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麥麥提·吐爾孫 阿提姑麗·吐爾孫
摘 要:本文以民族團結愛心工作室為載體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學風建設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加強和改進少數民族大學生學風建設為目標,提出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學風建設的重要意義,分析民族團結愛心工作室少數民族大學生學風建設的現狀,總結出民族團結愛心工作室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實施路徑和提升少數民族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實踐探索,為進一步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培養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現實借鑒。
關鍵詞:民族團結愛心工作室;少數民族大學生;學風建設;路徑
一、提升少數民族學生學風建設的重要意義
我國對于民族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也對民族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遼寧省擁有多個少數民族聚集區,民族工作也是重點工作之一。少數民族大學生對普通大學生而言,數量較少,但他們也是各高校中的重要一部分,是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中間力量,是實現我國偉大復興不可缺少的力量,是未來祖國建設的接班人。他們的科學文化水平、道德修養、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狀況,都關系到民族團結、國家和諧穩定和社會發展,關系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關系到普通高校的整體學風建設和教育質量。因此,我們必須要因材施教,高度重視高校中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教育,培養符合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優良學風。
1.有利于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段有點跑題盡可能的和思想政治教育吻合)
學生的本質是學習,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方便由于基礎薄弱等原因造成學習成績達不到預期效果,從而影響在大學期間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會影響到思想意識的形成。提升學風建設,提高學習成績,可以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質。
2.有利于為邊疆地區培養人才
絕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來自于祖國邊疆地區,培養什么樣的少數民族,怎么樣培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事關國家統一安全。少數民族大學生作為邊疆地區將來的建設者,肩負著維護邊疆和諧穩定發展的重大責任使命,大學作為少數民族學生成長成才的關鍵階段,提升學風建設,提高學習能力,掌握專業知識,有利于為邊疆地區培養人才
3.有利于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穩定
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學風建設,可以有利于民族團結穩定。少數民族學生在畢業時,首先考慮的是返回家鄉工作。因此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質量,有利于民族聚集區的發展。縮小與漢民族地區的經濟各個方面的差距。
4.有利于提升國際競爭力
隨著國家之間競爭的加劇,人才的發展關系著國家的穩固,國際地位的提升。因此,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培養也是國家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風建設可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樹立學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投身祖國的建設事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二、少數民族大學生學風建設存在的問題
1.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學習態度是學生對學習所表現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良好的學習態度,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效果和學習習慣。大學生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習的重視程度,課余時間和自習時間的安排體現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因此,從學生的學習要求、課余時間安排和自習情況三個方面做基本調查,針對性的了解學生的態度問題。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整體學習態度較為端正,但仍有些不足之處。雖然絕大多數學生對自身的學習有著高要求,但真正深入學習的學生較少。這樣的情況表明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存在意識層面,沒落到實處。課余時間安排和自習情況方面是學習重視的集中體現,通過調查表明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對課余時間存在嚴重浪費的情況。大學學習階段課余時間增多,很多知識不是課堂上老師講就能懂得,需要學生自己學會查閱資料和利用好課余時間。但有超過一半的學生不會好好利用課余時間學習,都把時間花在上網、打工掙錢、談戀愛等方面,學習上采取應付老師、應付作業、應付考試,不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習比較被動,考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普遍存在。
2.學習興趣不夠濃厚
多數少數民族大學生在選擇就讀專業時,以就業前景好、課程不繁瑣、畢業較容易作為選擇依據。沒有把選擇就讀的專業自己是否感興趣、是否適合個人長遠發展為考量,存在著很強的從眾性、盲目性以及功利性。在進入大學學習后,逐漸發現對所學專業不熱愛,相關課程內容對于大學生的吸引還有限,久而久之就會放棄追求上進。
3.學習動力比較欠缺
在考入大學后,學業相對比較輕松,作業量也比較少,都是靠自覺來完成學業,老師和家長們也只能起提醒作用,還會受到各種各樣課余娛樂活動的誘惑,部分學生的精力難以集中精力在學業上,不停地降低對學習的要求,不斷的"放飛自我"。學習動力決定了人在學習中自身的付出和努力程度,一個人學習的內在動力決定了一個人外在努力。如果少數民族大學生不是基于對知識的渴望和專業的愛好時,就很容易導致把自己的精力不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不高,自覺投入學習的時間不夠,更不愿意參加校園學術活動和科技競賽去鍛煉自己。
4.學習方法不夠合理
