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亮 張彥 安國斌 朱洪賓 張培培 華立平 楊瑞瑞



◆摘? 要:目的:調查新冠肺炎疫情對醫學生心理健康及未來就業趨向影響。方法:選取2020年9月至10月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400名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線上問卷調查研究,問卷內容涵蓋基本資料、新冠肺炎疫情對心理健康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對就業方向選擇影響,個人對疫情的態度與想法四方面。結果:收回有效問卷395份,問卷有效率98.75%。結果表明,調查對象情緒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程度中以“影響一般”占比最高,絕大多數人更愿意進入呼吸、傳染、急診等人員短缺的科室,并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增強了專業自豪感。結論:新冠肺炎疫情對臨床醫學本科生心理健康影響不明顯,對未來就業科室選擇趨向性具有明顯影響。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ir future employment. Method: From September to October 2020, 400 undergraduates from Shandong First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elected to conduct an online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cont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covers basic information,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on mental health, the direction of the COVID-19 epidemic on employment choice impact, and personal attitudes and thoughts on the epidemic. Results: 395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and the questionnaire effective rate was 98.75%.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vey respondents emotions are affected by the COVID-19 epidemic with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normally affected”.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are willing to enter departments where there is a shortage of personnel in such epidemics, such as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emergency departments, and believe that the COVID-19 epidemic has increased professional pride. Conclusion: The COVID-19 epidemic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s, and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oice of future employment departments.
◆關鍵詞:醫學生;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健康;就業趨向
1引言
2020年爆發了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國內停工停學。期間大學生長期在家隔離,于封閉的居家式環境下,過多電子產品的使用與運動鍛煉的缺少使其產生壓抑焦慮的心理狀態,研究顯示:僅2020年2月3日至10日,約45%的大學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然而阿斯塔納醫科大學研究卻表明,醫學生在疫情后出現抑郁、焦慮等情況降低,表明居家隔離期間網絡學習給醫學生帶來了不同于在校學習的體驗,反而產生了積極的心理影響。為明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否會影響作為將來醫療工作主力軍的醫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以后工作的選擇趨向性,本研究問卷調研新冠肺炎疫情對醫學生心理健康及未來就業影響,實現了對疫情期間醫學生心理狀態和就業傾向情況的綜合評估,對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業趨向性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調查對象
2020年9月至10月以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為主體,其他各醫學專業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以自愿原則參與調查答卷。
2.2調查方法
2.2.1調查內容
自制調查問卷,共分為四個部分(1)基本資料:性別、年級、專業等;(2)新冠肺炎疫情對醫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對個人情緒、社交、睡眠的影響等;(3)疫情對醫學生就業方向選擇的影響:關于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后對呼吸、傳染、急診等科室的選擇意愿;(4)個人對疫情的態度與想法。
2.2.2調查方式。
通過掃描“問卷星”APP二維碼采取匿名答卷。共發放問卷400份,收集有效問卷395份。
2.2.3統計分析
用SPSS 25.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例數、構成比表示,就“發生疫情前后,如果有機會,是否愿意進入急診科、呼吸科或者感染科等科室”進行2×2列聯表資料的c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研究結果
3.1基本資料
學生男女比例約(4/6)城鄉比例約(1/1),年級以大學一年級(30.38%)、大學二年級(37.22%)和大學三年級(18.23%)為主,學生專業以臨床醫學(65.82%)、藥學(9.37%)為主。學生對疫情的了解程度較高,僅有1.26%的同學了解較少或完全不了解。
本次調查的主體主要以臨床醫學專業為主,城鄉比例相近,各年級均有分布,且對此次疫情較為了解,結合考慮醫學生的個人情況對選擇的影響,具有一定代表意義。(具體見表1)
3.2新冠肺炎疫情對醫學生心理健康影響
個人情緒受此波動影響較小,以“影響一般”(57.72%)為主;社交情況保持維持正常,以“總是聯系”(31.39%)及“經常聯系”(42.28%)居多;自我懷疑感染新冠肺炎的程度較低,以“從未”(27.34%)及“偶爾”(45.82%)為主;對于自我或身邊人感染新冠肺炎的擔心以“比較擔心”(47.85%)及“不怎么擔心”(33.42%)為主;疫情期間對個人睡眠質量影響較小,以“非常好,從未失眠”(57.22%)及“還好,偶爾失眠”(41.27%)為主。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在睡眠,社交,生活等方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醫學生的影響較小,但不能忽視的是有少數同學的生活受到了比較大的影響,應對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予以一定的幫助。(具體見表2)
3.3疫情對醫學生就業方向選擇的趨向性
