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寒三
7月27日,距離江西新余市區半小時車程的羅坊鎮希望小學,籃球場上拼裝的簡易泳池里,正在舉行“水花行動”結業考試——通過的標準是,中途腳不著地,以蛙泳姿勢,一口氣游完15米。按照培訓目標,應有80%以上的學生合格。
2020年,新余市正式啟動“水花行動”,針對全市小學四年級學生,開展每期10天的免費游泳培訓。計劃2021年培訓近1.7萬人,2022年基本實現小學畢業生掌握游泳技能。
今年5月以來,全國發生多起青少年兒童溺亡事件。今年6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預防中小學生溺水事故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溺水事故高發地區學校要積極創造條件,開設游泳課,幫助學生掌握游泳技能和自救自護方法。
摸著石頭過河
2018年,新余市在暨陽學校啟動“水花行動”試點,免費為100名留守兒童、家庭困難的農民工子女培訓游泳技能。教育局出資5000元,為學生采購泳鏡、泳衣等裝備,游泳協會提供教練義務教學。2019年,受訓人數擴大到200名。
2019年12月15日,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新余市“水花行動”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全市小學四年級學生,人人參與游泳技能培訓。其中要求80%以上的農村學生和70%以上的城區學生掌握游泳技能。
不同于試點時的一二百人,“水花行動”在全市近1.7萬名學生中鋪開,但仍是摸著石頭過河。
新余教育局體衛藝科科長黃亮和體育局的同事,花了一周時間,走遍全市游泳場館。包含教練員、救生員和帶班班主任等補貼在內,城區每名學生的培訓經費為400元,遠低于市場行情。剛開始,場館老板多不作聲。
“把這些學生培訓完了,一個漫長的暑假,他自己會到你們這來游,市場潛力無限”,在黃亮的鼓動下,大型游泳館同意后,規模較小的也開始跟風,最后甚至主動找上門來。最終,共挖掘出全市可供培訓的游泳場館23個,其中3個是學校場館。
不同的聲音
7月26日下午,鐘大姐站在羅坊鎮希望小學的簡易泳池旁,舀起一手掌水,試了試水溫,用力下壓泡沫浮板,“不會沉的。”她的兒子正背著浮板,劃水踢腿。8天前,兒子仍是只“旱鴨子”。鐘大姐很是欣慰,“他很少有游泳的機會,要是明年還能免費學,我還送他來。”
同處鄉村的蔣國珍小學,四年級班主任蔣毅平遇到了不同情況。他手上的簽到考核表對勾稀疏,班里38個學生,10天培訓只有12人滿勤。學校離羅坊鎮4公里左右,“最大的問題是這段時間農忙,家長沒有時間送過來”。班里半數以上都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歲數大,有些并不理解,“你們天天講不能下水,現在還要帶他下水。”蔣毅平反復解釋這是免費教孩子自救本領,有家長說,“我打個摩的過來,不要錢了?”對于個別家長,“做工作沒有效果”。
雖然防溺水的重點在農村,但在城市,家長對“水花行動”的接受程度更高。暨陽學校副校長黃文媛介紹,該校自我加壓,設定出勤率為96%,除部分學生身體等特殊原因外,基本都能參訓。
“這是一個民生工程,背后有很多人在付出”,暨陽學校校長胡美琴說,一些年紀大的老師有慢性病,希望假期調理休息。年輕老師中有的是二孩媽媽,家里一堆事。但大多數老師并未提出困難,個別確有困難的老師,在做了思想工作后,最終也參加了“水花行動”。
7月28日上午,暨陽學校游泳館有些悶熱。班主任胡夢嬌站在岸上,“一開始有點不愿意來”。她緊緊盯著泳池,笑著說:“但現在看著很多孩子來回游,會覺得今天好開心。”
數學老師教游泳
7月28日,離暨陽學校最后一批本校學生考核,還有兩天。劉忠平正在淺水區角落,帶4個學得較慢的學生——這名國家二級運動員,積累了20多年游泳教學經驗。他班里一半以上學生,能在考核當天,游過岸上15米外標記用的“小心地滑”黃色告示牌,一口氣游到泳池25米的盡頭。
除了劉忠平這樣的專業人士,今年暨陽學校10個教練中,還有一位36歲的數學老師敖文。他游了10多年泳,過五關斬六將,通過了教練員考核。有著豐富的文化課教學經驗,他發現鼓勵學生同樣是游泳課的法寶,“站在學生一兩米前,他就能堅持。離學生遠些,他就堅持不了”。班上近一半學生游泳零基礎,距考試還有兩天,19個學生,15個能游15米以上。
教會學生游泳,教練員至關重要。曹文華是新余市泳協會員、市直6所學校“水花行動”的負責人。據他介紹,在招錄教練員時,今年50米游泳1分05秒的合格線,刷掉了三分之一的報名者,有慢吞吞游的,還有手忙腳亂打亂節奏的。模擬的試講環節,有人說話磕磕絆絆,有人緊張得攥著手又松開,又刷掉了三分之一。游泳的圈子不大,曹文華和不少人相識,說一句“兄弟,你明年再來吧”。
目前,新余市共培訓合格教練員260多名,組織了一支以市游泳協會成員為骨干、學校教練為補充的教練員隊伍。
不完全是生意
除了承包市直6所學校的“水花行動”,曹文華還有自己的游泳場館。受“水花行動”的沖擊,往年曹文華暑假招生200多人,主要都是小學生,今年只有幾十個。
城區學生每人經費400元,場館費用、教練員及救生員課時費、班主任補貼,再加上學生保險、購買浮漂等瑣碎支出,曹文華說,“錢不是很多,我們要掰碎了花”。
從去年承包“水花行動”以來,兩年暑假他都要瘦上10多斤,晚上也睡不好,“利潤和我們承擔的風險不成正比”。
曹文華家中有一個12歲的孩子,他認為自己做的事,有一點公益性質,“不能拿這個來做商業”。用他的話說,承擔現在的風險,避免孩子們以后溺水的風險,“把小孩教會游泳,我們為人父母的心里舒暢一點。我也有小孩,不希望看到孩子溺水。”
黃亮也還在為“水花行動”操心。他家馬路對面就是一處培訓場館,陽臺上就能望見。有時早上7點多,沒看到帶班老師,他要下趟樓親眼看到才放心。
兩三天就去一次場地,從水質檢測到人員管理,黃亮樣樣都要盯著,他撂下一句狠話,“各大媒體都要來,必須接受采訪,你好意思亮家丑你就亮”。他開玩笑說,“從我個人角度講,‘水花行動不開展最好,我少擔心些,血壓也少升高一些。”
7月27日,羅坊鎮結束了為期10天的培訓。幾個考完試的孩子,踮起腳,扒著泳池圍欄,往里頭張望,遲遲沒有離開。
黃亮也認識到這點,“防溺水的關鍵還在農村,農村小孩學會了游泳,沒地方游這個現實,短期內還難改變。”
根據《新余市“水花行動”實施方案》,新余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規劃中,合理布局本地游泳場館設施。到2021年,分宜縣、渝水區至少新建2座公共游泳池(館)、高新區、仙女湖區至少新建1座公共游泳池(館)。
摘編自微信公眾號“剝洋蔥people”2021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