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線學習為學習者提供了沒有時間限制、空間限制的學習環境,但也存在學習者持續學習興趣不強、易產生厭倦情緒、缺乏鼓勵與督促等缺點。教師為激發學習者產生積極的學業情緒可進行多方面的調整,本文對此展開探討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在線學習;學業情緒;教師行為
中圖分類號:G4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6-0-02
0 引言
在互聯網與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也在與時俱進地產生新的變化,教育也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有了新的實施途徑,可汗學院、慕課等網絡課程的出現,讓在線學習漸漸進入學習者的視野。在線學習因為其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成了終身學習者的熱門之選。成年人在離開學校之后也能進行完整的課程學習或通過微課進行知識點的單獨學習。突破時空限制的在線學習雖然更加便捷,但也會因缺乏教師的監督、同學的相互督促使學習者產生厭倦情緒或者難以堅持等負面學業情緒。因此,在這一特殊教學環境下,教師應該如何協助學習者產生積極學業情緒,減少消極學業情緒,成了網課、微課等在線課程制作應考慮的重點問題。
目前,國內宗陽、陳麗、鄭勤華、胡紅梅等通過收集分析遠程學習者的行為數據,計算學習者在在線學習平臺中發布的文字所體現出的情感傾向與學習行為數據,得出學習者的學業情緒與作業成績呈顯著正相關,并提出幾種會影響學習者學業情緒的行為[1]。林杰通過制作學習投入、學業情緒與學業自我效能的量表驗證了積極的學業情緒和小部分消極學業情緒能夠促進學習者的學習投入,積極的學業情緒能夠提升學習者的自信心,從而增強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也支撐起了學業情緒對學習投入的正面影響[2]。石茹對比了面授課堂與在線課堂中的大學生情緒并提出了相關建議[3]。湯詩華與朱祖林構建了情感權值詞典,從成年人在線學習的文本記錄語料中解析其情緒傾向及相關的影響因素[4]。國外,佩克倫首先提出學業情緒的概念,并建立模型指出影響學生控制價值評估體系的多種因素[5]。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學習者的學業情緒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在線學習環境下的學習者學業情緒的特征,探討促進積極學業情緒產生的方式,分析教學者如何在制作、運作在線課程時考慮學習者的學業情緒,以期為在線學習課程的發展提供建議。
1 學業情緒的特征及作用
1.1 學業情緒的特征
學業情緒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體會到的各種與學業活動相關的情緒的集合,有積極情緒,也有消極情緒,積極情緒和部分消極的情緒能夠對學習者的學習產生促進作用。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下,學習者會產生不同的學業情緒。俞國良等人將學習者在課堂學習中、日常課后作業過程中、考試過程中的情緒體驗均納入學業情緒的范圍內[6]。在新的在線學習環境下,學習者的學業情緒有著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新情況,需要改變思想,予以關注。學業情緒是動態變化的,因此教師可以影響學習者的學業情緒,以使學習者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1.2 學業情緒的作用
學業情緒能夠從多個層面對學習者產生影響。俞國良和董妍認為學業情緒作為非智力因素,與認知、動機相互作用決定了學習這種認知活動。積極的學業情緒能夠使學習者積極主動地接受知識,實踐知識,能夠培養學習者積極的求知態度,對于教師的教學也能夠積極配合,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習者的學習發展與心理發展都有益,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環[6]。佩克倫認為從學生的學業情緒中能夠看出學生自我調節能力的水平,能夠根據學業情緒預測學生的學習成績[5]。宗陽、陳麗、鄭勤華、胡紅梅等統計了在線學習者的論壇發言內容,發現學習者的學業情緒會影響到學習者的作業成績。
學習者的學業情緒也會影響學習投入從而影響學業成績,因為學習投入的程度能夠決定學習者的學習成績。林杰實驗驗證了大學生積極的學業情緒能帶來更高的學習投入,消極學業情緒與較少的學習投入相關聯;學習的自我效能感也和更高的學習投入相關聯,積極的學業情緒能增加學習者的自信心,增強自我效能感,使學習者更加投入[2]。高潔從社會認知論的視角提出,學業情緒作為心理環境的一種,和其他物理環境與心理環境一起對學習者的在線學習投入產生影響,并編制了量表。實驗進一步得出,消極的學業情緒對于學習者學習行為的影響更大,因此教師應該著重關注學習者的消極學業情緒,阻遏其對學習者學習行為產生負面影響[7]。
2 在線學習環境對學習者學業情緒的積極與消極影響
2.1 在線學習環境特征
