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蓓蕾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師應該以素質教育理念作為閱讀教學的指導,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做好閱讀教學研究,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及習慣的培養當作一項長期的教學任務,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為其以后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是筆者根據自身教學實踐經驗,對小學語文教學學生自我閱讀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相關的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生 ?自我閱讀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5-0124-02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閱讀教學逐漸變得形式化、功利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從而對閱讀教學也就產生了不利影響。現如今,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除了要傳授給學生課本上基礎的字、詞知識以外,還要充分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閱讀能力,就成為了廣大語文教師需要探索的重大課題之一。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傳統的教學方式大多都會受到客觀教學設施和硬件的制約,阻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學內容的生動展現。雖然教師能夠在課前做好詳細的教學準備,但要想獲得既定的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理解教學內容,那么課堂教學方式就不能千篇一律了,需要一定的創新。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很少主動去學習或預習課文內容,大多都是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利于他們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興趣的培養。由此可見,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教師的教學背離教學目標,最終也就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及目的。
2.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受教育環境的影響,學生家長很少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看書閱讀的良好習慣,更不會給孩子樹立閱讀榜樣,因而導致學生本身就缺乏有效的閱讀能力。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通常都是一個教師負責一個或多個班級,導致教師很難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也就無法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個體差異,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偏低。
3.閱讀范圍狹窄
小學生雖然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實際上他們接觸的事物并不多,導致他們受自身能力的限制,無法對大量文字性的文章產生任何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少有教師注意到這一點,經常為學生提供一些固定的閱讀素材,尤其是在題材的選擇方面,更是很少顧及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給學生理解文章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最終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影響閱讀教學效果。
二、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自我閱讀能力的重要性
1.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小學階段的教育是基礎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這就需要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泛讀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如什么樣的文章需要精讀,什么樣的文章可以略讀等。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學生對文章中的邏輯思路有更好的理解,促使他們深入理解和分析文本內容,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
2.有利于學生語言表達和作文能力的強化
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知識和閱讀能力的增強,還要注重學生自主思維意識及觀念的培養,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他們作文行文能力的培養與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注重教給學生各種文字表達方式以及寫作手法,并加深學生的學習和掌握。這樣,學生在以后的文章閱讀過程中,會產生自己的思想和意識,并不斷促進自身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從而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自我閱讀能力的具體措施
1.營造自主閱讀氛圍,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往往以讀文的形式來進行,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不能緊隨教師進度,跟著教師默讀課文。而在分析課文內容時,教師則是逐字逐句地進行分析,并就句子的含義及其詞匯運用的巧妙程度對學生進行反復提問,不僅有一定的教學框架,問答模式都有相應的標準,導致學生無法產生閱讀和學習興趣,從而喪失了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我閱讀能力,既要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性,還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而自主則意味著教師應該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主動性,從而主動思考其中含義,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
而在文章內容方面,教師可以提前設置問題,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讓其嘗試著自己去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也可以讓學生同桌之間或小組之間相互提問,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好勝心理,從而充分激發學生對文本內容及含義的探究興趣。如紀實、科普以及散文等類型的課文體裁,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和枯燥性,導致學生對這些類型的課文興致不高。這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介紹課文的寫作背景、講述相關的奇聞軼事等,激發學生對此類文本的閱讀興趣。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過度依賴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輔助,讓學生不用思考便可了解和接受相關信息,從而導致學生對課本內容喪失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積極引領學生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美,使其對文字魅力及其背后無限的想象力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從而讓學生明白影音視頻永遠也無法取代文字所存在的價值,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清除語文閱讀障礙,培養良好閱讀習慣
首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生字詞是其首要障礙。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之前,要鼓勵學生自主預習生字,劃分文章段落,并在課前為學生講解生詞的具體意義。這里所說的生詞,既可以是由關鍵生字所組成的生詞,也可以是課文內容中的關鍵詞,甚至是學生難以理解的、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在學習和掌握生詞時,學生可以通過關聯課文中的重點句和段,加深對其含義的理解,從而幫助學生掃清閱讀路上的障礙,讓學生可以讀得更加通順,進而對文本內容及作者用意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其次,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學生在小學階段所養成的習慣,無論好壞與否,都將會伴隨其終身。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其閱讀能力及效率的不斷提升。傳統教學中的默讀和一目十行的速度形式,其實并不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閱讀,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隨時將字典等工具用書放在身邊,以便在閱讀中遇到生字詞時,可以及時解決。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還要積極思考和想象,如此就能逐步理解文章內容。另外,語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自我發現并解決問題,從而養成在閱讀中自主克服困難的良好習慣。
最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要讓學生理解精讀、略讀以及瀏覽的相關概念。在精讀時,鼓勵學生及時做出標記、圈點或批注;略讀時,要引導學生緊抓文本大意及其關鍵所在;瀏覽時,要讓學生通過快速通讀課文,搜尋其中的重點信息。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緊抓文章特點,寫景也好,講物也罷,只要抓住文章中心及其重點描寫對象,就能對文本大意有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最后,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教師還要注重讓學生通過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深刻感悟作者思想,從而正確理解并領會文章本質。
除此之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要立足于學生實際,結合教學重難點,依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閱讀學習目標,從而讓學生在此目標的指引下,形成基本閱讀能力,提高閱讀積極性。低年級學生的閱讀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弱,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需求,以培養閱讀興趣為主要教學目標,讓學生閱讀中感受到樂趣,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初步感知文本情感,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從而掌握文章的主題思想及寫作主旨,促進學生理解和自我探究能力的培養,進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與拓展,深入發掘學生閱讀潛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的成長和進步,進而真正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
3.開展課外實踐活動,提高自我閱讀能力
語文新課標提出,應該培養學生良好的看書看報的習慣。語文教師在正常教學基礎上,積極鼓勵學生多多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樹立“多讀書、讀好書”的讀書觀念。而對于學生的讀書類別以及閱讀方向,教師應給予適時、適當的指導,或者對課文內容進行拓展與延伸,或者指導其閱讀積極向上的文本內容;或者是有助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和提升,促進學生想象力的豐富與拓展。因此,教師可以在班內設置“圖書角”,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或報刊等;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或體會,不一定必須要像傳統閱讀教學中所要求的那樣摘抄好詞、好句等,也可以是口頭交流和分享,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開展豐富多樣的閱讀活動,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同時,隨著學生年齡及知識儲備的增長,其閱讀時間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及要求。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不能讓學生將閱讀當作負擔,應引導學生始終保持自主閱讀的興趣。
語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各種電子科技產品也逐漸融入了人們的生活當中,為人們的信息獲取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途徑,從而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也是導致學生喪失閱讀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時,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以及閱讀需求等方面因素,將課內課外的閱讀進行有機結合,豐富教學形式及手段,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關注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構建自我知識框架,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并豐富學生的想象能力,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自我閱讀方法,從而達到閱讀“悅”讀的教學目標,實現學生自我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參考文獻:
[1]胡蓉華.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8(5):122-123.
[2]王朝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思維能力培養[D].青島大學,2018.
[3]馬曉青.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課程教育研究,2017(9):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