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兵 易慧敏
【摘要】課程建設是地方高校提升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一流的本科課程是建設一流大學的基礎,在建設“金課”去掉“水課”成為主流的時代,傳統的排球課程面臨著巨大挑戰。本文以《排球》優質課程建設為研究對象,客觀分析《排球》優質課程建設的時代背景和主要特征,同時對課程建設的課程功能、師資建設、內容體系和教學方式等各環節提出優化意見,以探索和創新具有地方特色的《排球》優質課程。
【關鍵詞】地方高校 排球 優質課程
【基金項目】2019年衡陽師范學院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9年湖南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湘教通〔2019〕219 號:1861);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HNJG-2020-0704)。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05-0154-02
《排球》課程是地方高校體育專業方向的主干課程和大學體育課程的必修課程之一,對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敢于拼搏的精神品質,提升排球運動能力和養成排球運動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及社會適應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時代下,隨著“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體育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校園排球和娛樂排球的多元化普及與發展,以及一流大學建設對一流課程建設的需求,使得高校排球課程教學面臨機遇與挑戰,建設具有教學功能和服務地方排球事業發展的優質課程更顯重要,意義重大。
1.《排球》優質課程建設的時代背景
1.1“雙一流”建設的本質需求
雙一流建設的著力點是深化教學改革,教學改革的發展趨勢則是淡化專業、強化課程。因此,以課程變革促動雙一流建設既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雙一流建設的本質需求?!案哔|量的課程是科研與教學的交匯點,沒有一流的課程,‘雙一流就不可能實現?!币虼?,地方高校在建設“雙一流”的征程中,應努力打造一流的本科課程,以課程質量推動學科建設,積極發揮一流課程在“雙一流”建設中的基礎作用。
1.2排球運動發展的內核驅動
排球運動發展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它從一項簡單的游戲發展到現如今集健身、觀賞、娛樂和競技于一體且深受各群體喜愛的競技項目,除了項目本身的特點外,更離不開上層的引領與推廣、體育部門和學校體育的普及與發展以及參與者的體驗與促進。排球運動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繁衍出多樣的形式以適應不同的年齡階層,如適合幼兒的小排球,中小學生的軟式排球,適合高中、大學生的硬式排球,適合中老年參與的氣排球等等。隨著國家振興三大球戰略的提出,籃球、排球和足球項目的發展在國家、學校和社會層面都得到積極響應,“校園籃球”“校園足球”“排球進校園”等活動日益頻繁,項目的改革與發展也初見成效。而課程作為一項技能和知識傳承的主要方式,其重視和建設程度直接關聯到一個項目的普及和推廣。《排球》課程一直以來都是體育專業的主干課程和大學體育的主要內容,是推廣和普及排球運動的直接途徑,因此,加強對《排球》課程的優質和精品建設,創設出一流的排球課程,是讓排球運動向更寬、更廣以及更高發展的一種有利驅動。
1.3體育人才需求的外在推動
2014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政策的出臺加速了體育產業的多元化發展,促使體育人才的需求迎來了大爆發,同時也給作為培養體育人才的地方高校體育專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社會對地方高校體育院系的需求不再只局限于體育教師和教練員,會指導、能設計和懂經營的應用型體育專業人才越來越受到體育產業的青睞,隨著地方高校的轉型發展,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也在適時調整以適應社會市場的需求。課程建設也逐步向市場需求和培養綜合型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轉變。近年來,隨著氣排球運動的迅猛發展,排球人才市場需求較大,如何培養出能打能教、會指導、懂組織的排球人才成為《排球》課程的主要任務。市場需求的增加亟需課程改革創新,只有改革傳統課程,構建具有時代化、優質化和共享化的《排球》新課程,才能有效實現課程育人的目標。
2.《排球》優質課程建設的主要特征
《排球》優質課程建設是新時代課程改革建設的重要內容,能為地方高校一流課程建設添磚加瓦,能為地方高校一流專業建設加油助力。構建優質課程需要強有力的理論支撐,需要專業化保障,還要把握好課程各要素間建設的關聯性,力求達到課程建設的科學化、課程體系的優質化和課程資源的共享化。
2.1課程建設的科學化
《排球》作為體育專業的主干課程,對于學生排球技能與知識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是基于學生動作發展和認知發展等基本規律建立的穩定的科學體系。充分了解學生運動技能形成規律是構建優質課程的關鍵,《排球》課程學習的主體主要是掌握運動技能,只有把握和遵循排球運動技能的形成規律,才能使得課程設置更加科學與富有指導性。在《排球》課程建設過程中,依據認知發展理論,將會使課程更適合于學生的發展特點,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發展需求。
2.2課程體系的優質化
《排球》課程主要從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五大方面進行優質化建設。課程理念主要在于通過排球教學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實施課程思政培育全人的理念;課程目標聚焦于提升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應用型排球人才;課程內容突出實踐運用,強化學生的體育品德、運動能力和健康行為,實行適時調整,動態補充;課程實施采取線上線下、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學練賽多形式聯合的混合實施;課程評價強調課堂體育學習評價、運動參與和運動能力評價以及多元主體參與評價。
2.3課程資源的共享化
課程資源共享是當今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訴求,也是人才培養體制改革的突破口。優質課程建設需要聚攏校內、校級乃至區域間的課程資源,突出的是整合教學資源,強調教師合作教研、合作教學,鼓勵教師共同開發和建設課程,共建共享教學資源庫。在信息化和網絡化時代,地方高校優質課程建設主要依托學校搭建的網絡教學平臺,諸如中國大學MOOC,學銀在線、學堂在線,學習通等平臺,《排球》優質課程通過平臺建立自己的教學資源庫,為學生、為社會呈現一個優質的大學排球課程資源共享平臺,并對資源免費開放,真正實現課程資源的共享。
3.排球優質課程建設的實踐探索
排球課程建設應緊密結合時代發展和社會需求、高校內涵建設和排球運動發展趨勢,以地方高校體育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導向,按照“立足實踐、適時改革、優質建課”的課程建設理念,全面履行培養應用人才、服務地方體育的職能,凸顯課程目標、師資隊伍、課程內容、教材教法和教學評價的優質建設,堅持走“依托地方、特色建設、優質打造、精品為本”的課程建設之路。