進入新的學習氛圍,有些同學還是處于高中時期一樣的被動式學習、,沒有養成主動、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影響學習效率,長此以往,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出現多門課程掛科等現象。學習方法是學生在多次實踐中找到的適合自己效率最大的方法,是學習效果的重要展現形式。少數民族大學生本身基礎教育與漢族學生存在差別,若在學習方法上面沒有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易盲目從眾,"事倍功半"。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于正確的學習方法掌握不準。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這是掌握和鞏固知識的非常重要的步驟,但僅有32.6%的學生能做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有56.8%的學生針對有些較難的課程才做預習和復習,還有約5.3%的學生幾乎從不進行預習和復習。所以, 指導學習方式方法,加強學風建設,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 。
三、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學風建設的實施路徑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為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特設立了民族團結愛心工作室,以此為依托更好地開展少數民族工作,從根本上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學風建設。
1.開設"民族團結進步大講堂",引領思想教育"方向"。
工作室開設"民族團結進步大講堂",每月邀請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少數民族輔導員、內派教師集中開展理論宣講,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法律法規、加強少數民族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定期邀請駐地民警講授法制教育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的思想,切實認清"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的道理,讓學生深入了解黨的民族政策,正確理解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通過分類指導、個性化設計等途徑,促進少數民族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和互助,形成了"優秀帶動進步,進步促進共榮"的良好局面。
2.開設"實踐體驗成長小學堂",營造團結進步"氛圍"。
工作室開設"實踐體驗成長小學堂",組織少數民族學生參加愛心支教志愿服務、開展參觀實踐等活動。工作室一方面組建"麥麥提愛心支教團隊"吸納少數民族學生志愿者定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包括赴新疆兒童福利院義務支教活動,赴轄區中心敬老院開展志愿文藝表演活動等,引導少數民族學生們在感恩奉獻中受到教育,反哺社會;另一方面組織參觀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成就展、改革開放40周年成就展、中國工業博物館、勞模紀念館和雷鋒紀念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加強學生愛國意識培養,創建民族團結的氛圍。
3.開設"學業輔導提升微課堂",打造學業輔導"進步"。
工作室開設"學業輔導提升微課堂",切實做好少數民族學生學業輔導工作,激發他們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雖然學校專門出臺了《關于記載少數民族學生考試課成績記載的規定》,但是學生們在工作室的指導下并沒有選擇享受少數民族學生加分政策,而是與漢族學生選擇同樣的學習難度。經過工作室與新疆西藏校友的積極爭取,設立了面向新疆、西藏籍學生的"民族團結獎學金"。同時,工作室采取多樣化幫扶措施,舉辦學業輔導答疑,由理學院和外語學院的專任教師擔任輔導教師,立足學生需求,針對學生難以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使學生能聽得懂、跟得上、學得通;開設少數民族學生英語四級幫扶班,由學習優秀的學生開展朋輩輔導,舉辦"英語party"愛心課堂,為基礎薄弱的民族學生提高英語水平,最大限度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業需求,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學業進步。
4.尊重少數民族生活習慣,生活引導顯"溫情"。
工作室尊重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文化風俗和飲食習慣,積極為他們貼心服務。工作室協調學校將四食堂改造為民族食堂,全力滿足少數民族學生喜歡的牛肉、羊肉等食物,保障少數民族學生所需的各種餐食,保證他們生活穩定,飲食舒心。工作室組織開展"民族文化節"、"民族文化展"等活動,邀請學校領導專門看望少數民族學生,帶給學生祝福和禮物,讓學生在節日中既感受民族的傳統和歡樂,也感受到黨和國家的溫暖,感到學校的關懷。
5.建立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直通車,就業指導有"成效"。
工作室通過加強與民族地區校友會聯系,挖掘就業崗位,舉辦校友專場招聘會,建立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直通車,。工作室舉辦少數民族優秀畢業生就業報告會、就業指導座談會等活動,引導少數民族畢業生轉變就業觀念,開展就業指導。通過就業"一對一"幫扶,切實解決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困難。利用政府助學金、補助金等幫助家庭困難畢業生就業創業。
參考文獻:
[1] 段秀娣.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當代大學生學風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4.
[2] 阿里努爾·阿布都熱合曼.新疆維吾爾族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研究[D].喀什學院,2011.
[3] 王志華,苗紅霞等. 高校學風建設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9).
[4] 李興濤.高等學校少數民族學生學風建設研究[J].作家天地,2020(17).
[5] 周彬.歸屬感對少數民族學生學風影響的思考[J].學園,2016(36).
[6] 李紅梅.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地方院校學風建設的思考——基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學習的重要論述[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10).
[7] 王祥靈,梁利等.論民族院校輔導員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J].今日中國論壇,2012(11).
[8] 李祥祥,王月竹.新時代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核心問題與實踐 面向[J].高校后勤研究,2019(12):67-69.
[9] 劉建清,唐鑄文,程遠志.關于加強地方高校教風學風建設 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24):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