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軍 趙澤洪 田帥輝
[摘 要]基于SCL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過課程教學對照及相應實驗課程任務的結果對照,分析了SCL教學法對于郵政與快遞服務管理實驗課程的優化效果。
[關鍵詞]SCL教學法;教學效果;對照分析
[中圖分類號] TP3-4;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1)10-0030-03
一、SCL教學法及其在實驗課程中的作用特征
互動式教學在現今教學模式的優化和完善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SCL(Student-Centered Learning),即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教與學[1]。首先,在這個名稱中,明確了兩個內容:一是以學生為中心,二是教與學的互動。無論只有哪一單方,都不能稱之為互動[2]。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教與學,強調以下幾點:第一,好奇與有趣。然而,專業課特別是部分與技術相關的課程,其趣味性如何體現,筆者在相關教學課程中進行了深入研究。在課堂內容趣味性的引導中,對于學生求知欲的激發尤為重要。比如在一些包含技術內容的管理類課程教學中,可以先拋出一個看似簡單、實際生活中可能經常應用到的問題,學生覺得簡單,但是當強化其條理性的課程問答產生時,同學們可能會感覺其比較困難,這會提升學生對此進行專心學習的積極性。在郵政與快遞服務管理實驗課程教學中這一點時有體現。第二,合作與互動[3-6]。在郵政與快遞服務管理實驗課中,我們將兩位學生分為一個實驗任務小組,充分結合實驗指導書內容,在任務設置時考慮構造有利于兩位學生協作完成的相關任務。這也與未來學生可能在工作崗位的配合協作演訓高度吻合,無論是開場活動(課堂導入)、知識點傳遞活動(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新授部分)還是復習與結束活動,都非常注重學生相互間的合作。第三,操作與體驗[7-10]。與傳統的教學相比,在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課堂中,動手操作與擴散性思維相關活動貫穿始終。下面,以郵政與快遞服務管理分撥中心安全監控課程進行教學案例解析。
二、課程教學案例對比解析
在該案例解析中,充分運用對照教學效果試驗方法,在課程的不同班級中采用對比分析法,即運用SCL教學法,對其相關實驗作業樣品進行對照分析。在郵政與快遞服務管理分撥中心安全監控實驗課程中,我們首先會給出安全監控的要點,請學生根據講解和相關理論課知識進行分撥中心安全管理制度的設計和完善,并在該課程前的相關實驗課程中指導學生進行快遞分撥中心平面圖的作圖、設計、相關站場的面積規劃等。下面對比分析部分實驗小組的作業樣本案例(A組為未采取SCL教學法的班級,B組為采取了SCL教學法的班級)。
小組A。
1.貨物,車輛進入流程監控:這里是要對車輛上的貨物進行監控,防止車輛司機在進入途中的某個偏僻的地方私自打開貨物或者盜竊貨物,把丟失貨物這個罪名加到分撥中心的頭上,也防止車輛在進入分撥中心且在分撥中心出了事故之后與分撥中心產生糾纏。
2.貨物下載監控:這里是對貨物下車人員的一個監管,若貨物在下車過程中是因為某個人或某個不確定因素而破損了,就可以通過這個監控快速地找到為這個破損件負責的人。
3.人員搬運監控(路線監控——電梯內外、樓梯轉角、過道):防止貨物在搬運過程中產生破損件、丟件、盜件的情況。
4.消防監控(消防報警室):在分撥中心出現消防事故的時候能快速做出正確的應急處理,降低分撥中心的損失。
5.防盜監控:三樓以下安裝防盜網或者柵欄,防止貨物被盜竊。
6.監控室人員配備(比如兩人一班,一天三班):有了監控那肯定就需要有監控室,有監控室那就得有專人值班,但值班時間不能有一點空白,這非常重要。
7.安全人員(保安)配備:如一崗三人(三班倒);保安可以有效地防止不講理的人員在分撥中心鬧事,這對分撥中心的安全是很有好處的。
8.來訪登記冊(來訪人員姓名,來去時間),保安值日日記(每天上班進行簽到,離開交班時簽到):防止外來人員破壞分撥中心,要嚴格登記來訪人員信息。
9.電工配備,電工的崗位職責:分撥中心每時每刻都離不開電,電工必須隨時待命,以保證分撥中心的電力安全。
10.相關安全培訓內容:讓分撥中心人員有安全意識,當分撥中心出現緊急情況時能做出正確的應對方法,把分撥中心的人員及貨物、設備等的損失降到最小。
11.具體的流程安全監控:(1)入庫安全;(2)存儲安全;(3)搬運安全;(4)運輸安全。
小組B。
1.貨物,車輛進入流程監控。貨物:快遞員用其配備的專屬巴槍掃描貨物,巴槍帶有該快遞員的個人信息。收派員會將訂單信息錄入巴槍中,隨即公司系統就會產生一個運單,并自動傳入快遞信息系統。如果快遞員在收件時沒有掃描該快遞單號,那么當它到達下一個分撥中心時是不能被接受的。如果下一環節發現該包裹損壞,則提前報備,公司會追究上一環節負責人的責任。如果貨物被私藏,則也能追溯到是哪一個環節的問題。車輛:主要對一些技術應用方案等進行描述。
2.貨物下載監控。應在監控范圍內由兩人及以上人員共同進行,做到輕拿輕放,堅持大不壓小、重不壓輕的原則。嚴禁野蠻操作,亂丟亂扔貨物,由此帶來的損壞由當事操作員承擔全部責任。
3.人員搬運監控。安裝電視監控系統,在物流倉庫以及辦公區的主要出入口、樓道、停車場及走廊設置前端攝像機,將圖像傳送到監控中心。
