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蕾
摘 要:與以前時期的教育相比,網絡時代的我國大學生早期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已經發生了重要性的變化。因此,我們在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職業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時也必然面臨著新的實際問題和創新挑戰。本文主要重點研究了在網絡時代如何有效運用各種有效新的手段為在校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一種創新性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網絡時代;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現代信息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已經進入了我們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對我國大學生的各個方面都已經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也給促進大學生自身心理健康發展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巨大的市場挑戰。探索、實施網絡時代高校大學生自身心理健康知識教育發展策略,對加快提高高校大學生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發展具有重要的客觀現實意義。
一、網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一)積極影響
(1)它有助于增強還未走出校門的大學生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也有助于大學生認更加清晰地識自己,提高對社會角色的清楚認識。對網絡中社會角色的進一步認知和體驗,會讓他們去想要思考現實世界,思考社會中不同的角色以及他們各自的義務和責任是什么。在這個獨立思考的過程當中,他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自己內心的沖突,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社會和他人,這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強化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2)它為每個月的大學生們都提供了一種可以發泄自己個人消極情緒的良好方式。當今社會的大經濟發展對我國大學生的身體心理健康發展有很大的社會影響。社會地位要求高的大學生不僅應被要求具有完善的職業綜合心理素質,還要對他們就業后的學習生活工作施加巨大的精神壓力。虛擬人際網絡的這種隱蔽性及其特征為他們自身提供了一種便于發泄不良情緒、表達真實情感的新表達方式,對在校大學生的網絡心理自我保護治療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3)增強大學生的主觀意識,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目前,互聯網上有很多電子網站都可以自主注冊、登錄,這些網站為大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可以展示自我知識和才華的平臺,這些平臺能夠很好地鍛煉他們獨立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他們未來走進工作和生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這些網站各有利弊,在使用的過程當中也能提高他們分析、判斷和解決事情的能力,在實際的分析判斷的過程中他們能夠實現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的過程,這也正是未來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從某個意義上來講具有長遠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也為他們增強自信心、拓展人際關系創造了難得的條件。
(二)消極影響
(1)造成在人際交往中常存在心理障礙,甚至造成人格障礙。大學生每天上網絡的時間相對太長,沒有太多機會進行交流,導致他們人際交往出現障礙。但是在社交網絡上,他們甚至可以認為自己是另一個人,可能會覺得自己不能對自己的某種言行行為負責的一個人,所以他的言語很容易就會形成人身攻擊。在社交網絡和虛擬現實中,他們同時具有一種雙重身份,面臨多重不同角色間的差異和利益沖突。當一個角色人格轉換過于頻繁時,容易給人造成雙重心理健康危機和雙重或其他多重人格形成障礙。
(2)網上聊天約會和其他具有社交性的網絡場合會容易導致女性情感上的創傷。在中國網絡成人交友中,網絡的虛擬性和網絡匿名性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中國大學生的廣泛青睞,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新的特點,才給我們網絡成人交友作為大學生的精神情感生活方式帶來了潛在的巨大危害。他們可能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缺乏真誠和信任,這使得他們很難在關系中堅定和穩定。這將不可避免地對我國大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和精神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給他們的精神心理健康造成巨大創傷。
二、網絡時代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
(一)教育內容的多元化
在當今這個網絡時代,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教育的普及途徑已經有了很大的深度拓展。大學生教師可以自由利用校園互聯網在線免費學習網上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專業課程,獲得來自世界各地優秀的在線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專業知識,成功地打破了我國傳統高校大學生線下心理健康課程教育的學習時間和教學空間上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我國大學生在線心理健康課程教育的教學效率。此外,網絡課堂可以實時管理記錄和自動保存師生交流學習的相關內容,便于課后回顧和學習總結,進而促進自身的成長和發展。
