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模式的轉變,部分傳統教學方式已不再適應新時代教學發展需要。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能力培養目標的關鍵環節。文章以廣東理工學院為例,從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建設意義、建設目標、構建思路以及改革措施四個方面深入闡述,認為要堅持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和“實用型、有特色”的辦學定位,著力培養具有過硬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專業人才。
[關鍵詞]職業能力;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1)10-0177-03
一、課程體系建設意義
(一)開展課程體系建設是新時代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發布教高〔2019〕8號《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建設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地方高校應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目標,以能力為導向,優化和重構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把立德樹人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建設適合本校實情的課程體系,讓課程優起來、教師強起來、學生忙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1]。
(二)開展課程體系建設是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
以能力為導向,構建專業特色鮮明,有助于學生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一體化發展的課程體系。課程體系建設是人才培養工作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環節,建立和完善滿足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需要的課程體系是優化開展本科人才培養工作的必然要求。
(三)開展好課程體系建設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實施意見》指出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課程質量直接決定人才培養質量[1]。人才培養目標應通過課程的實施來實現。課程包括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課,其中必修課包括公共必修課、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選修課包括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實踐課包括公共實踐課和專業實踐課。構建課程體系就是根據專業特點和不同課程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作用,調整原有的課程分類,按照分類順序科學合理地安排這些不同的課程,形成專業教學內容和過程的總和。課程體系決定了學生通過學習獲得什么樣的知識結構,因此開展好課程體系建設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四)開展課程體系建設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核心
應用型本科要服務經濟社會,必須與市場接軌,實施改革。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要完成這一根本任務,需要因校制宜、自主實施一系列的課程體系改革。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就是課程體系改革,以提高學生能力和教師教學水平為前提。
二、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目標
(一)總目標
會計學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適應新時代市場經濟發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且致力于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和復合型會計專業人才。
(二)學生發展目標
會計學專業的學生應學會會計學、經濟學、管理學和金融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財務、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解決會計實務相關問題的基本能力,具有從事本專業業務工作的能力,同時還需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科學素質、職業道德以及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教師發展目標
在新時代,知識和技術更新速度快,教師要先學會學習,多渠道多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還要學會反思和創新,轉變觀念,適應教育發展需要,領會新的教育理念。教師應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創新實踐的踐行者和研究者,不斷使自身的專業水平得到提升,成為一名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道德情操與人格魅力的優秀教師。
三、構建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
(一)以能力本位作為課程體系構建的基本價值取向
能力本位要求從職業崗位需求出發,確定會計學專業學生的能力目標,使學生具備經濟、管理、法律和會計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較強的業務技能和綜合能力。比如課程設置,在理論夠用的前提下,適當增加并且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內實訓和綜合課程實訓的內容,讓學生能夠感受工作過程和工作情景,這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具有很好的啟蒙教育作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優化課程體系,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重點,加強實踐課程建設,重構課程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豐富優質課程資源,增強課堂活力,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作為主陣地、主渠道的作用[2]。
(二)以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素質作為課程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
提高教育質量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必然選擇,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立校之本。毫無疑問,提高教學質量也是專業發展的關鍵。要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就能加強教學環節的監控與過程管理,堅持立德樹人,通過構建和優化課程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素質教育貫穿教學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三)把以市場為導向的課程設置作為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
專業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課程的性質和特點。在新時代背景下,人力資源逐步市場化,高校是國家人才的孵化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應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出發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專業建設,開拓適應市場需求的新專業,建立市場化專業或專業群。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以課程為載體進行的,優化課程設置是培養學生良好職業能力的重要基礎。
四、構建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主要策略
(一)構建課堂教學課程體系與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相融合的“雙驅動”課程體系
1.優化課程體系,構建注重培養“三種能力”的課堂教學課程體系
