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娟娟
◆摘? 要:幼兒階段是孩子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兒園語言教學是培養幼兒語言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在語言教學中對游戲加以有效運用,能夠提升幼兒語言學習興趣,增進幼兒對語言教學活動的參與,提升幼兒語言表達愿望,從而提升幼兒園語言教學水平。本文將對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游戲進行簡要闡述,分析游戲在語言教學中的作用,探討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語言教學中游戲的運用策略,希望能夠為相關幼兒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學;游戲;運用;策略
游戲是幼兒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在幼兒學習和成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將游戲應用到幼兒園語言教學中,能偶發揮出游戲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滿足幼兒身心發展需求,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豐富幼兒對語言表達的情感,從而提升幼兒語言表達水平。
1幼兒語言教學中游戲的基本概述
1.1幼兒語言教學中游戲的特點
1.1.1愉悅性特點
游戲自身便帶有愉悅性的屬性,能夠給人們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因此,在幼兒園教育和教學中,游戲是幼兒園主要的教學途徑。幼兒語言教學游戲是諸多游戲中的一種,是緊密圍繞幼兒語言興趣展開設計的。通過游戲的有效開展,讓孩子能夠在游戲中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讓孩子的思維變得更加敏捷,讓孩子在游戲中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因此,愉悅性也是幼兒語言教學游戲的基本特點。
1.1.2主體性特點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幼兒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幼兒語言教學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的一切活動均需要圍繞著幼兒展開。語言教學游戲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特殊手段,因此,語言教學游戲也需要具有主體性的特點。在語言教學游戲中,教師可能是游戲的組織者和發起者,但是,必須要確保幼兒自主、自愿的參與,并且能直覺地將游戲進行下去,幼兒在游戲中不受任何身份、地位的約束,具有較高的自由度,這樣才能確保語言教學游戲的主體性特點。
1.1.3規則性特點
游戲并非盲目地放任自流,而是在一定的規則范圍內實施的教育手段。正因為有了游戲規則才能讓游戲順利進行下去,才能讓幼兒感受到游戲的魅力,因此,規則性是幼兒語言游戲的另一大特點。幼兒園語言教學游戲可以是幼兒之間共同約定,也可以是從游戲本身承襲而來。游戲可以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但是游戲規則不能隨意改變。由此可見,規則性是游戲本身所具備的較為突出的特點。
1.2游戲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1.2.1游戲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需求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開展游戲活動,幼兒不僅能夠在游戲中體驗到快樂,獲得身心愉悅感,增進幼兒對游戲活動的參與,還能讓幼兒各種感官功能得到訓練,讓幼兒的語言思維變得更加活躍,促進幼兒語言知識內化,成為幼兒生活經驗的一部分,從而促進幼兒心智發展。
1.2.2游戲是幼兒社會交往的需求
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也是幼兒群體生活中的一部分,游戲是幼兒早期進行社會交往的雛形。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將在統一的規則下與其他小朋友進行溝通和交流,針對游戲活動內容展開合作與競爭,讓孩子在游戲過程中積累交往經驗,為幼兒社會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歐系是幼兒發展幼兒社會性交往的根本需求。
1.2.3游戲是幼兒釋放情感的需求
幼兒園語言游戲活動中,幼兒游戲的過程也是其內在情感表達和釋放的過程。一方面,幼兒在游戲中能夠獲得直接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需要在游戲中得到宣泄;另一方面,幼兒會帶著自身情感參與到游戲過程中,游戲會對幼兒原有情感得到補償,這種情感需要對游戲過程發揮作用。因此,游戲過程并非幼兒單純的行為方式,而是一種情感的釋放過程。
2幼兒園預交教學中游戲運用存在的問題
2.1游戲教學資源比較狹窄
游戲雖然生活幼兒教學活動中的主要形式,但是,真正應用到語言教學中的游戲卻相對較少,許多教師采用的語言教學游戲主要來自于現成的書籍,有的教師還會從網絡上下載些小游戲,而教師根據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特點為孩子量身打造的語言游戲卻少之又少,這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語言教學游戲的適用性,對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
