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要:眾所周知,博物館是國內文化結構組成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征集、典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實物的重要場所,具有文化展示、形象管理和公眾知識教育的多功能性。而在博物館機構中,眾多文物的保護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文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同時還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因此新時期做好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至關重要。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重視預防性的建設工作,并且發揮出預防性建設的主要優勢,這對于當代博物館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作用。故此,在本文中就將針對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中的預防性建設進行系統的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國內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預防性建設;博物館;文物保護;文物管理;管理對策;研究分析
前言: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改革創新,國內的社會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這也加速了現代社會大眾物質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的轉變,博物館的文物展示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途徑,目前相當一部分社會大眾喜愛博物館中的文物和對應的文化內涵。為了促進國內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水平的提升,預防性建設策略開始在其中進行運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現代博物館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了博物館文物展示的整體效果,但仍具有部分博物館未能意識到預防性建設對于文物保護和文物管理的重要價值和作用。所以,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就將針對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中的預防性建設策略進行詳盡闡述,除此之外,還將在文章中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對策,促使國內的博物館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實現精細化、現代化發展,滿足現代社會大眾的切實需求和要求。
一、關于博物館文物預防性保護背景的概述
目前已經進入到現代化社會發展進程當中,各項工作已經實現精細化發展,然而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由于受到歷史和技術條件上的制約,使得傳統的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難以滿足現代社會大眾的要求和需求,對于博物館機構的發展和現代化社會建設工作的推進都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而且還會使得博物館的文物產生損失、損壞等等負面現象,這些都是不可逆的,對于國內社會發展極為不利[1]。
而在實現博物館文物管理的預防性建設之后,博物館就可以進行移動的文物預防性保護工作,主要可以對館藏文物的保存環境進行監測和調控,這樣就能夠使得博物館的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整體環境得到優化,從而實現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而且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目前國內處于一個重要的社會現代化建設進程當中,此時社會的文化底蘊變得更加重要,因此在現代化社會建設的背景之下,就更加需要重視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文物價值是凝結在歷史遺跡、遺物(包括精神和物質的遺物)中的一般人類勞動,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歷史進步的標志,具有明顯的雙重特性[2],即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代代先人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往往都曾跨越漫長歲月,躲過無數浩劫。因朝代更迭、兵燹戰亂而流散的書畫典籍、工藝精品,不計其數。即便進入現代社會,文物也未能遠離風險。因此,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需要重視預防性建設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并且進行相對應的運用,實現新時期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全新發展。
二、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中預防性建設的重要價值
(一)夯實預防性保護工作的重要基礎
文物的數字化發展手段能夠促使博物館文物實現發光和發熱,文物的預防性建設保護工作是新時期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在促進博物館的預防性建設保護工作之后,可以實現多種設施和系統的組合運用,包含文物館藏環境監測系統、文物保存環境調節系統等等,在新時期高科學技術的幫助下,實現高水平的文物管理和保護工作,可以有效預防文物出現損壞情況,是文物主體的一種有效保護策略,可以有效夯實博物館文物預防性保護工作[3]。
但是需要知曉的是,博物館的預防性建設保護工作也并非是完美的,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容易受到時間、空間上的限制,此時就需要將博物館文物預防性建設保護與數字化保護完美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得相關的文物數據和信息可以永久性的留存和使用,從而促進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延展性發展,也有利于將博物館文物的全部價值和作用發揮出來,與傳統的博物館文物保護方式相比,預防性建設保護是更加牢靠和有效的一種手段,在后續的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可以進行推廣運用。
(二)可實現館藏文物資源的統一存檔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國內文化發展重視程度的提高,全國各地的博物館文化機構的建設也受到了格外的重視,大小不一、程度不一的博物館文化組織機構在全國各地拔地而起。這明顯促進了國內文化現代化建設工作的開展,但是文物數據資料也在指數倍的提升,這使得現代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遇到了比較大的難度[4]。
而在實現博物館文物保護的預防性建設之后,能夠解決館藏文物資源的統一存檔的問題,同時也可以使得社會大眾更好地在線欣賞文物,疫情當下,實現在線文物的欣賞,能夠最大程度上發揮出博物館各類文物的價值,同時也是博物館文物展覽的一種有效嘗試。
(三)提供平臺上的保障
目前國家已經陸續公布了多批的國內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施了較多次的文物普查,形成了大批量的文物數據和信息,無論是大型還是小型的博物館機構,其數據和信息都是相對龐大的。預防性建設策略的應用,可以開發和應用博物館的管理平臺,這樣就能夠對大量的博物館文物信息和數據展開平臺上的保護,博物館在進行文物管理、文物展示和展示服務的過程中,也會得到相對應的工具上的支撐,從而實現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展示服務全方位的提升。因此,不論大型還是小型的博物館,在文物的預防性建設保護工作中需要利用現代高新技術上的優勢,建立高質量的數字保護平臺,使得博物館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5]。
三、預防性建設實現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水平的提升