“三種能力”是指以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高級會計人才。廣東理工學院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其會計學專業根據學校現狀和學生特點,結合市場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會計學專業開設的主要課程如表1所示。
廣東理工學院會計學專業通過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有效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提高專業基礎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熟練掌握專業的分析方法,準確進行會計事務的處理,編制會計工作報告,對報表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并提供合理的決策建議,養成敏銳的職業判斷能力和職業素養[3]。在重視培養學生專業基礎能力和專業核心能力的同時,學生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這需要通過必修課和選修課來共同完成。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主要包括知識獲取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語言溝通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終身學習、自主學習和持續創新的能力。
2.以能力為導向,構建雙元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是應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任務。實踐教學環節不應簡單地依附于理論教學,而應作為一個教學體系來構建,但又要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廣東理工學院會計學專業不斷優化現行的課程體系,除了設置基礎理論課程外,還構建了由課程內實踐和集中實踐兩大環節構成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如表2所示。
課程內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通過開設表2所列的相關課程,理論內容和實踐內容按比例授課,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比如廣東理工學院會計學專業的成本與管理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等課程實訓內容占課程內容總額的50%,會計信息化等課程的實訓內容占比甚至超過60%。通過專業課的課程內實踐,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更能分層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其后續綜合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集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利用會計手工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實驗室、ERP沙盤實驗室和財務決策綜合實驗室等多功能實驗室,以專業課為依托,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校內實踐的主要方式。同時,還有為期一年的校外實訓。由于我校采用“3+1”人才培養模式,因此第四學年組織引導學生通過產學研結合、理論聯系實踐的方式開展創新實踐,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會計人才。
(二)打造專業核心課程(群),建設專業實踐教學教材
實踐教學改革是應用型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廣東理工學院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和學校實際情況,由專業骨干教師精心編寫了《財務決策實驗教程》《財會商圈指導書》《ERP沙盤模擬實驗指導書》等實踐性和實用性強的高質量的實踐教學教材,在實際運用和教學中得到了本校師生和兄弟院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三)加大教學設施的投入,強化實踐課程的質量
為了滿足實踐教學課程的需求,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廣東理工學院在實驗室建設和配套軟件上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近年來,會計學專業在原有的實驗室的基礎上,不斷加強對會計學專業的改造和建設,新增了財務決策綜合實驗室、財會商圈綜合實驗室、ERP沙盤實驗室、管理會計實驗室等實驗室,同時,還新購置了相應的配套實踐教學軟件,為實踐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了軟硬件平臺與教學資源,增強了實踐教學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為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建設“雙師型”教學團隊
課程體系的改革還包括師資隊伍的改革。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師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學生良好職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優秀的教學團隊。課程體系改革應注重教師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加速建設以“高職稱+高學歷”的“雙師型”教師為支撐的教學團隊。目前,教師雖然具有較高理論水平,但是缺乏會計實踐經驗和一線工作的技術技能。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廣東理工學院會計學專業鼓勵專業教師進入企業和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實踐學習,同時面向社會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師、審計師、經濟師、高級會計師、職業經理人作為專任教師或兼任教師,以提高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水平。另外,學校鼓勵教師參加全國大型的學術交流會議,同時經常在校內組織會計沙龍、專題報告、教研活動等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多形式、多渠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并逐漸建設新老結合的創新型實踐教學教師團隊。
五、結束語
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有效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前提,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有效途徑,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學生構建合理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體系的關鍵。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應根據學校辦學條件,以職業能力為導向,滿足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以加強能提升學生核心能力的實踐教學為抓手,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復合型會計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DB/OL].(2019-10-30)[2020-03-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 段莎,衛強.金課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探究:以《管理會計》課程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19(26):177-178.
[3] 吳霏雨.以就業為導向的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商業會計,2015(15):114-117.
[責任編輯:龐丹丹]
[收稿時間]2020-07-02
[基金項目]2019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互聯網+與‘新國標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671);2019年廣東理工學院校級教學改革項目“‘互聯網+與‘新國標背景下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JXGG2019009)。
[作者簡介]林憲平(1974-),男,湖南道縣人,本科,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