4.消防監控。設置有效完善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和消防聯動控制系統。這兩個系統均由中心計算機系統控制,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包括人工報警按鈕和自動探頭系統。這兩種方式互為補充,可以最大限度保證發現火災險情及時報警;庫房內嚴禁煙火,禁止吸煙;注意電器電源安全,定期除塵、檢查和檢修相關電路;在建筑體四周合理設置安全疏散出口,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保證數量、間隔,并保證能隨時開啟使用;設置有效、足量的火災預警、消防滅火器材,根據庫房面積和環境合理設置自動探頭的種類、數量和位置;在倉庫內外設置消防栓和消防水池,要保證水槍水柱能覆蓋倉庫任何位置,并設置有效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5.防盜監控。三樓以下安裝防盜網或者柵欄;裝置監控設施,確保庫房快件安全,專人管理,定期維修保養監控設備;未經允許,嚴禁帶閑雜人等進入庫房。
6.監控室人員配備。兩人一班,一天三班。實行每日24小時值班制度,每班工作時間應不大于8小時。
7.安全人員(保安)配備。一崗三人,三班倒,周一至周日全天24小時執勤。崗位職責:負責分撥中心的安全、秩序的管理工作;通過相關安全保衛及管理措施,預防搶劫、盜竊、毀壞等刑事、治安案件。科學管理,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固定及巡視崗位。發生緊急、突發事件時組建應急小組,進行救援。在適當的指導下,負責分撥中心內交通疏導工作:制止超速,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做好訪客登記工作。完成分撥中心指派的其他臨時工作。做好工作預案中的各項規定工作。
8.來訪登記冊,保安值日日記。登記冊:包括來訪者姓名、聯系電話、來訪單位、來訪事由、來去時間;保安值日日記:每天上班進行簽到,離開交班時簽到,填寫巡邏記錄、保安工具的使用情況、突發事件等。
9.電工配備,電工的崗位職責。配備兩名電工。崗位職責:配送中心內水、電的基本維護;傳送帶、液壓車、高位車的一般維護、保養;夏季使用的電風扇、鼓風機等的安裝、拆卸、保養;協助場地上點數、看車等工作。
10.相關安全培訓內容。包括: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 進行安全教育、安全檢查,進行安全裝置的維護;召開安全生產會議,檢查、總結和評比安全生產工作;發生安全事故后召開現場會議,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及其教訓,確認事故責任者,制訂防止事故重復發生的措施,總結發生事故的規律,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教育;組織安全技術交流、觀看展覽、張貼宣傳畫、宣傳標語等,經常提醒員工注意安全;外來人員的安全教育;外來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及施工現場安全教育由項目負責單位和項目所在部門負責,安全管理科進行監督;進入公司參觀、學習、檢查等人員的安全教育,由接待部門負責對其進行入廠安全注意事項教育,進入生產現場必須有專人陪同,以保證安全。
三、教學效果評估與優化
由以上對比及其與試驗對照組的比對分析可以看出,采取SCL教學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條理性思維、邏輯思維,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部分講解性的引導,進一步完善學生對于某一個知識點、思維點的認識,并可由其圓滿地闡述出來。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思維的連貫性、全面性等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激發和提高,比如,在對具體監控內容的思考與闡述上,其思路會更加清晰。對于教學與知識點對象也將不僅僅局限于對象的文字描述本身,而能通過對學習對象本身的理解,進一步將對象所處的生產環境、企業背景等聯想和勾勒出來,將學習對象本身的特征等作用于其所處環境,這樣就達到了知識對象的學以致用,在未來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過程中,他們就不會感到知識是單一的知識點,而可以將其更好地運用到崗位工作中[11]。
從學生的分組情況來看,基于SCL教學法的分組過程,摒棄了傳統的鄰桌學生構成任務小組的方法,只是規定小組成員的數量,由學生自行分組,并且在教室(實驗室)的選擇與布置上,我院實驗中心提供了圍圈式、直線式、扇形等多種課桌擺放與組合方式,以期強化小組合作學習[12]。從課程進程實際情況來看,在教師的巡視下,無學生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或者交談,所有小組學生均能緊密配合,達到了較好的小組內組員協助效果。
從多樣化的系列學習活動進展來看,分撥中心安全監控本身是一項相對枯燥的知識點和教學內容,但是通過SCL教學法的運用,前期充分提升學生的未知感,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學習熱情,將任務導向與問題驅動作用充分發揮,開啟知識競答;課中通過與學生、任務小組的銜接互動,提升課程內容的新鮮感和趣味性,使學生主動學、愛學[13-14]。此外,SCL教學法改變了傳統的固化的教學大綱,充分考慮學生能力培養的需求變化,考慮需求的重新構建因素,充分完成能力目標和邏輯的系統化,并將其貫穿在實驗課程教學中。采取SCL教學法的課程將體現每一個個性化培養的方向,或者是個性化能力目標的實現路徑,比如通過本實驗課安全監控相關內容的教學后,提到分撥中心安全監控這樣的一個知識點,學生就可以立即聯想到一些裝備模塊,及其相應的在安全監控方面的功能。
