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張廣宇 翁俊超 姜峰
(長春光華學院,吉林長春 130031)
我國高職高專院校中設立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的較多,主要包括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四川天一學院等。各高職高專院校依托自身學校特點及區域經濟形式開展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渤海船舶職業學院在該專業建設中主要面向Android開發工程師,物聯網工程師、移動Web開發工程師和移動測試工程師等就業崗位,專業建設中主要以軟件開發技術為主體,結合航海、船舶相關設備的應用開展專業建設研究。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劉剛主任團隊在該專業建設的研究過程中,是以傳統的電子信息類專業技術為主體,以單片機技術、工程制圖與CAD、PCB設計與制作、SOPC應用技術等為課程主體,專業建設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能夠從事電子產品、移動應用項目軟硬件研發或輔助研發、生產管理、設備維護、質量管理、技術支持、工程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國內外很多高校成立相關職能部門探索和研究該專業建設的手段和方法,學校和企業組建教學團隊共同實施面向應用的人才培養方案,特別是民辦高校,研究基礎相對薄弱,很多民辦院校結合校企合作的發展趨勢,引導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加入對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的指導工作中。借鑒工程技能教育模式,融合成果導向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工程項目為導向,面向崗位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重構課程體系,課程建設中采用項目案例、任務驅動等方法逐步培養學生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建設具有“高階性、創新性、挑戰度”的混合式課程體系。
本文主要研究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的專業發展規劃指導思想,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專業建設目標與方案三項內容,重點闡述專業建設目標與方案中的師資隊伍、組織管理、課程體系、實訓及科研團隊四項內容。研究內容框架圖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內容框架
遵循黨和國家關于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遵循高等教育教學規律,以市場為導向,主動適應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所涉及企業與公司及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研究中充分考慮專業建設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社會評價、招生就業率等因素,注重體現以“專業+項目+服務”的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以及“訂單式”培養的專業建設模式作為專業培養特色。重點體現學生基本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提升學生操作技能和綜合素養,優化知識和技能的并軌發展,深化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的混合式育人模式。培養專業技能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專業技能人才,構建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
“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指培養思想政治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展,具備工匠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專業能力定位須符合移動應用開發、JAVA Web開發,測試,技術支持等專業技術技能特點,能力培養中明確認知、合作、創新、職業四項能力,并在培養規格中構建知識、能力、素質矩陣。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在實踐中引導學生注重自身能力和興趣的培養,重點樹立職業意識、崗位意識、危機意識,具備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
專業建設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內容,主要包括:專業師資團隊建設、組織管理體系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實訓條件與科研團隊建設四方面內容。
師資團隊建設是開展教學及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衡量專業建設效果的重要指標。本文重點研究通過內培外引形成職稱、學歷、年齡結構合理和業務能力、學術水平、工作作風、團隊協作精神、職業道德過硬的教師團隊。探討并加強與中軟國際、東軟等企業的聯系,聘請引入移動互聯行業專家、企業專家參與本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進一步加大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結構調整力度,科學合理地設置課程內容。旨在建設政治素質優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理念功底扎實、技術應用能力強、科研能力突出的“雙師”素質的“三功能”(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科研)專業教學團隊;建成以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帶頭人為主體的專業建設委員會;建成以教學名師、專業骨干教師、行業專家為核心的課程建設團隊;建成以科研骨干為核心力量的科研團隊。
組織管理體系建設主要圍繞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特點,結合社會需求細化、拓寬專業方向,進行有針對性的定位,由校企專家共同制定教學管理相關規定,明確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職能,完善組織管理體系與制度。研究并構建校企領導、系部主任、專任教師、企業工程師、輔導員與班主任(企業)的基本管理體系框架,引入“校家共同體”理念,形成三方合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契合學校“一切為了學生”的初衷。建立專業負責人制度,由各專業負責人帶領教研室的教師負責課程安排、教材開發和組織、教研教改、落實教學環節等相關工作。由學校學院主管領導匯同學校有關部門負責人對專業教學質量的進行監督,構建完善的教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課程體系建設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移動互聯技術應用為導向、以項目驅動式為手段,努力構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合一、知識與能力一體的專業課程體系,強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模式改革,推行模塊化教學和實例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形成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獨有的教學特色,以適應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建設中采用“理論+實踐”“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學生即可以在課內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也可以在課外通過線上資源平臺開展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也可以將學生學科競賽獲獎作品、教師科研課題、企業實際項目引入教學體系中,采用案例式、項目驅動式教學法開展教學工作。
實訓條件與科研團隊建設是以深度校企合作為背景,由校方教師和企業工程師組成,逐步引入企業實習實訓設備,提高實習實訓條件與環境,形成能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實習實訓教學體系、實習實訓教材和管理機制,以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為目標,突出體現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的實訓環節,達到示范與輻射作用,建成省級一流、開放式的實訓基地,保證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的需求。支持和鼓勵師生開展科研活動,申報科研項目,開展教育教學規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等方向的研究,鼓勵教師參加移動互聯專業學術研討會、學術報告會,不斷提高科研水平。指導學生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學科競賽活動,開展“第二課堂”工作,在實踐中提升學生專業能力、培養專業興趣。
移動互聯應用是一種交叉性、綜合性較強的技術領域,實施其學科建設及課程設置對進一步精準地位移動互聯應用技術的辦學目標、深化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針對該專業的專業發展規劃指導思想、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規格、專業建設目標與方案進行論述,重點闡述了師資團隊、組織管理體系、課程體系、實習實訓與科研團隊建設,對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的建設與實施具有較好的研究意義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