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燦
◆摘? 要:幼兒園身心健康成長是幼兒園保育工作的重點。本文基于對目前保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基礎上,指出要針對保育員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其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視程度。同時在幼兒園內要借助多種途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圍。
◆關鍵詞:幼兒;身心健康;保育
一、引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征,在教學課程設計上要注重培養幼兒的自信心,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在此背景下幼兒園教學課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它強調在幼兒教學課堂中要寓教于樂,注重通過良好的校園氛圍,影像幼兒的心理狀態,使幼兒園教學活動更加符合3歲-6歲兒童的身心發展需要。與此相對應,幼兒園要更新自己保育工作的內容和形式,以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二、目前幼兒園保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健康教育,保育意識不強
幼兒園教育“去小學化”是幼兒園教育的重中之重,關系著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和性格培養。然而,在目前的部分幼兒園中仍然存在著重視知識技能教學的現象,幼兒園中更多是關于認識漢字、數字等知識教學,忽視了針對幼兒的健康教育。基于這種錯誤理念的幼兒園保育工作仍舊停留在表面(如只注重擦玻璃、打掃衛生等校園環境衛生方面),更加關注幼兒秩序和行為習慣培養,不注重健康保育工作,缺乏例如幼兒園安全防護等安全保育內容。
(二)健康教育認識不全面,缺乏心理健康保育工作內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幼兒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可以幫助其解決未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學習問題,而且可以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幼兒良好的性格品格。然而,在目前的農村幼兒園中,老師卻缺乏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足夠認識,不能將其融入到健康教育之中。基于此,在幼兒園健康保育工作中缺乏針對幼兒常見的入園心理焦慮,幼兒交往中的害羞、害怕等情緒問題,以及多動癥等問題的關注。
三、基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幼兒園保育工作開展策略
(一)更新保育員的思想意識,重視健康教育
為了提高保育員對于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要注重針對保育員的健康教育,尤其是要針對不同階段幼兒的心理健康知識進行普及,以提高保育員對于幼兒心理健康的關注度,在工作中能夠設身處地為幼兒著想,關注幼兒情緒。
同時,學校還要制定針對幼兒身心健康的保育工作評價表。評價表要包括身體健康保育和心理健康保育兩個方面,涵蓋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問題,由學生家長、幼兒園相關負責人和保育員自身進行評分,從而發現其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為以后更好地開展保育工作提供標準。
(二)多種形式開展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
1.借助游戲元素,提高幼兒團隊意識
游戲是幼兒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征,在教學活動中融入游戲部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寓教于樂的游戲教學方式更應該關注游戲的過程,在任何的游戲過程中都應該有相應的游戲規則,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游戲規則是幼兒接觸社會、認識社會規則的第一步。在游戲過程中,違反相應的規則會受到懲罰,這就和社會一樣,當你觸犯規則也要受到一定的懲罰,通過游戲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幼兒培養良好的規則意識。同時,任何游戲都需要多人的參與,一個人是不可能完成的,這就像我們進入社會,任何單打獨斗都抵不過團隊協作,通過在游戲過程中的相互配合、相互協作,使幼兒明白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這將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團隊意識。
2.借助幼兒園環境,培養幼兒探索精神
幼兒園環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幼兒園整體環境和教室環境。在幼兒園整體環境創設上,切莫追求干凈、整潔、有序為目標,而要明白四到六歲的孩子正處于對外界好奇心強的年齡階段,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好奇,應該注重整體環境的教育功能,引入幼兒喜歡的玩具、動畫等因素,通過這些元素,啟發幼兒不斷思考,開動幼兒腦筋。
在教室環境創設上,要在教室環境布置上應設置留白區域,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融入心理教育。以美術教學為例,在學期結束時讓每一位幼兒在教室的留白區域畫一幅畫進行展示。站在大人對美術藝術的審美視角來看,由于幼兒園幼兒學習美術時間較短和年齡較小,其繪畫還沒有形成自我風格,整體鑒賞性較差,更不具備藝術審美性,但是通過這種留白形式的繪畫,一方面可以鼓勵幼兒大膽創作,沒有特定主題的繪畫創作則可以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另一方面,當幼兒在幼兒園看到自己的畫作進行展示時,會激發其內心的自豪感,從而培養幼兒的信心。
3.借助戶外教學形式,引導幼兒不斷思索
傳統的幼兒教學形式一般是在室內課堂完成的,在固定的時間內由老師帶領幼兒完成教學活動。為了更好地滲透心理教育,老師可以實行室內教學與室外教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
幼兒園的幼兒由于好奇心比較強,對大自然具有天生的向往,在戶外讓幼兒親眼觀察“太陽”、“花朵”、“青蛙”、“小鳥”、“螞蟻”等,可以讓幼兒對大自然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在大自然優美的環境中更有利于培養幼兒的美感,陶冶幼兒的情感。在仔細觀察基礎上,老師再引導幼兒對所見進行思考。
例如,下雨天老師可以帶幼兒園的幼兒到學校屋檐下一起觀察雨后的校園,然后讓幼兒畫出自己眼中的校園。當小朋友們排排坐在屋檐下時,由于這種教學形式比較新穎,幼兒們都會覺得比較“好玩”,更容易調動幼兒的學習激情,老師則可以引導性地發問——“下雨的聲音是什么樣的”,“雨后的樹葉是什么顏色的”,“屋檐下有沒有躲雨的小動物”,“你們都聽到了什么聲音”等,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可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進而讓幼兒用畫筆畫出自己看到的景象。
四、結論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幼兒健康教育不僅關系著幼兒本身的成長,而且影響了一個小家的幸福、社會的和諧。因此要在幼兒園保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借助于多種形式進行健康教育,讓學生能夠更加自由、健康的成長,另一方面,要更新保育員的思想觀念,提高其對幼兒園身心健康的重視程度。
參考文獻
[1]劉偉.淺談體育游戲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影響[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09):102.
[2]程秀蘭.基于實證視角的幼兒教育本質特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3]宋海娟.當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探討[J].天津教育,2021(17):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