(二)教育形式的交互化
傳統的高校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實踐形式由于缺乏教學主動性和教學針對性,大學生認真聽課不積極投入學習,導致部分高校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教育實踐工作方式流于知識表面,難以解決當前學生面臨的實際心理問題。網絡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障教育工作可以充分依托可靠有效的全球互聯網教育平臺,實現點面結合,整合利用全球優質教育資源,切實有效拓寬全球教育發展途徑。此外,網絡時代的新網絡教育教學模式下還可以有效打消很多大學生的自身心理健康顧慮,保護他們的個人隱私,從而有效率地解決他們的自身心理健康問題。
(三)教育效率的最大化
依托教育網絡,特別主要是利用心理健康知識教育這個新媒體傳播平臺,可以大大提高在校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教育的工作效率。首先,過去的青年心理健康課程教育者常常受到學習時間和發展空間的雙重限制,接觸青年學生的具體機會有限。受益于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心理健康專業教育者自然可以實現線下和上線下的相結合。大學生在??梢猿浞纸Y合自身專業特點和實際發展需求,搭建一個師生自相互動、同伴相互支持的教育網絡平臺。這種以在校大學生群體為成員核心的教育網絡平臺,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以往學校心理健康網絡教育的工作空白,大大提高了學校心理健康網絡教育的工作效率。
三、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創新路徑
(一)加大理論研究
理論研究是教學實踐的重要指南,大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常見問題的防治預防和心理矯治工作是一項具有實踐性的工作。大學生創業成長的道路網絡時代永遠不可能人預測,環境非常復雜。心理健康成長教育教學理論就需要根據這種新教學環境、新教學形式,根據反映現實中國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經濟、政治、社會等等因素,結合在校大學生自身的健康成長心理特點等來進行教學改革,從而更好地滿足服務于社會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工作實際需求。加大開展網絡時代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教育的科學理論基礎研究,需要引起政府、社會、高校等社會多方面和主體的高度重視。政府部門應該在這一重點領域繼續投入更多的科研資金,為開展科學技術研究工作提供必要資金支持保障和其他政策措施支持。社會各界應該盡快建立完善相關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把積極參與人類心理健康問題的科學研究工作視為一件光榮的偉大事情,從而可以鼓勵社會更多的心理優秀人才積極投入參與到這項新的研究中心里來。
(二)提升教育者的業務素質
心理健康專業教育者的心理專業知識素質在一定相當程度上直接也會關系到在校大學生自身心理健康問題的早期矯正解決效果。因此,應積極采取科學有效和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提高從事心理健康專業教育者的基本專業知識素質。心理健康課的教育者們還應不斷增強自身的教育主動性。積極組織參加一些大型業務培訓調研活動,通過參加專家專題講座和總結個人實踐感悟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理論操作水平。理論上的學習不是一勞永逸的,一定首先要時刻學會及時學習充電,不斷創新彌補自己的不足,學一輩子。理論知識學習只是一個小小棋子,重要的任務是把這種理論學習運用融入到社會實踐中,工作者不僅要不斷勤于研究實踐,在研究現實生活中也要找到我國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基本根源和病因源頭,針對心理問題,在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導下有效解決心理問題。
(三)創新環境與方式
與目前傳統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發展相比,網絡化的心理健康知識教育模式是一個新生事物。如果仍然還是采用過去簡單的面對面的講課的方式,并不完全有利于問題的解決。新形勢下,應對我國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問題我們還應積極考慮一些新的解決途徑,如建立網絡心理工作室,在這種網絡教育工作室當中,心理健康網絡教育者不僅是一個接待員,大學生們也可以自由選擇進出自己的網絡工作者。工作室僅僅允許用戶匿名,一切以提問回答者的基本要求來作為數據中心。注冊用戶登錄后,回答者們將可以在您的直播間自由發言表達。此外,受訪者的心理反饋咨詢信息被自動存儲保存,心理健康問題教育者們也可以對這些反饋信息內容進行實時跟蹤和分析處理,幫助這些受困的在校大學生盡快安全走出面臨心理健康問題的重重困境。
四、結束語
網絡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而是及時有效地規避大學生在復雜社會環境中的心理發展特點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行改革和創新,從而更準確地把握新時代大學生的心理變化,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劉欣然.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路徑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0(24):156-157.
[2]畢海燕.網絡時代農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創新——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熱帶作物學報,2020,41(12):2597.
[3]謝陽熙.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41(22):247.
[4]劉暢.網絡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與創新[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41(1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