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徐珍 李艷
摘 要:當代青年的價值觀取向決定未來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本先從三個方面分析為什么選擇企業家精神作為高職教育的價值觀。主要研究的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基礎上注入企業家精神價值觀培育的路徑,在已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大環境下,通過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構件課程體系和改革教育教學方法來實現目的。
關鍵詞:企業家精神;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代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未來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大學生的“三觀”仍未完全定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在于:于思想處,樹未來之念;于抉擇處,定未來之觀;于引導處,正未來之路[1]。
1.為什么選擇基于企業家精神價值觀融入高職教育
1.1企業家精神的內涵
企業家精神不同于企業家,企業家精神是一種精神品質,它表明企業家這個群體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企業家精神的內涵,從19世紀至今,國內外學者有大量研究,如熊皮特有企業家是從事“創造性破壞”的創新者的觀點;彼得?德魯克提出企業家精神中最主要的是創新;坎迪隆和奈特兩位經濟學家則認為企業家應有勇于冒險和承擔風險的能力;艾伯特·赫希曼提出合作是企業家擅長的;王建華提出只有將實干作為企業家精神的核心[2];侯錫林認為企業家精神的本質就是機會意識、創新精神與理性的冒險精神的有機結合[3];《2019中國企業家成長與發展專題調查報告》得出結論,雙創時代企業家精神的特征最重要的五個是:創新、誠信、精益求精、勇于突破、造福社會;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對企業家提出了增強愛國情懷、用于創新、誠信守法、承擔社會責任和拓展國際視野的五點希望。總結來說企業家精神的內涵是不斷變化的,與它所處的社會政治制度、經濟體制和文化淵源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現代企業家精神應是傳承了我國近代優秀企業家光榮傳統、吸取了國外企業家精神的精華、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主要包括愛國、敬業、創新、創業、誠信、冒險、工匠精神、合作、學習以及執著等基本內容。
1.2選擇基于企業家精神的價值觀融入高職教育的原因
1.2.1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需求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多次提到“企業家精神”,2014年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京召開企業家座談會時強調,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蓄積基本理論。由此可見在中國經濟 “新常態”的背景下,弘揚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勢在必行。而如何培育企業家精神?高等教育改革是企業家精神培育的一個良好外部環境[4]。
1.2.2企業家精神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引導大學生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務。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與企業家精神的內涵高度契合。
1.2.3企業家精神符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理念
1.德育:雙高計劃明確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育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
2.工匠精神:《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將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全過程;《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中推進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措施就提出:將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礎教育;《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
3.創新創業教育需要企業家精神:首先基本所有學者都明確了企業家精神培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是為了培養我們的大學生具備企業家一樣的思維方式、情懷,以便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具備更好的發展潛力。張莉鑫提出培養企業家精神是創業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5];張云龍等認為創業教育模式的重要視角是培育大學生企業家精神,將企業家精神融入創業教育,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企業家式思維方式”,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知識轉化為人力資本的素養[6];企業家精神教育進課堂是創業教育的重要途徑[7];甚至有學者提出:以企業家精神促進大學轉型[2]。根據熊皮特和彼得?德魯克的研究,企業家精神的主要特征就是“創新”或者說是“創造性的破壞”。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靈魂,創新是企業家活動的典型特征,從產品創新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形式創新等等。無論科技創新還是社會創新,創新創業要產生切實的效果都離不開企業家精神[2]。
2.文獻綜述
2.1企業家精神融入創新創業教育
翻閱國內近幾年關于企業家精神培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的文獻資料,總結起來高校大學生培育企業家精神實施路徑主要有以下幾類:一強化企業家精神教育工作的組織領導;二營造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三增設創新創業與企業家精神文化課程體系,企業家精神教育內容融入課堂教學;四改革教學方法;五通過校企聯合渠道提升企業家精神教育效果,邀請企業家進學校開設講座、學術報告,教師和學生走出去到企業參觀學習和實習鍛煉,增加實踐經驗。
2.2企業家精神融入專業教育
這方面的研究目前沒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在探索企業家精神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入課堂教學,沒有特別指定是專業課還是創新創業類課程。
2.3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
從國家到學校都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必須專業教育深度融合,這類課題的研究目前非常多,主要研究方向都集中在融合方法的探索。
3.企業家精神融入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路徑
培育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是一個漫長的、復雜的過程,要讓他們能夠校園環境中、課堂上去學習、感受和領悟。學校大環境培育企業家精神在前面提到了很多學者已經做過研究,這里就不做過多贅述,本文主要研究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基礎上注入企業家精神價值觀培育。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需要解決的就是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構件課程體系,改革教育教學方法[8]。
3.1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企業家精神融入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首先需要修訂、改進人才培養方案。在人培修訂之前,需要確定兩件事情。一是大學生的“價值觀—創業態度—創業意向”之間存在著層級因果關系[9],因此需要確定學生重塑的價值觀是企業家精神;二是成立人培制定小組,小組成員除專業教師之外,應還由輔導員以及行業領域專家、創業成功的企業家、行業主管領導所組成。
人培制定小組進行專業調研和專業建設背景分析,確定專業定位;然后根據專業定位確定培養人才的能力模型—“具有企業家精神的職業人”,再結合高職的教育教學規律和要求,制定需要設置的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體系,通過倒推方式建立人才培養方案,從而真正的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學改革的每一個環節。
3.2構建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課程和思政課程除全校系統開設通識課程之外,本文的重點是基于企業家精神的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的課程體系構建。筆者認為高職絕大部分專業依然可以遵循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不僅能培養學生適應工作世界的能力和獲得工作經驗,還能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10]。
3.3改革教育教學方法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教學內容就是從典型的職業工作任務中開發出來的適合教學的工作任務。教學內容就決定了教學方式和方法應根據工作任務實施的主體學生來設計,教師在整個工作任務實施的過程中只是起到引導和旁站的作用,學生組成團隊完成工作任務,在這個過程中除專業能力的得到鍛煉之外,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也得到提升。
在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基礎上植入企業家精神價值觀,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可以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人文精神和審美情感,使他們成為具有創新意識、良好創業素質的社會公民。
參考文獻
[1]期刊——張喜轉.“拔節潤穗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重點[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04.
[2]期刊——王建華.創新創業、企業家精神與大學轉型[J].教育發展研究,2019.11.
[3]期刊——侯錫林.企業家精神:高校創業教育的核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03.
[4]期刊——文建奇.基于社會責任的企業家精神培育[J].湖湘論壇,2011.03.
[5]期刊——張莉鑫.日本高校創業教育及企業家精神培養的分析與借鑒.[J].北京教育(高教),2015.11.
[6]期刊——張云龍.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索—基于企業家精神培養視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
[7]期刊——劉鑄;張慶祝.關于新時代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16.11.03.
[8]期刊——徐涵.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職業教育[J].職業技術教育,2007.34.
論文來自湖北省中華職業教育社2019年調研課題項目《“雙創”背景下高職工程造價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與實踐》(課題編號HBZJ2019038)和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指導性項目《職業院校雙創教育課程思政改革的研究》(課題編號:19G173)
作者簡介:
徐珍,女,(1976.01)碩士學歷,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和工程造價專業教育
李艷(198406-),講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