事實上,在博物館中的文物,除卻正常的修復、展示以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存放在博物館自身的文物庫房當中的。在傳統的博物館庫房環境下,即便質量再高的人工管理,也會具有一定的疏忽,導致博物館館藏文物出現一系列的受損等等。因此,在現代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和管理過程中需要善于發揮出預防性建設的作用,從而實現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水平的提升;
(一)文物囊匣和智能文物儲藏柜的應用
文物囊匣就是文物工作者根據文物的材質、形狀、器形的大小、重量等多種因素,選用特殊的材料和多種多樣的制作方法為每一件文物設計制作的外包裝容器,這種傳統的包裝工藝技術屬于特種包裝。而且隨著文物囊匣預防性建設水平的提升,其在精細度和美觀度上的表現都具有明顯的提升,并且在文物的保護工作中發揮著防震、防塵、防風、防曬、防潮等等良好功效。智能文物儲藏柜適合稍大一些的博物館館藏文物進行使用,與文物囊匣的作用基本是相同的,能夠減少紫外線的長期照射,同時也可以防止塵埃的掉落,從而有效地減少霉菌和微生物的滋長[6]。
(二)實現文物保護監測信息化的儲存
受到氣候和其他多種因素的影響,博物館在進行文物保護的過程中,其多方面的環境因素都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化情況,包含溫度、濕度數據等等,這也是博物館中的文物容易產生損壞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實施博物館的預防性建設之后,可以應用環境分布式智能監測控制系統的運用,從而實現文物所處環境多方面數據參數的實時監控、實時調整和數據上報,這樣就能夠依據不同文物的實際情況和狀態進行對應的調控,譬如,在文物不適合在過于干燥環境下進行保存情況下,環境分布式智能監測控制系統能夠實現自動化的干預,適當增加濕度,在環境濕度數據達到要求之后停止這項功能,并且后續會依照文物所處實際環境進行對應的調整,從中也不難看出,環境分布式智能監測控制系統具有智能化和自動化的屬性特點[7],比較適合在現代博物館館藏文物保護工作中進行運用,可以實現人力資源的節約,同時增強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整體水平。
(三)預防性保護在博物館文物展示中的應用
預防性建設保護不僅可以在博物館文物保護中進行運用,在博物館文物展示方面同樣能夠大放異彩。
在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的預防性建設過程中,需要為文物提供多種監測和保護方式,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應用保護設備、檢測系統和智能保護終端等等技術,這些技術除卻具有很強的文物保護作用以外,在博物館文物展示方面也具有很好的作用,能夠使得博物館文物與公眾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的便捷和有效,實現博物館相關數據的統一存檔,為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研究、展示、宣教提供數據基礎。
四、預防性建設在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運用
博物館在文物管理和保護的預防性建設過程中,不能拘泥于文物單一的預防性防護,還需要實現多項統籌工作,將預防性建設融入到博物館的文武官吏工作當中,促使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可以形成高水平的保護監測體系結構,并且在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工作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現代文物保護數字資源采集和制作規范,這對于博物館的文物管理工作的可持續性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實現博物館數據資源庫的規范化
博物館文物管理未進行預防性建設之前,其在文物管理工作過程中存在著多種問題,包含資料流失、文物損壞、文物價值未能準確發揮等等,而在實現預防性建設在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運用之后,能夠使得以上諸多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尤其是預防性保護成果和資源庫的引入、應用,可以促進博物館文物資料的整理和數字化留存,對于已經實現了自動化辦公的博物館組織機構,實現博物館數據資源庫的規范化也將是事半功倍的。在實現博物館數據資源庫的規范化的過程中,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多下功夫,系統設計需要滿足不同類型博物館的實際需求,尤其是功能方面的需求[8]。目前在實現博物館數據資源庫的規范化過程中,在技術和資金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是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這些問題均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需要注意到的是,在實現博物館數據資源庫的規范化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信息安全,并且將其放置在首要地位,實現博物館文物資源數據庫的信息化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發展。
(二)運用預防性建設促進博物館智慧管理和服務的發展
對于博物館來說,其文物管理水平的提升是一個必然發展趨勢,也是博物館自身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而且現代社會大眾對于博物館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的要求其實是比較高的,因此需要運用預防性建設促進博物館智慧管理和服務的發展,滿足社會大眾的日益提升的需求。
因此,當代博物館的文物管理需要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大力進行預防性建設,確保管理工作的精細化,同時以預防性建設為基礎,實現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的數字化和智慧化發展,這也是博物館自身發展的必經之路。
結論:綜上所述,就是目前為止針對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中的預防性建設的相關研究和分析了,從文中闡述內容中能夠發現,傳統的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具有很多的弊端,難以滿足當代社會大眾日益提升的要求和需求。因此需要重視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中的預防性建設,提升博物館文物管理和保護工作水平,這對于國內現代化社會建設工作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周素顏.博物館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實踐與思考——以文成縣博物館為例[J].收藏與投資,2021,12(07):78-80.
[2]于沁.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的探索與實踐——以太原市博物館預防性保護一期項目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3):113-115.
[3]張晉鋒.晉城博物館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實踐與思考[N].中國文物報,2021-03-12(007).
[4]商鑫龍.關于預防性建設對博物館文物保護與管理的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03):122-125.
[5]安小蓓.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行下的博物館文物預防性保護案例淺析[J].東南文化,2018(S1):81-86.
[6]馬笑然.寧夏博物館預防性保護建設與服務[N].中國文物報,2018-11-23(007).
[7]呂良波.對廣州市文保科技實驗室建設的設想[N].中國文物報,2016-05-13(007).
[8]金路.利用信息手段管理文化遺產——故宮博物院世界文化遺產監測平臺建設探討[A].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館聯盟、北京博物館學會.百年傳承 創新發展:北京地區博物館第六次學術會議論文集[C].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館聯盟、北京博物館學會:北京博物館學會,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