人口眾多,而且收入水平較低,受農村地區相對落后的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養老存在很多問題。新時代加強農村養老工作,滿足農村老年人養老需要,不僅需要農村家庭養老,也需要社會力量的介入,更需要政府部門兜底,把各自力量整合,才能更好的解決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讓千千萬萬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安。
◆關鍵詞:新時代;農村養老
隨著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均壽命的延長,老齡化成為全球普遍現象,我國由于長期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老齡化的速度和規模更是前所未有。養老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而廣大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更是關乎民生的大問題,也是穩定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為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一、新時代農村養老存在的問題
1.“空巢老人”數量急增。“養兒防老”是農村老年人一直堅持的養老觀念,因為“計劃生育”政策,很多農村家庭都是獨生子,而子女成年后,通過打拼留在城市的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空巢老人”的數量急增。大多數老年人不適應城市生活,更愿意待在農村養老,然而“空巢老人”身邊卻缺少子女的照顧,很容易發生突發狀況,一旦生病或者意外傷殘等情況的出現,就會直接導致他們老年生活出現諸多困難。
2.養老資金不足。除了少量的基本養老金,農村老年人更多是依靠土地吃飯,常年的勞作,致使身體透支,滿身傷病,然而不得不繼續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獲得收入。此外,農村老年人對社會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弱,比如不會網絡銷售,即便是生產出很多質量不錯的農產品,可是往往因為缺乏銷路產生滯銷,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因此,養老資金不足是影響農村老年人養老水平的重要因素。
3.社會養老體系不完善。農村的社會養老體系覆蓋面相對較窄、保障水平比較低,致使社會養老體系相對不完善。我國農村養老保險主要是“個人繳納為主,集體繳納為輔,國家給予政策支持”,大多數農村老年人沒有為自己繳納或者購買養老保險,即便繳納了養老保險,檔次也不是最高的,大多數農村老年人每月只能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金100多元,不能滿足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的養老生活,與老年人的養老需求還有一定的距離。現階段農村老年人單靠目前的養老制度還不能實現安享晚年。
二、新時代加強農村養老的意義
1.關系老年人的晚年幸福。中華民族歷來有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讓包括農村老年人在內的全體人民過上美好的生活,也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當前,農村老年人養老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我們必須正視問題,堅定不移補齊短板、加強弱項,下大氣力保障和改善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真正實現“老有所養”,不斷增強包括農村老年人在內的全體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他們的幸福指數不斷攀升,真正的安享晚年。
2.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為此,我們必須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抓好落實。我們要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解決好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農村老年人最關心的就是自己的養老問題,讓包括農村老年人在內的廣大農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看得到希望,解決養老的后顧之憂,才能真正的實現鄉村振興。
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養老不僅是個人之憂,更是社會之難。在朝著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奮進的過程中,有效破解“農村老年人養老難”是一道繞不開的門檻。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是我們的承諾。在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中,存在不少老年人,能否讓他們全面實現脫貧,關系到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如期完成,更關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如期實現。
三、新時代加強農村養老的舉措
1.發揮家庭養老的重要作用。通過家庭養老是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之所以部分農村老年人面臨養老難的困境,很大的原因是家庭收入水平較低,沒有為自己繳納一份養老保險,沒有在自己年輕的時候攢下足夠的養老錢。這就需要積極引導農村群眾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年輕的時候攢足養老錢或者為自己繳納一份養老保險,不但可以在年老的時候有一份生活保障,也可以減少子女的養老負擔。此外,要加強對養老尊老傳統美德的宣傳教育,在全社會營造“百善孝為先”的輿論氛圍,引導子女對父母盡孝,讓家庭養老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2.引導社會力量的積極介入。要拓寬農村養老渠道,全面放開農村養老服務市場,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鼓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農村養老產業,放寬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申請興辦養老機構的準入條件,落實好對民辦養老機構的各項扶持政策。此外,可以鼓勵社會組織開展各類公益性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健康娛樂等養老服務;動員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增強廣大農村老年人獲得感和幸福感。
3.筑牢政府部門兜底保障防線。搞好民生工作是政府的重要職責,養老更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健全完善相關社會保障體系,及時將符合低保或者臨時救助等條件的老年人納入保障體系,落實好各項社會救助及福利政策。同時,一定要給予政策性資助,補齊農村養老短板,將政府掌控的養老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向有特殊困難的農村老年人傾斜,提高農村老人基礎養老金,努力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滿足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此外,還應該結合農村老年人生活習慣,探索多元化的養老模式,既可以探索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也可以探索抱團養老模式,在新型養老模式的探索中要注重實效,重點關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最大限度滿足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參考文獻
[1]肖守淵,邱瓊,王超. 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研究[N].中國人口報.2020-04-16(003).
作者簡介
邱洪鋒,山東省招遠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