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娟 程春華 王元鑫 劉俊瀛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個性差異,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以及教學模式。而多個教師的不同教學風格及教學模式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氛圍,從而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教學模式 ?教學風格 ?個性差異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5-0106-02
任何領域都有一套固定的思考和交往方式,它可以由個人通過學習掌握,或者在實踐活動中根據個人經驗而自然形成,這就是風格。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形成的風格就是教學風格。而教學風格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完善和固化就會形成教學模式。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
一、教學風格
教學是一門藝術,因此教學過程就猶如藝術創作那樣,教師會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并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什么是教學風格呢?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教師通過不斷總結逐步形成的具有個人風格并且富有教學成效成果的一種表現。比如教學觀點、教學技巧、教學作風等。教師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標志著教師教學工作個性化進入穩定狀態。常見的教學風格有理智型、情感型、自然型、幽默型、技巧型等等。
1.理智型教學風格
具有此風格的教師,講課條理清楚、環環相扣、結構嚴謹、論證嚴密,思維邏輯能力特別強。通過聽課,學生不僅能獲得新知識,而且能夠得到思維訓練。
2.情感型教學風格
具有此風格的教師,講課情緒非常飽滿,情緒高潮處往往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情感型教學風格的影響下,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還會受到人格、情感的陶冶。
3.自然型教學風格
具有此風格的教師,講課樸實無華、娓娓道來,由于教師親切自然,不刻意渲染和矯揉造作,特別容易增加學生的親近感。課堂往往在平等、和諧的氛圍下完成師生的交流。學生通過靜靜地思考以及默默地首肯,在潤物細無聲中獲得知識。
4.幽默型教學風格
具有此風格的教師,講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妙語如珠,令人捧腹;生動形象令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機智詼諧引發學生共鳴與深思。通過形象的比喻、恰如其分的幽默等手段,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學生由機械學習、被動思考變為主動思考、心領神會。這種教學風格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而言,不失為一種值得教師著力鑄造和追求的教學風格。
5.技巧型教學風格
具有此風格的教師,講課精于技巧而不帶有雕琢的痕跡。整堂課各種教學方法自如運用且恰到好處,講課過程如行云流水,既能照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又能通過合理的技巧幫助學生把握知識的重點、難點,實現高效的課堂。
二、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指具有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學樣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媒介,教師通過相應的教學模式的組合可以獲得精彩的課堂。換句話說,教師使用的教學模式越多,學生得到的學習策略就越多,從而加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常見的教學模式有講授式教學模式、歸納思維教學模式、概念獲得教學模式、共同研討教學模式、記憶模式等。