從課程體系的重構來看,雖然課程體系是一個系統、龐大的工程,但同時其又是一個需要進行分解,由諸多要素構成的有機體[15]。故結合SCL教學法,可系統地將每個專業群的能力目標、培養目標和可能的培養路徑,每一個不同的要素進行系統化分解,科學化地與教學模式與方法進行匹配。基于此,設計課程體系的結構則應體現知識內容底層共享、中層重構和高層拓展這樣的一個思想與目的。通過SCL教學法進行學生層面的引導和實施,可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力、實踐能力以及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等。同樣,能力匹配上也應根據能力模型來進行,并通過SCL教學法的引導,實現其從未來的職業基礎能力到綜合能力,再到職業核心能力及職業拓展能力的提升,實現培養路徑的優化。
從課前準備與課后交流情況來看,本教學法在運用中,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充分結合了網絡教學軟件與平臺、QQ等即時通信軟件,課前發布預習資料,主要側重于學生問題、興趣的激發,并對學生進行“一對多”及“一對一”的溝通,教師可以對學生的任務完成思路、知識疑惑等進行解答與分析,這將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課前、課中與課后的有機銜接與相互補充,實現對于復合性基礎技能人才的培養。
從教學效果評估來看,通過對班級共20余組學生的作業樣本對比分析,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效能得到提升,對于軟件工具等的使用更加熟練,并將已有的資源通過教學圈的放大,更加靈活地運用已有的資源。總之,SCL教學法使教師、教學由傳統的講授內涵擴大為教師的講授與互動參與,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的獲得感。
[ 參 考 文 獻 ]
[1] 黃華,鐘山林. SCL教學法在《計算機文化基礎》精品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電子商務,2011(8):83-84.
[2] 羅定福,陳素燕. SCL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J]. 科技資訊,2012(3):183.
[3] 高紅梅,高定國,王朝霞,等. 針對學生差異,探索“多元互動”教學模式[J]. 大學教育,2019(3):43-45.
[4] 肖冰果,許建. 師生信任在提高教學質量中的應用研究[J]. 大學教育,2017(4):168-169+181.
[5] 祁神軍,詹朝曦,肖爭鳴,等. 混合式教學環境下師生互動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影響:以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為實證[J].大學教育,2020(5):46-49.
[6] 戴兵,楊建華,成鳴飛.高校大班課實施互動教學的方法研究[J]. 大學教育,2013(15):143-144.
[7] 張莉. SCL教學模式下“網頁藝術設計”課程項目教學法的運用[J]. 職教通訊,2012(36):55-57.
[8] 馬穎.“SCL教學法”在中職教育中的應用和推廣[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5(2):299-300.
[9] 李尚貞. SCL教學法在靜脈輸液法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7(4):178-180.
[10] 耿葵花,黃江,陳遠玲,等. 全程互動協同育人教學改革之過程互動:以廣西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為例[J]. 大學教育,2017(3):141-143+146.
[11] 梁微,吳志強,周立亞,等. 地方高校全程互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構建:以君武學堂為例[J]. 大學教育,2017(7):137-140.
[12] 鮑秀蘭,李旭榮,梁秀英,等. 電力拖動的在線互動課程教學探討[J]. 大學教育,2019(3):15-17.
[13] 魯雅迪.公開課師生互動中課堂氛圍的“實然”與“應然”探微[J]. 教學與管理,2019(3):97-99.
[14] 唐漢慶,曹軍,王強,等. 師生雙主體互動式教學法在研究生創新思維和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 大學教育,2020(4):164-166.
[15] 鄧選梅,鄭澤然,李煥. 邊疆地州高校新生心理普查中SCL-90的應用反思[J]. 大學教育,2019(9):186-188.
[責任編輯:陳 明]
[收稿時間]2020-05-29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2019-GX-007);智慧物流與智能制造兩業融合(生產物流)復合型人才培養教學標準制定項目;重慶郵電大學本科“金課”建設項目(XJKXX2020-06);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團隊成果。
[作者簡介]寇軍(1984-),男,重慶人,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現代郵政學院講師,博士,院科研秘書,研究方向:郵政與快遞服務管理。趙澤洪(1952-),男,重慶人,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現代企業管理。田帥輝(1984-),男,河北邯鄲人,重慶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現代郵政學院副教授,博士,副系主任,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郵政與快遞服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