2.2游戲時間難以保障
幼兒語言教學活動總的時長通常為半小時左右,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前通常需要對游戲規則以及語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進行必要的演示等,這樣,幼兒能夠用于游戲的實踐只有不足15分鐘左右。而幼兒在參與游戲時,通常需要先對游戲環境加以適應,這樣看來,游戲的真正有效時間少之又少,游戲時間的不足往往會影響到幼兒的身心體驗,進而影響到幼兒的參與興趣。
2.3游戲中過度強調紀律和秩序
幼兒受到年齡因素的影響,其自身行為自律性較弱,許多教師為了能夠確保游戲過程能夠按照既定計劃進行,往往在游戲進行過程中穿插一些紀律的維持。教師對游戲過程的介入往往會打斷幼兒游戲過程,甚至會造成語言教學游戲的終端或暫停,進而影響到幼兒的快樂體驗感。
3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游戲的運用策略
3.1加強對語言教學游戲的個性化設計
教師所獲得的語言教學游戲資源主要來源與現有書籍和網絡,這些游戲雖然具有較強的普適性特點,但是卻很難滿足幼兒個性化需求。要提升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游戲的有效性,教師不僅需要對現有的游戲形式加以借鑒,還要在原有的語言教學游戲基礎上進行創造習慣設計,這樣才能提升語言教學游戲的針對性。
例如:在對幼兒園小班孩子進行語言教學游戲設計中,許多教師往往將角色扮演游戲直接搬到教學活動中來,引導幼兒扮演超市購物中的售貨員和顧客。幼兒園小班孩子年齡大多在3-4歲左右,他們的生活經驗還十分匱乏,對于超市購物的場景也不甚熟悉,這種角色扮演游戲顯然對小班孩子并不適合。
教師可以結合幼兒園小班孩子的認知特點,對角色扮演游戲的內容加以適當的變化。在現實生活中小班孩子接觸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教師不妨將“家里來了小客人”作為角色扮演游戲的主題。虛擬出小朋友到家中做客,爸爸、媽媽進行待人接物時的場景,這樣,幼兒會對現實生活中的場景加以回顧,模仿父母的語言進行角色表演,從而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達到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
3.2加強語言教學游戲情境的創設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游戲中,幼兒會在游戲規則下具有較高的自由度,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想象在游戲中進行自主發揮。而幼兒這種語言游戲的創新性與幼兒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因此,教師在開展語言教學游戲中需要注重游戲環境的創設。
例如:在進行家庭角色扮演中,教師可以將教師內的座椅重新擺放,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出家庭環境的圖片;為角色扮演中的幼兒準備頭飾、面具或服飾,幼兒在這樣的游戲環境中,將會積極投入到角色中,從情感上與游戲中的角色相一致。
通過這種場景化的角色扮演游戲,孩子會將游戲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將自身定位在角色中,從而讓游戲成為孩子宣泄情感的載體,讓孩子能夠在游戲中進行創造性發揮。這樣不僅能夠提升語言教學游戲的趣味性,還能讓孩子語言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鍛煉,從而提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3提高幼兒語言教學游戲指導有效性
首先,在幼兒園語言教學游戲中,教師是游戲的引導者和指導者,幼兒才是游戲真正的主人。教師需要在幼兒開展游戲的過程中,加強對游戲過程的觀察,隨時掌握孩子在語言教學游戲中的動態,遵循“三適性”原則,避免在幼兒游戲中的過度介入,讓幼兒語言教學游戲受到干擾。
其次,教師需要充分了解幼兒游戲中節奏的變化,掌握游戲的進度,在游戲出現偏差時,選擇策略性的介入。例如:在幼兒進行角色扮演中,扮演“爸爸”和“媽媽”的兩個孩子發生了爭執。這是,教師可以將自己扮演成鄰居進入到游戲角色中,在角色扮演持續進行中以隱蔽的方式化解“爸爸”和“媽媽”之間的“矛盾”。教師的這種潤物細無聲的介入方式,能夠避免擾亂幼兒的語言思維,讓語言教學游戲能夠持續進行下去,讓教學時間能夠得到有效利用。
此外,教師要積極參與到游戲活動中。教師對游戲最好的指導是教師也成為游戲中的一份子,教師身上自帶教育者的光環,在幼兒心目中具有較高的地位。教師在游戲中的一舉一動都將會成為幼兒學習和效仿的榜樣,教師對游戲的參與將是對幼兒巨大的鼓勵,因此,教師要在語言教學游戲中隨時做好深度參與的心理準備。
4結束語
語言教學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內容,采用游戲方式進行語言教學,教師需要掌握游戲的基本特點,對語言教學游戲給予充分重視,加強語言教學游戲創新設計和游戲情境的創設,掌握游戲介入的實際和深度,從而提高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整體水平。
參考文獻
[1]賈琴.游戲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的運用研究[J].小品文選刊:下,2019:0076-0076.
[2]張輝.幼兒語言教學中游戲的運用探析[J].《神州》,2018:211-211.
[3]陶紅.幼兒園語言教學中的游戲運用[J].考試周刊,2013:192-192.
[4]郭江芝.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游戲的運用探究[J].散文百家(下),201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