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柳 冉承宗
◆摘? 要:研究從教材結構出發,對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冊》心理健康課程教材從主題、案例、活動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最終發現教材主題符合高中生心理健康內容要求,具有創新性;案例形式豐富,故事性質均衡;活動形式多樣,具有趣味性;知識類型多樣,內容堅持科學性與實效性相結合原則。但同時也存在案例歸類不當、板塊之間界限不明確等不足之處。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健康;教材分析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是教育者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特點, 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技術, 通過心理健康知識及技能的教育和咨詢, 幫助學生解決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心理和發展問題, 提高心理素質、調節心理狀態、開發心理潛能、完善個性、促進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整體素質提高的教育活動。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二是設立心理咨詢中心,三是開展心理團體輔導活動。其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因其具有推廣性、針對性和預防性的特征,成為最受中小學歡迎的心理健康教育。而教材是課程的核心載體,對課程的有效開展有著重要的指引作用。可以說,有什么樣的教材相應地就會有什么樣的課程實施教學,教材在課程實施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需要具備識別心理健康教材的能力,在課程教學中如何選擇教材、如何判斷教材好不好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因此分析已開發教材是否符合學生心理發展要求和當下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需要,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是很有必要的。
通過查閱以往分析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文獻發現,大多數文獻或是對不同教材進行對比研究、又或是從某一主題出發,針對某一板塊的內容進行評述,目前針對某一本心理健康教育教材進行分析的文獻較少,基于此,本文打算對上海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冊》中小學拓展型課程教材進行分析。該教材根據上海市中小學(幼兒園)課程改革委員會制定的課程方案、《拓展型課程指導綱要》以及《上海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大綱》要求編寫,是中小學拓展型課程教材,屬于校本課程教材。
一、教材結構分析
(一)教材主題
教材共包括健康生活、學會共處、自我自信、學習創造、情緒管理、青春兩性、合作共贏、生涯展望、生命價值[6]九個專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指出,高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樹立人生理想和信念, 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掌握學習策略,開發學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積極應對考試壓力,克服考試焦慮;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培養人際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間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正確對待和異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誼和愛情的界限;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承受失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能力、性格、特長和社會需要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的職業志向,培養職業道德意識,進行升學就業的選擇和準備,培養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總的來看,這本心理健康教材較好的體現了《綱要》的要求。譬如在自我自信專題中在“觸摸心世界”模塊中通過自我畫像等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在“特長與潛質”模塊幫助學生發掘自我的潛能建立自信。在學習創造專題中的“思維轉,天地寬”模塊中介紹思維定勢以及打破思維定勢的方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在“做時間的主人”兩個模塊中利用二八定律等工具幫助學生掌握提高學習效率的科學方法等。此外將青春兩性作為一個單獨的專題以及專題中對性教育知識的補充是教材的一個亮點。我國目前在中學開展性教育工作仍處于試驗性發展階段,限于各種因素,實施并不完善,性教育知識的普及有待提高,而在性教育對象中,高中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正處于青春期的發展階段,跟初中生相比心理上已經比較成熟,心理上卻離真正的成熟相差較遠[8]。在教材中對性教育知識的普及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高中生性教育的空缺。
