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旭昭

摘要:數學學習的抽象性和嚴密性使不少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開啟學生學習動力的一把金鑰匙。讓每個孩子在愉悅,和諧的課堂中,自信滿滿的開啟智慧的大門,是我們每個數學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
關鍵詞:學習興趣;自信滿滿;和諧課堂;啟發式思維
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 數學學習的抽象性和嚴密性使不少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則是開啟學生智慧的一把金鑰匙。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座未開發的金礦,由于開啟的方法不同,造成一些所謂的笨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而掉隊的現象。這就對數學老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自己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地、積極地學好數學。一位德國教育學家說過:“數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由此可見,學生對數學是否感興趣,是他們學好數學的關鍵,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途徑是多方面的,結合我個人的教學實踐,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自己的陋見。
一、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念
在每一個新學年的第一節課,我都要給新生講這樣一個故事。美國的孩子在上幼兒園的第一節課時,老師都要問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有人問你“你不行”,你該怎么辦?絕大部分小朋友是這樣回答的“我能行”。故事講完后,教室里異常的安靜。接下來,我以同樣的方式問他們“你不行”,他們回答“我能行”,我再問“你們數學不行”,他們回答“我數學一定能學好”。但是,他們回答的不夠響亮,我說老師沒聽清楚再回答一邊,他們就大聲的喊到“我一定能學好數學”。然后我就說,老師相信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并且都有這樣的能力。可想而知,這節課每個學生都聽的非常認真,這就是自信的力量。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不斷的用類似的方法去鼓勵他們,幫助他們建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自信是學生學好數學的催化劑,能激發他們心靈深處的巨大能量。我要讓他們從第一節課開始就自信滿滿,興趣盎然的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
二、營造一個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良好的課堂氛圍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和動機, 使每個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學好數學,那么協調師生之間的關系,形成強大的合力,對學生的學習就起著潛移默化的導向和促進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我力爭做到深入淺出的講解所學的新知識,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只要你參與進來,就是一種有興趣的、有成就感的活動。例如,我在講《畫反比例函數 Y=K\X(K≠0)的圖象》這一節課時,首先讓學生按照列表、描點、連線的步驟來畫圖,有的學生畫出來的曲線與X軸Y軸相交,接下來讓他們組成合作小組進行討論,看這個函數的圖象能不能與X、Y軸相交,為什么?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個小組積極發言. 然后引導學生共同闡述本函數與X軸及Y軸的關系,因為函數Y=K\X(K≠0)中K≠0 ,X≠0,所以Y≠0,因此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與X軸和Y軸永遠不可能相交。這時候及時的提醒學生,既然函數Y=K\X(K≠0)不可能與X軸Y軸相交,那么如果你做出來是相交的線段,那結果是怎樣的呢?學生齊聲的回答到,那肯定錯了。通過這種課堂互動交流的學習方法,及時掌握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情況,對學習中發現的誤區進行指導。然后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中加以改正,并且掌握所學知識的要點。對學生解題方法的多樣性及時的進行表揚和鼓勵,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許多研究表明,一個成功的孩子是表揚出來的,這種力量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并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在心里上消除對數學學習的恐懼與厭煩情緒,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愉悅,民主的課堂氛圍,讓他們逐步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邏輯性,實踐性。這樣厚積薄發,水到渠成,他們的成就感就油然而生。
三、利用啟發式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是強制性的,將會扼殺學生學習的欲望,那么怎樣的啟發,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由興趣而啟發
興趣是學習最直接的內部動力,是發展思維活躍的因素。然而,數學的抽象性和嚴密性往往掩蓋了學習的趣味性和實踐性,因此只有讓數學回到人們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才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有這樣一道題:在一塊長16米、寬12米的矩形荒地上,建造一個花園,使花園所占的面積為荒地的一半,你能設計出幾種方案?書中只給出了三種方案(陰影部分為花園)如圖:
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出新的方案, 每個同學都是一位設計師,開展小組競賽活動,看那個小組設計的方案既多又好,評選出四位優秀設計師。這樣的問題設計,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這節課的效果完全超出了我的預設,學生設計出了許多很棒的方案。(陰影部分為花園)如:
整個課堂氣氛非常濃厚,學生各個興趣盎然,收獲滿滿。
其次,由疑問而啟發
由疑問才能產生認知沖突,激發認知需求。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設疑,破疑,再設疑的過程,因此我特別重視課堂的設疑學習法。事實證明,在課堂設疑的教學過程中,則有“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魅力,給學生以意猶未盡之感,使他們在課堂的學習過程中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求知欲望。例如:《利用樹狀圖或列表法求某一個事件發生的概率》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就是這樣設疑的:四只螞蟻分別從正方形的四個頂點,同時沿正方形的邊爬行,如果他們的速度相同,那四只螞蟻互不碰撞的概率是多少?學生們對這個問題非常感興趣,孩子們立即進行思考,有的畫圖形,有的進行演算,有些小組討論 ……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以前對數學不感興趣的李彪同學,竟然也參與到小組探究活動中。
總之,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可以培養的,只要我們找到了好的方法,并時時熏陶、培養,就可以讓學生逐漸形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添學習動力,從而提高學習質量,教會他們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數學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馬社社.淺談小學生數學興趣的激發[J].新課程.2021(26):98
[2]李瀅.數學文化與初中生數學興趣的激發和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