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謙,張軍,馬玉泉,譚雪敏
肺癌是最危險的癌癥之一,其生存率低于其他類型的惡性腫瘤,5年總生存率僅為10%~20%[1]。據報道,2018年新增肺癌病例210萬,死亡180萬[2]。盡管在手術、放療、化療和特定靶向治療方面取得了進展,但由于診斷發現晚,導致其預后仍不理想,進而出現癌細胞的轉移[3-4]。大量的基因組研究將肺癌與抑癌、致癌基因的表達、染色體畸變、氧化應激等因素相聯系,這些因素影響了包括細胞生長、分裂、增殖、存活、運動、侵襲和細胞內追蹤等多種細胞功能[5]。京尼平苷是一種環烯醚萜葡萄糖苷,主要用于心血管、消化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有研究發現,京尼平苷對多種腫瘤細胞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6]。沉默信息調節因子1(SIRT1)具有許多生物學作用,包括抑制細胞分化、調節細胞周期、抑制凋亡和腫瘤發生,有研究發現,SIRT1在一些癌癥中的表達下調,包括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7]。SIRT1作為一種依賴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組蛋白去乙酰化酶,具有非常廣泛的底物,不僅與組蛋白H1、H3和H4相互作用和調節,而且還與非組蛋白底物,如核因子-κB(NF-κB)、腫瘤抑制因子p53、叉頭框轉錄因子(Fox)和DNA修復因子E2F轉錄因子1(E2F1)蛋白質類相互作用[8]。然而,SIRT1在肺癌發展中的確切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重點探討京尼平苷對肺癌H1975細胞增殖和轉移的影響,為肺癌的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1 材料 (1)實驗細胞:肺癌H1975細胞株(武漢普諾賽生命科技有限公司);(2)藥物試劑:京尼平苷(上海萬疆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原料藥,純度≥98%);多柔比星(武漢市東康源科技有限公司,原料藥,純度99%); RPMI 1640培養基(美國Gibco公司);細胞計數試劑盒-8(CCK-8)、牛血清白蛋白(BSA)、蛋白裂解液、胎牛血清(FBS)、胰蛋白酶(上海優寧維生物有限公司);鼠抗人SIRT1、NF-κB、β-actin一抗(美國abcam公司);鼠抗人二抗(美國Invitrogen公司)。(3) 儀器:Herocell 180型CO2細胞培養箱(上海潤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G5033A型酶標儀(南京華東電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53097型Transwell小室(北京冬璞泰和科技有限責任公司),TA500型顯微鏡(德國徠卡公司),LAS-4000型凝膠成像系統(美國GE公司)。
1.2 實驗方法 2021年1—2月在邯鄲市中心醫院實驗室進行實驗。
1.2.1 細胞培養:肺癌H1975細胞復蘇后,將其置于含有10% FBS、青霉素(100 μg/ml)和鏈霉素(100 μg/ml)的RPMI 1640培養基中,在5%CO2、37℃培養箱中靜置培養,每24 h更換一次培養液,并在細胞覆蓋率達到70%左右時使用胰蛋白酶消化、傳代。
1.2.2 細胞分組及處理:將培養后的肺癌H1975細胞分為陰性對照組及京尼平苷低、中、高劑量組和陽性對照組[9-10]。陰性對照組:將肺癌H1975細胞5×105個/ml在RPMI 1640培養基中培養(培養環境5%CO2、2%O2、93%N2,37℃);京尼平苷低、中、高劑量組:將京尼平苷10、20、40 μmol/L添加至肺癌H1975細胞的培養基中培養,方法同陰性對照組;陽性對照組:將多柔比星10 μmol/L添加至肺癌H1975細胞的培養基中培養,方法同陰性對照組。各組設置6個平行樣,均培養72 h。
1.3 觀察指標與方法
1.3.1 CCK-8法檢測細胞存活率:上述各組肺癌H1975細胞胰蛋白酶消化2 min,制作成細胞懸液,離心棄上清,加入含10% FBS的RPMI 1640培養基,使細胞懸浮,接種到96孔板中,每孔100 μl,培養24 h后去除培養液,再加入新的RPMI 1640培養液,培養24 h,去除培養液。每孔加入RPMI 1640培養液100 μl和 CCK-8試劑10 μl,持續培養3 h,使用酶標儀讀取450 nm處的吸光度(OD)值,計算細胞存活率,細胞存活率=實驗組OD值/空白組OD值×100%。只加培養液、CCK-8試劑設為空白組。
1.3.2 Transwell小室測定細胞侵襲能力:將上述各組細胞接種到涂有基質膠的Transwell小室上層,10%的FBS作為趨化劑添加到下腔室中,在37℃下孵育24 h后,對濾膜進行結晶紫染色,顯微鏡下對細胞進行觀察,隨機選擇5個視野進行細胞計數(紫色細胞數量),重復3次取平均值。
1.3.3 劃痕實驗法檢測細胞遷移能力:將上述各組肺癌H1975細胞以5×105個/孔的密度接種在培養板上黏附過夜,細胞密度在95%左右時,進行 200 μl槍頭劃痕,并在培養24 h后觀察細胞遷移,在劃痕0 h和24 h后使用顯微鏡獲得刮擦的圖像,檢查劃痕間隙,計算細胞遷移率,細胞遷移率=(0 h間隙距離-24 h間隙距離)/0 h間隙距離×100%[11]。
1.3.4 蛋白免疫印跡法檢測SIRT1、NF-κB蛋白表達:用超聲波細胞破碎儀使細胞破碎,采用蛋白裂解液裂解細胞,收集細胞裂解液離心,上清液即為總蛋白,經凝膠電泳分離后,將蛋白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膜上,將膜放在5%脫脂奶粉溶液中封閉2 h,然后用鼠抗人SIRT1(1∶1 000)、NF-κB(1∶1 000)、β-actin(1∶1 000)一抗在4℃條件下孵育2 h,PBS緩沖液清洗3次,加入二抗孵育2 h,采用化學發光試劑并在凝膠成像系統上顯影SIRT1、NF-κB和β-actin的蛋白條帶,并分析結果。