醫護人員是疫情防控期間的高危人群,且已發生了數例醫護感染的事件。調查顯示有88.10%的醫學生不會因此而畏懼醫護工作,但仍有11.90%的醫學生會對此產生畏懼,本次調查的主體人群對呼吸、傳染、急診等科室的冷門狀況了解比較局限,以“不太了解”(79.75%)為主;在調查的最初意向就業科室數據顯示,選擇傳染科、重癥科、呼吸科的比重遠低于其他科室(消化科、神經科、心血管科),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愿意進入呼吸、傳染、急診等此類疫情中醫療人員短缺的相對冷門科室的占66.58%;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愿意進入呼吸、傳染、急診等科室的占73.92%;比例略有升高,其中愿意進入這些科室的原因主要為“疫情中醫生們的英勇事跡”(62.67%)、“疫情中國家與社會對醫護人員不遺余力地支持”(74.32%)、“心懷百姓,救治人民的偉大醫德”(69.52%)等多項可選原因促使其愿意進入此類科室;而考慮到“有確定十分感興趣的科室”(52.43%)、“由于自身性格特點,如緊張等”(39.81%)、“考慮到風險與回報的問題”(37.86%)、“有其他壓力小,更安全且專業難度低的科室”(33.98%)等多項可選原因會使其不愿進入此類科室。
3.4個人對疫情的態度與想法
根據調查疫情對于未來職業規劃有一定影響,其中影響較大占(9.62%),有一定影響占(60.00%),認為無影響占(30.38%);因疫情展現醫學科研重要作用而愿意未來選擇科研或基礎方面工作以“應該會,目前還沒有確定”(47.59%)為主;新冠肺炎疫情下,日后職業生涯所遇此類情況愿意前往一線以“很愿意,有機會一定主動請纓”(69.11%)為主。
3.5統計結果
經過2×2聯表計算所得c2值等于5.094>3.84,P<0.05,可以認為發生疫情之后,會有更多醫學生愿意進入急診科、呼吸科或者感染科等科室,即新冠肺炎疫情在某種程度上能影響醫學生的就業方向選擇。(具體見表3)
4討論
新冠肺炎疫情對醫學生各方面均有影響,如居家網課教學、缺乏實踐機會、隔離封鎖外出、醫療資源匱乏等。從總體來看,醫學生心理健康非但沒有出現大范圍的焦慮、抑郁等不利的負面情況,反而其斗志變得更加積極高昂。具體表現為長期的居家隔離學習并未使心理狀況產生太大的負面變化,而對于未來就業趨向選擇表現為以高比例自愿選擇進入呼吸、傳染和急診等人手不足的科室。但仍有少部分同學受疫情的影響較大,應予以心理疏導等措施加以改善。
關于醫學生對新冠肺炎疫情仍能大部分保持良好心態且并未因此畏懼的原因如下:(1)校方給予有效干預。校方于大一大二及疫情期間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疫情防控科學指導與教學,降低由于疫情所帶來的精神與心理壓力。(2)對個人專業的認同。醫學生對于自身大學生活及未來抱有希望,疫情中前線醫護人員的光榮事跡更加激勵了作為未來醫療工作主力軍的醫學生的使命感與自豪感。經調查與研究發現,疫情后仍愿意從事醫學事業的醫學生仍占相當高比例,甚至表示有機會前往一線的醫學生占大于75%的比例。(3)出于對本專業的熱愛。問卷中醫學生選擇學醫的初衷理由以“出于對醫學的熱愛與向往”(61.27%)為主,證明絕大多數醫學生本質上是熱愛自己的專業與將來從事的職業。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對醫學類專業的學生未來選擇從事醫療行業產生明顯影響,反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進一步增加了醫學生的就業廣度和就業信心。
關于新冠肺炎疫情對醫學生就業趨向選擇的改變原因如下:(1)出于個人價值的體現。原本較為冷門的科室如呼吸、傳染、急診等在疫情中展現出更為重要的價值,大部分醫學生愿意進入這樣的科室,為了抗擊疫情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醫學生從剛進入大一的感性理解到后來大三大四的理性認知后,對于職業的認同感也會上升。(2)提升個人醫學能力與素養。在這樣的科室里大部分醫學生更愿意挑戰與接納新的事物,通過不一樣的環境來全面提升自己的醫學能力與素養。(3)出于年輕人及自我要求。作為剛剛學醫不久的大學生,對于自我的要求以及未來的期望,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把科學的防控與愛國相連,多方面給予醫學生信心去更愿意選擇這些的科室。由此可見,疫情抗疫英雄的榜樣作用同時會增加自己對所學專業的信心。
雖然在重大疫情面前,包括研究生在內也會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健康隱患,但表現為對既往職業選擇更加堅定。同時不可否認特殊時代有特殊的措施,面對互聯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進入常態化,醫學生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沒有比親身經歷與實踐是更好的老師。
通信作者:楊瑞瑞,華立平
參考文獻
[1] Ma Z, Zhao J, Li Y, et al.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correlates among 746 217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utbreak in China[J]. Epidemiology and Psychiatric Sciences, 2020,29:e181.
[2] Bolatov A K, Seisembekov T Z, Askarova A Z, et al. Online-Learning due to COVID-19 Improved Mental Health Among Medical Students[J]. Medical Science Educator, 2021,31(1):183-192.
[3] Dedeilia A, Sotiropoulos M G, Hanrahan J G, et al. Medical and Surgical Education Challenges and Innovations in the COVID-19 Era: A Systematic Review[J]. In Vivo, 2020,34(3 suppl):1603-1611.
[4]羅文萍,郭靜,甘文吉,等. 醫學生面對“新冠肺炎”突發公共危機事件的心理應激與職業責任擔當的調查研究[J].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0,22(03):91-93.
[5]張小璐,喬鵬飛. 醫學專業學生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認知及職業認同感研究——基于內蒙古自治區兩所醫學院在校醫學生的調查[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0,33(04):53-57.
[6]王朝輝,陳麗麗,李麗,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醫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0,36(05):1015-1018.
[7]馬榮,陳曦海,孫理,等.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醫學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態及職業選擇態度的調查[J]. 教師, 2020(17):111-112.
[8]O'Byrne L, Gavin B, Mcnicholas F. Medical students and COVID-19: the need for pandemic preparedness[J]. 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 2020,46(9):623-626.
作者簡介
趙勇亮,男,本科,學士,研究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對醫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
[基金項目] 2020年山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S20201043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