3.1明確課程功能,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構建優質課程,首先要明確課程功能,課程功能如何定位,所建課程將發揮什么樣的作用,培育什么樣的人才,將直接決定該課程能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優質。傳統的體育課程功能是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和與技能相關的知識”,而優質課程的功能在于“培養具有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的人”。明確課程功能,就是要通過課程學會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進而讓學生學會學習和學會求知,塑造學生優良的體育品德和培養良好的綜合素質,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排球》優質課程建設應緊緊圍繞地方高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堅持落實立德樹人,堅持排球基本知識、排球運動能力和體育品德的有機融合,培養學生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優良品質和樹立正確的體育道德觀,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
3.2加強師資建設,精心打造名師課程團隊
師資隊伍的水平和素質是學校辦學水平和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也是課程建設必須加強的重要抓手,教師既是課程的開發者也是實施者,課程建設要實現優質,爭創一流,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師、一流的團隊?!杜徘颉穬炠|課程在師資隊伍建設上,要注重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培與外引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打造一支年齡、職稱和學緣結構合理的高水平排球教學隊伍。具體操作層面上,首先以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高職稱高學歷排球教師作為負責人牽頭組建團隊;再分類選派在教學、訓練、競賽、裁判和科研上突出的排球教師進入團隊;最后再從在排球教學方向有影響力的高校名師、高水平排球教練員和中學排球教練員中作為外聘或兼職教師進入團隊,以此來打造一支高水平全方位的師資團隊,更好地建設《排球》優質課程。
3.3優化課程內容,科學整合課內課外資源
課程體系要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課程思政為抓手,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整合和重構教學內容體系,融合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構筑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延伸和拓展實踐教學環節,科學整合課內課外資源,打造具有地方師范特色、服務地方體育發展和高校排球教學改革需求的課程體系?!杜徘颉穬炠|課程建設可以采用多媒體、微視頻、APP等信息技術講授排球基本技戰術、體能訓練、競賽編排、裁判工作等,將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媒體有機融合,優化學習環境,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學習效果。課程內容做到“動態補充,及時更新”,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加強對排球運動最新發展動態、新技術、新戰術、新規則、前沿體能訓練等的研習和最新科研成果的傳播與分享,提高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前瞻性。同時結合教師資格證考試面試環節,有針對性地增設排球基本技戰術說課環節,或者通過網絡平臺引入優質和經典排球說課視頻,幫助和指導學生把握排球說課內容的重點、難點和流程,提升學生的說課能力。
3.4改革教學方法,積極探索多樣教學形式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課程教學的新理念、新目標、新內容、新手段應運而生,一流本科課程建設中就要求要有一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排球》課程建設要以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的改革為突破口,緊緊圍繞“會教”和“會練”為重點,來進行優質課程的打造。將傳統的“教師講解-示范-學生練習-教師糾錯”的教學方法大膽破舊創新,提倡啟發式、參與式、對話式和探究式等現代教學理念,將教學活動與實際運用緊密聯系起來,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教學形式上,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環境、網絡視頻、排球運動公眾號、校園開課平臺等平臺,對排球課程教學的文本、音頻、圖像等信息進行采集、處理、加工和轉換,將排球教學大綱、教案、多媒體課件、作業習題以及線上答疑等資源和環節進入現代媒體或課程網站,積極探索多樣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結束語
課程建設是提升地方高校內涵建設的重要工作,優質課程的建設和發展應緊緊圍繞國家政策和教育改革方向,敢于創新課程理念,直面課程建設難題,同時也要依托學科特色和地方資源來彰顯課程特色,形成品牌效應,逐步逐級追求課程建設的優質、精品和一流。課程建設是系統工程,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在人力、財力和物力上予以持之以恒的支持與保障,地方高校應加以重視,寧缺毋濫。
參考文獻:
[1]于素梅.一體化體育課程的價值取向、多元內涵與基本特征[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0,2.
[2]鄭湘平,呂萬剛.《體操》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11):96-100.
[3]趙小平,李亞華.高校體育精品課程建設的問題與對策——以“籃球”精品課程建設為例[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7,38(3):119-122.
[4]傅雪林,殷恒嬋,馬強等.體育學類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現狀及轉型升級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9(7):11-16.
作者簡介:
劉兵(1985年-),男,湖南益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排球教學訓練理論與方法。
易慧敏(1999年-),女,湖南長沙縣人,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排球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