2.1 各組肺癌H1975細胞存活率比較 與陰性對照組比較,京尼平苷各劑量組與陽性對照組細胞存活率顯著降低,且京尼平苷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P<0.05);京尼平苷高劑量組和陽性對照組細胞存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各組肺癌H1975細胞侵襲細胞數比較 與陰性對照組比較,京尼平苷各劑量組與陽性對照組侵襲細胞數顯著降低,且京尼平苷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P<0.05);京尼平苷高劑量組和陽性對照組侵襲細胞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圖1。

圖1 各組肺癌H1975細胞侵襲細胞數比較(結晶紫染色,×200,箭頭表示侵襲細胞)
2.3 各組肺癌H1975細胞遷移率比較 與陰性對照組比較,京尼平苷各劑量組與陽性對照組細胞遷移率顯著降低,且京尼平苷低劑量組>中劑量組>高劑量組(P<0.05);京尼平苷高劑量組和陽性對照組細胞遷移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圖2。

圖2 各組肺癌H1975細胞遷移率比較

表1 各組肺癌H1975細胞存活率、侵襲細胞數、細胞遷移率比較
2.4 各組肺癌H1975細胞SIRT1、NF-κB蛋白表達水平比較 與陰性對照組比較,京尼平苷各劑量組及陽性對照組SIRT1蛋白表達水平顯著升高,NF-κB蛋白表達水平顯著降低,且京尼平苷各劑量組隨劑量增加SIRT1蛋白表達水平升高,NF-κB蛋白表達水平降低(P<0.05);京尼平苷高劑量組和陽性對照組SIRT1、NF-κB蛋白表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圖3。

注: A.陰性對照組;B.京尼平苷低劑量組;C.京尼平苷中劑量組;D.京尼平苷高劑量組;E.陽性對照組

表2 各組肺癌H1975細胞SIRT1、NF-κB蛋白表達水平比較
肺癌仍然是全世界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12]。其中肺腺癌、鱗狀細胞癌和大細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病例的75%[13]。在中國,肺癌目前在所有癌癥中的發病率為第一位,同時也是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4]。
近50年來,在多個國家肺癌的發病率均呈上升趨勢,同時城市發病率高于農村,經濟較發達地區發病率較高[15]。由于臨床常規藥物治療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限制了肺癌的治療,因此了解和評價其具體作用機制,尋找有效的、安全的肺癌治療方法是一個迫切的問題。京尼平苷為一種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具有抗炎、鎮痛、止瀉、抑制胃酸分泌、治療軟組織損傷等功效[16]。有研究發現,京尼平苷對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其遷移水平[17]。本研究中選用的肺癌H1975細胞屬于肺腺癌細胞,結果發現,在給予京尼平苷干預后,可明顯抑制其增殖、遷移和侵襲水平,且隨著京尼平苷干預劑量的增加,其抑制效果更明顯,具有劑量—效應關系,表明京尼平苷對肺癌H1975細胞作用明顯,可能在肺癌的治療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SIRT1是sirtuin家族的一員,在哺乳動物細胞應激反應和細胞命運決定中起著重要作用,它能使核心組蛋白N端尾部的賴氨酸殘基脫乙酰,導致DNA卷曲,隨后轉錄降低[18-19]。最近的研究還表明,SIRT1在包括肺癌在內的多種癌細胞中低表達,并且SIRT1的表達可能通過與叉頭框蛋白O(FOXO)、B細胞淋巴瘤-2(Bcl-2)、腫瘤抑制因子p21、腫瘤抑制因子p53、蛋白激酶B(AKT)和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癥突變基因(ATM)的相互作用而與化療和放療的耐受性相關[20]。NF-κB是SIRT1的下游底物之一,NF-κB通過抗凋亡信號保護細胞免于死亡[21]。已有研究發現SIRT1和NF-κB的表達水平在多種腫瘤中均發生異常,其表達水平與腫瘤細胞的轉移水平密切相關[22-23]。在本研究中,探討了SIRT1通過SIRT1/NF-κB途徑調節肺癌H1975細胞的增殖和轉移。在陰性對照組中,SIRT1呈現低表達狀態,而SIRT1低表達可促進NF-κB的表達,從而導致NF-κB在肺癌H1975細胞中為高表達狀態,當給予京尼平苷干預后,SIRT1表達上調,NF-κB表達下降,同時結合肺癌H1975細胞存活率、侵襲力和遷移力的結果,發現其增殖、侵襲和轉移水平均受到抑制,因此推測京尼平苷可能通過SIRT1使組蛋白去乙酰化降低NF-κB的表達,從而導致肺癌H1975細胞免受NF-κB的抗凋亡作用,抑制肺癌H1975細胞的增殖,同時降低了肺癌H1975細胞的侵襲力和遷移力,達到降低腫瘤細胞轉移的風險。
綜上所述,京尼平苷可有效抑制肺癌H1975細胞的增殖和轉移,其作用效果與劑量密切相關,京尼平苷的抗增殖和轉移作用可能與調控SIRT1/NF-κB信號通路有關,可能通過促進SIRT1蛋白的表達來抑制其下游蛋白NF-κB的表達,從而抑制肺癌H1975細胞的增殖和轉移。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
楊謙: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論文撰寫;張軍:提出研究思路,分析試驗數據,論文審核;馬玉泉:實施研究過程,資料搜集整理,論文修改;譚雪敏:進行統計學分析,課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