在線學習是指在互聯網和各項前沿技術的輔助下構成的新環境中進行的學習。將技術作為學習的途徑,運用多媒體網絡學習資源,往往會構建一個網上學習社區或網絡技術平臺來進行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教學與交流。在線學習平臺能夠對學習者的相關學習數據進行實時記錄,能夠營造一對一的教學或課后輔導環境,也更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并且其教與學都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依據教學時師生是否同步可以分為直播課與錄播課(包括微課等),直播課中師生可以通過視頻、音頻及時溝通,而錄播課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并不是同時進行的,教師難以通過學生的反應調整教學,學生有疑問也不能及時提出,但給學生提供了思考與重復聽講的時間。
2.2 在線學習環境對學習者學業情緒的積極影響
在線學習環境的發展改變了傳統學校課堂學習的形式,學生不僅能被動接受知識,還能主動搜索相關信息。互聯網上有豐富的學習資料,對于一些較難實踐的實驗也可以在網上尋找模擬軟件來實現。
在傳統學校教學中,學習者和教師都需要同時處于同一空間中,但在在線學習環境中,學習者能夠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習者與教師的交流也不必同步。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在線學習環境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都得到了彰顯。
在線學習往往依靠某一學習平臺來實現,學習平臺能夠記錄學習者的學習進度,提供討論功能,學習者能夠重復播放重難點,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學習平臺能夠完整記錄學習者的線上學習行為,還能為學習者的學習評價提供依據,從而進行綜合性的評價,并對之后的學習行為進行指導。能夠實現學習者之間的互相留言討論,相比面對面的交流少了時空限制,為學習者提供了思考的時間。
2.3 在線學習環境對學習者學業情緒的消極影響
但在線學習也存在局限性,缺乏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直接溝通。不管是直播課還是錄播課,屏幕隔開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給直接的情感交流設置了障礙。教師難以直觀看到學生的課堂表現并作出提醒,學習者缺乏監督易產生懈怠,學習者之間無法面對面討論可能導致孤獨,產生困惑也難以第一時間表達出來。互聯網信息龐雜,學習者在搜索相關資料時難免被海量的數據淹沒,大量無關的資料會引起學習者煩躁等消極情緒。
在線學習環境缺乏實踐功能。知識的運用與實踐在在線學習環境中可以通過軟件進行模擬,但軟件的模擬與現實中親手操作存在較大的區別,想要增強成就感需要在做中不斷學習與鞏固。而缺乏實踐的學習容易導致學習者產生困惑、厭倦等消極學業情緒。
在線學習環境缺乏教師對教學環境的把控。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完全控制學習環境,能夠即時運用教學機制對教學行為進行調整,但在在線學習環境下,教師難以實時把控學生的情緒并及時進行調整。
在在線學習環境中,教師難以把握學習者的學習質量。沒有教師的面對面督促與眼神肢體交流,學習質量取決于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與自律能力,相比線下課堂,學生更容易走神而教師并不能及時發現甚至一直不會發現。
3 在線學習環境下教師、學習者和學習資料對學習者學業情緒的影響分析
互聯網與技術的發展讓知識不再局限于傳統課堂中,學習者在離開學校后也能接觸到系統完整的課程。在全新的學習環境中,學習者擁有更多的學習主動權,因此在線學習對于學習者的學業情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與學習者相隔兩地,往往在課程視頻中不能溝通,課后才能交流。在錄播課中,學習者感受不到教師的注視,需要一定的自覺性,更容易產生疲勞、厭倦。在直播課中,學習者能夠獲得被教師注視的感受,但在學習遇到困難與疑惑時,教師難以從眾多窗口中及時分辨出來,學習者需要更積極地發言提出疑問,或者根據筆記在課后與教師或其他學習者進行討論。
缺少了課堂環境的影響,學習者之間缺少了直接的交流,無法直接看到他人的學習進度以調整自己的學習速度,因此需要更多的自覺性與更強的自律能力。
在線學習環境有技術的幫助,相比傳統課堂可以提供更多種類的作業與實踐,也能傳遞更多的相關資料。例如用程序模擬化學實驗,既能保證安全,也能降低成本,還能讓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其中。
4 教師應對在線學習環境的創新舉措
4.1 理念創新