(二)教材案例
教材的專題下有“心情茶室”“舞動心弦”“快樂魔塊”“心扉鑰匙”“讓故事說話”“智慧樹葉”“心靈透視”“讓實驗說話”“七嘴八舌”“我思我悟”這10部分內容,其中“讓故事說話”是與主題相關的故事,“讓實驗說話”是與主題相關的實驗,通過故事或實驗引發學生進行思考與討論。九個專題一共有故事21個,其中正性的故事有7個,占比33.33%,中性故事7個,占比33.33%,負性故事7個,占比33.33%。所有專題與主題相關的實驗共有6個。可以看出該教材的案例形式較為豐富,不僅局限于故事一種形式,還配有實驗,具有科學性。此外故事性質分布較為均勻,既包括正性故事,又有中性和負性故事。但在解讀案例的過程中發現教材專題五“情緒管理”中“解讀壓力”這一模塊的第二個“讓故事說話”歸類錯誤,該故事的名稱為“小白鼠與消化性潰瘍”,內容為不同組別小白鼠在恐懼情緒壓力下潰瘍狀況對比,根據內容劃分該故事應屬于“讓實驗說話”,因此以上統計的案例分析的數據將其劃分到“讓實驗說話”中。
(三)活動內容
該教材的活動內容主要在“舞動心弦”和“心靈透視”這兩個板塊中。九個專題共有“舞動心弦”27個,“心靈透視”15個。其中“舞動心弦”主要包括相關主題的一些心理輔導活動,“心靈透視”主要是和主題相關的心理輔導測驗。教材中“舞動心弦”活動形式非常豐富,例如專題一的“喚醒生命的能量”模塊中的“舞動心弦”活動形式有聞香識物游戲、深呼吸、冥想、舞動身心伸展活動;專題七的“同住地球村”模塊中的“舞動心弦”活動形式是小品表演。雖然大多數專題中的“心靈透視”部分為心理輔導測試活動,但“心靈透視”不僅僅局限于這一種形式,形式也多種多樣。譬如專題一的“適度快樂”模塊中“心靈透視”活動形式是填寫走出壞習慣的誤區中的空格部分;專題二的“成為受歡迎的人”模塊中“心靈透視”活動形式是為受歡迎的人畫像。除了“舞動心弦”和“心靈透視”板塊外,還有報告形式的活動“七嘴八舌”與“我思我悟”,“七嘴八舌”主要是學生之間互相的討論交流,“我思我悟”是自身的思考與感悟。活動內容符合《綱要》中對心理健康教育課應以活動為主,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要求。
二、結論
綜上可知,該教材內容符合《綱要》要求,緊緊圍繞高中生心理健康總目標,主要體現如下:
第一,主題符合高中生心理健康主要內容要求,具有創新性。九個專題的內容囊括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 年修訂)》中關于高中生心理健康內容的要求。除《綱要》要求的內容外,教材還創新性的增加了健康生活與合作共贏兩個專題,青春兩性專題也是教材中的一大亮點;
第二,案例形式豐富,故事性質均衡。案例不局限于用故事這一種形式,還用實驗引出相關主題內容,此外故事有正性、中性、負性三種性質,在整本教材中數量分布均勻;
第三,活動形式多樣,有游戲、畫像、心理輔導測驗、深呼吸、冥想、舞動身心伸展活動等等,趣味性強;
第四,知識類型多樣,教材中在一些專題中補充了簡單的心理學知識、實用工具以及方法策略。此外在介紹心理學知識和相關工具時充分的考慮到了高中生心理發展特點,用的都是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且進行了簡化,配圖也具有趣味性。除了學科知識還涉及生活化的日常知識,在青春兩性專題中用健康知識小測試補充了性教育知識。
但教材內容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讓故事說話”“讓實驗說話”的案例板塊存在一個例子歸類不當,將實驗內容歸納入了“讓故事說話”中。二是教材中用了10個板塊名稱對案例、活動等內容進行分類,但對這10部分內容的劃分界限并不是很明確,部分板塊存在重合之處。
參考文獻
[1]盛湘鄂.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的探索[J].交通高教研究,2001(04):60-62+71.
[2]陸麗萍.積極心理學在中學心理健康課堂上的應用[J].基礎教育課程,2018(13):41-44.
[3]楊玲,磨東東.國內高中心理健康教材對比分析——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教材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79):341-342.
[4]劉啟迪.試論教材與課程實施的關系[J].教育科學研究,2002(07):11-13.
[5]吳增強.張躍進主編.高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冊教學參考資料.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6.
[6]吳增強.張躍進主編.高中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11.
[7]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