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一首兒歌進行伴奏編配,不僅右手的旋律可以設計,左手伴奏的和弦配置與織體分布也可以根據兒歌的風格、情緒來進行設計。兒歌伴奏的設計過程,是創造力與感知力培養的過程。本文從兒歌的右手旋律和左手伴奏織體設計入手,旨在探討不同風格兒歌的編配方法。
◆關鍵詞:幼兒歌曲;右手旋律;左手伴奏
兒歌的總體特點是篇幅短小、旋律簡單、朗朗上口,和弦配置上掌握功能和弦:I級、IV級、V級的和弦進行,伴奏織體上掌握基礎的柱式和弦、半分解和弦、全分解和弦即可為大部分兒歌編配伴奏。可兒歌風格多樣,簡單的和弦進行與伴奏織體不足以支撐一些情緒飽滿、篇幅較大的兒歌。掌握豐富的兒歌伴奏設計技能,可以在遇到簡單兒歌時有所取舍,遇到大型兒歌時可以打開自己的資源庫進行挑選。為兒歌進行伴奏編配時需要認真分析兒歌的旋律與結構,體會歌詞所表達的情緒。
一、右手旋律
本文討論的是有旋律(相對于無旋律)兒歌伴奏的設計方法和旋律用右手演奏的兒歌,當然也有一些兒歌用左手演奏旋律,右手分布伴奏音型。兒歌歌譜中一般給的都是單音旋律,大部分同學會保留單旋律進行,但是也可以根據歌曲情緒來擴充音響,比如增加八度音程、三度音程、和弦或者裝飾音等等。原本的單音旋律與設計的變化旋律需要有所對比,這樣兒歌層次會更豐富。
1.八度音程
八度音程是在單音中增加一個八度的音,八度音程一方面可以增加音量另一方面可以突出空曠感。例如《送別》這首抒情歌曲,前八小節是主歌部分,有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右手可以采用單旋律進行來敘述與表達。第九小節開始進入副歌,旋律線往上走,節奏也變得密集,此時可以增加八度來烘托情緒,將情感往前推進。類似風格的兒歌均可以采用這種設計方法。
2.三度音程或和弦
《鈴兒響叮當》是一首歡快的兒歌,表達了滑雪與坐雪橇時的歡樂氣氛。前八小節的主歌部分可以采用單旋律進行,第九小節開始進入副歌,這里采用三度音程來表達鈴聲音響,這也契合了歌詞“叮叮當、叮當當、鈴兒響叮當”。三度音程的音響效果不像八度那么空曠,比較緊湊與和諧。
第十二小節樂句結束時可以使用和弦來增加結束感,和弦的音響非常飽滿,在烘托氣氛、凸顯情緒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演奏法上可以使用琶音的演奏法。
3.裝飾音
一些歡快的兒歌可以在樂句結束音上增加裝飾音來突出趣味性。《小鼓響咚咚》是一首民族風格的兒歌,篇幅較小,表達了敲小鼓時的戲謔場景。前四小節是第一樂句,在結束音sol音上增加升fa,后四小節是第二樂句,在結束音dol上增加裝飾音si。演奏時可以感覺風格較原先更俏皮。一些民族風格或是歡快的兒歌可以增添裝飾音,但是也不可濫用。
二、左手伴奏
大部分同學可以掌握三種伴奏織體(柱式和弦伴奏織體、半分解和弦伴奏織體、全分解和弦伴奏織體)的常用音型,但是要豐富兒歌伴奏還須掌握這些伴奏織體的變體。
1.柱式和弦伴奏織體變體
柱式和弦伴奏織體適合進行曲風格的兒歌,一般一個小節一個和弦或一拍一個和弦,以下是柱式和弦常用伴奏音型:
下面介紹兩種柱式和弦織體的變化形式,首先是低音加柱式和弦的伴奏音型。
這首《圓圈舞》是一首3/4拍舞曲風格的兒歌,一些同學不知道此類節奏該用什么伴奏織體更為合適,采用低音加和弦的形式可以表現此類三拍子舞曲的風格。第一拍注意是和弦低音,不是根音,后兩拍是柱式和弦,要注意和弦的結構形式。
第二種是休止加和弦的方式,我們分布柱式和弦一般是與旋律音對齊的,休止符的使用避開了正拍的和弦音,形成了反拍的效果,增加了趣味性。
例如兒歌《剪羊毛》是一首歡快的兒歌,如果把和弦用在正拍上也可以,但是在歌曲情緒表達上少了一些風味,把正拍音空出來,采用休止符加和弦的方式更能突出歌曲的俏皮感。
2.半分解和弦伴奏織體變體
半分解和弦伴奏織體是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織體,大部分風格的兒歌都可以使用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以下是最常用的一種:
半分解和弦伴奏織體也有其變化形式,比如帶低音的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可以豐富音響,給歌曲帶來變化。
例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使用半分解和弦基本音型完全可以,但也可以選用變體形式,I級為dol-mi/sol,sol-mi/sol,IV級為dol-fa/la,la-fa/la,V級為si-sol/si,sol-sol/si,這無疑比重復低音的半分解和弦音型更豐富,更具色彩。
3.全分解和弦伴奏織體變體
全分解和弦伴奏織體比較適合安靜、抒情的兒歌,最基本的伴奏音型為:
這種伴奏音型適用于一些簡單的抒情兒歌,但是不足以表達一些大型的、情緒飽滿的兒歌。此時可以使用全分解和弦伴奏織體的變化形式,下面分別來看三拍子兒歌和四拍子兒歌的使用情況。
上例《小白船》是一首3/4拍的抒情兒歌,《可愛的家》是一首4/4拍的抒情兒歌,兩首兒歌都分為主歌部分和副歌部分,篇幅較長,情感豐富,左手伴奏和右手旋律都可以根據歌曲情緒進行設計,左手部分采用這種音區跨度大的全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更恰當。演奏的時候加上踏板,可以使歌曲更優美更連貫。
豐富兒歌伴奏還有很多其他方式,比如給兒歌設計前奏、間奏與尾奏,或者給同一首兒歌分布兩種伴奏織體。在演奏技法上,抒情類兒歌采用連奏的演奏方式,歡快的兒歌可以采用跳奏或者斷奏的演奏方式。總的來說,同學們在腦海中要形成豐富的資源庫,為一首兒歌進行伴奏編配時,首先要通過歌詞與旋律感受兒歌風格,其次通過I級、IV級、V級和弦打好地基,通過副三或屬七和弦增加色彩,通過二度疊置、VI級和弦增加民族特色。最后給歌曲設計合適的伴奏音型,一方面要突出右手旋律的層次,另一方面左手的伴奏織體要恰如其分的表現出歌曲情感。
參考文獻
[1]馬麗娜.幼兒歌曲鋼琴彈唱實用教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1.
[2]夏志剛.學前教育鋼琴即興伴奏教程[M].湖南文藝出版社,2019.6.
[3]譚景元.兒童抒情歌曲鋼琴伴奏和聲與伴奏織體設計——以《可愛的藍精靈》引發的思考[J].黃河之聲,2018,(20).
[4]謝健飛.幼兒師范學習鋼琴即興伴奏的問題[J].戲劇之家,2019,(07).
[5]胡云熹.淺析幼兒歌曲彈唱中即興伴奏的運用與技巧[J].商情,2020,(04).
作者簡介
常星(1989—)、女、漢族、安徽馬鞍山、碩士研究生、講師、音樂學。
課題號:SK2020A0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