1.講授式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廣泛采用講授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包括三種活動、闡明課程目標、講解先行組織者、喚醒相關知識。闡明課程目標是保持學生注意力,并且指引他們明確學習目標的方式。講解先行組織者,和課程導引是不同的。課程導引主要是展現即將講述內容的背景等來引入教學,而講解先行組織者是建立在主要學科或學科原理的研究領域基礎之上的。教師和學生必須先探討先行組織者和學習任務之間的關系,并且必須使學生接受并清楚地理解。尤其是當授課中出現新的或者特殊的術語時,對先行組織者加以重復是非常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的。喚醒學生已有知識及相關經驗對理解新內容也相當重要。第二階段提出學習任務,主要以講解、討論、電影、實驗等方式展開。學生保持注意力,教師組織講授學習任務的邏輯順序等都是這一階段能夠高效實施的因素。第三階段目的是實現新的學習材料在學生現存認知結構中的定位,也就是強化學生認知結構。為了實現這個目的,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回憶概念、總結特征、重復精確定義、尋找不同點等方面來進行。
2.歸納思維教學模式
歸納模式的階段主要包括:
列舉相關數據資料;數據分類并總結類的共同特征;解釋數據資料并為各類別命名,便于處理;將類別轉換為技能或者假設。列舉相關數據資料也就是收集和展示數據的階段,通常會提供一些無條理數據信息讓學生選擇,以進行最初的調查研究。數據分類并為各類別命名時,可以按屬性分類,也可以按某一種方式進行分類。命名時可以用編號,可以用顏色,可以用哲學家、科學家等的名字。將類別轉換為技能或者假設,這階段主要是將從類別提取的有用信息轉換為假設然后開展新的研究實驗來驗證這個假設,從而得到新的結論。
3.概念獲得教學模式
概念獲得是指“在不同的種類中尋找并且列岀能夠區別開來的特點”。這種模式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向學生呈現資料階段,資料可能是針對概念的例子,也可能是其他具有共性的信息資源。教師要求學生對資料進行比較,并依據其特征命名概念并說出其中定義規則。學生檢驗概念獲得階段,這個階段學生首先判斷新呈現的實例是是還是非,然后教師根據本質特征確認假設,命名概念表達定義,最后學生舉例。學生分析其獲得概念的策略階段,由學生描述其想法,討論假設和特征的作用,討論假設的類型和數量,思考如果自己的假設不能被證實該怎么辦?通過討論學生會比較出不同方法的效果。
4.共同研討教學模式
共同研討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個人和集體的創新能力。在這類教學模式中,通過共同研討,教師引導學生把未知的東西變得熟悉。共同研討教學模式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真實輸入階段由教師提供新課題的信息,直接類比階段教師或學生提出直接類比,并由學生對類比做出描述。擬人類比階段,把未知的事物“變得熟悉”,教師幫助學生擬定直接類比的對象。對類比進行比較階段,學生確認并解釋類比物與教師提供的真實素材之間的相似點。解釋不同點階段,由學生解釋類比對象之間的不同點。再研究階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對最初的問題進行重新研究。產生類比階段,由學生提出自己的直接類比并探討其相同點與不同點。
5.記憶模式
聯系是記憶的關鍵。記憶模式的關鍵在于在記憶過程中建立起聯系,這樣就不必死記硬背,而是靠概念之間的聯系來記憶。記憶模式一般包括四個階段:
識記材料階段要求學生運用下劃線、列表、再現等技巧將材料加以組織。建立聯系階段是要運用關鍵詞、替代詞和聯詞等方法,將較長或較復雜的段落進行簡化,使記憶材料變得熟悉。擴展感覺表象階段可以運用荒謬聯想和夸張法重構表象,使表象之間的聯系得以加強。練習回憶階段,要求學生反復進行回憶練習,直至完全記住為止。
三、個性差異
人之為人,個性與社會性使然。教師的教學風格的形成,與其性格以及教學經驗密不可分。教師的教學風格的不同表現在他們與學生相處方式、他們制定的班級規則以及課堂管理和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態度。教學風格在研究中不斷得到完善和肯定之后就會形成教學模式,而教學模式正是課堂教學活動得以進行的基礎。在教育者群體文化的背景下,許多教師不得不依從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但是由于教師間的個性差異導致教學風格多樣化,因此教學方法也變得豐富多彩了。
四、教師發展的首要任務
雖然教師們都能夠學習新的教學模式,但是其教學風格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新的教學模式的應用。我們知道,教師性格特點與其教學風格是相互影響的。而教師的教學熱情、親和力、學術水平以及理論水平都是影響教學風格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發展的首要任務就是教學風格的形成以及學習新的教學模式的能力。研究表明,幾乎所有教師都有學習新方法的能力,并且在教學實踐中掌握了一種或者多種教學模式。
教學風格和教學模式都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長期實踐證明,教師的教學風格差異使學生學習生活豐富,多種教學模式混用的課堂教學效果明顯要比單一教學模式的課堂好。
參考文獻:
[1]【美】布魯斯·喬伊斯,瑪莎·韋爾,艾米莉·卡爾霍恩.教學模式(第八版)[M].蘭英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高峰娟(1978年-),女,漢族,陜西寶雞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檢測信號與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