教師應識別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不同,不僅要在課程設計中從多方面考慮學習者的學業情緒,而且要增加與學習者的互動。教師情感會對學生的學業情緒產生影響,教師要重視自身的情緒管理與表達。宗陽、陳麗、鄭勤華、胡紅梅發現學習者的創作性行為能使學習者的實時學業情緒產生明顯波動[1],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在課程設計中加入各類能使學習者產生創作行為的任務與作業。因為消極的學業情緒對學習者學習投入的影響比積極的學業情緒更強烈,所以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習者的積極學業情緒,更要重視并引導調節學習者的消極情緒。
4.2 具體的應對方式
教師應認識到語氣的重要性。在線下學習環境中,學生能夠看見教師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因此,教師需要更加留意講授時言語中包含的情感,教師的情感傾向能夠影響學習者的學業情緒。教師需要在直播課的教學中更頻繁地鼓勵學生,在錄播課的課后多與學生交流,激發學習者的積極學業情緒,引導學習者轉換消極學業情緒。
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地改進教學設計,可以通過聯系時下熱點來增強教學趣味性,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加入指導學習者調節不良情緒方法的內容。
教師應該積極地回應學習者,在線學習常配備供師生、生生討論的論壇或聊天群組等,教師應關注學生討論的問題,及時回答學生的疑問,引導學生討論,促進學習者相互合作,提升學習者的學習滿意度,關注學習者言論中的情感傾向,對于過于亢奮或意志消沉的學習者要及時采取措施,了解情況,實施個性化的情緒支持。
教師應該布置具有創新性的作業,提升任務價值,任務價值能夠直接影響學習滿意度。在布置作業和討論主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習者的創作性行為,創作性的作業能使學習者思考并動手實踐,能給學習者帶來強烈的實時學業情緒。在平時作業、討論以及測驗中,學習者經過思考,體會到創作的成就感,能夠激發自身的積極學業情緒。
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重視評價的激勵作用,從多方面進行評價。在線學習平臺會對學習者的各項學習行為進行如實記錄,可以結合學習者的學習行為進行階段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評價主體也可以多元化,結合自評與小組互評,促進學習者形成學習的主體意識。
5 結語
在線學習的快速發展使得任何人都能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進行學習,然而缺少了限制也意味著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要求提高。學習者缺少了教室的環境與教師的注視,容易產生倦怠等消極情緒,因此在線學習環境下的學業情緒是值得注意的新問題。
本研究著眼于教師在在線學習環境下,對于學習者的學業情緒的感知與作為,實際上有很多研究提供了不同的學業情緒測量方式,例如自評、他評,或者通過面部識別等技術手段實現,它們都有著各自的優點與缺點,對于不同的學業情緒也有不同的調整方法,例如平臺預警等。
教師要重視在線學習環境與傳統課堂的區別,應展現積極的情感傾向激勵學習者,更新任務設計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積極與學習者討論交流,并組織學習者之間進行討論交流,促進學習者互相學習與合作。創新作業形式,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在日常討論、作業以及測驗中增加創造性的內容,引導學習者思考并實踐,增強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與自我效能感,從而激發學習者積極學業情緒,減少消極學業情緒。
參考文獻:
[1] 宗陽,陳麗,鄭勤華,等.基于在線學習行為數據的遠程學習者學業情緒分析研究[J].開放學習研究,2017,22(6):11-20.
[2] 林杰,劉衍玲,彭文波.大學生學業情緒與學習投入的關系:學業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中國特殊教育,2020(4):89-96.
[3] 石茹.交互質量知覺、動機信念與學習滿意度的關系研究:情緒的中介作用[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4] 湯詩華,朱祖林,畢磊,等.成人在線學業情緒測評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13(6):43-46,55,95.
[5] 賴因哈德·佩克倫,托馬斯·戈茨,沃爾夫拉姆·蒂茨.學業情緒對學生自主學習與成就的影響:定性與定量研究[J].教育中的情感,2002(37):91-105.
[6] 俞國良,董妍.學業情緒研究及其對學生發展的意義[J].教育研究,2005(10):39-43.
[7] 高潔.在線學業情緒對學習投入的影響——社會認知理論的視角[J].開放教育研究,2016,22(2):89-95.
作者簡介:肖君影(1997—),女,江蘇揚中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信息技術教育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