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融媒體中心,浙江 寧波 315000)
任何一則新聞都需要遵守新聞真實性的原則,這是新聞工作中最基本的準則。電視新聞中,無論是媒體平臺還是新聞主持都應該在新聞生產和傳播過程中確保信息內容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為受眾提供準確的信息,不誤導輿論。尤其是播音主持須對新聞內容進行準確地播報和描述,否則一個字的口誤都有可能導致新聞內容與原本的含義截然相反。因此,播音主持工作是將新聞內容傳遞給觀眾的最后一道把關,對新聞真實傳播具有重要作用。
電視新聞的內容類型較多,涉及到的領域十分廣泛。不同新聞內容的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采用不同的播報形式。比如對于科技類新聞內容多以嚴肅嚴謹的口吻播報,對于節日盛典的新聞內容多用輕快喜悅的語氣播報,例如蔣大為所唱的《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的就是奉化,奉化每年都會舉辦海峽兩岸桃花馬拉松,在處理這樣的新聞上,我們能看到的表達方式有“說”新聞、“聊”新聞、即時連線等等,融合新聞資訊、即時評論、記者連線等多樣化的節目單元,既豐富了節目內容,也讓節目的編排更加緊密。“說”是建立在新聞客觀和真實的基礎之上的,播音員用相對口語化、生活化的表達樣式,用平等、交流和輕松的狀態向觀眾傳達新聞資訊的方式。這種“說”的形式,將人際傳播的特點融入到大眾傳播的過程中,改變了單一的傳者中心的模式,滿足了受眾在接受過程中平等、輕松的心理訴求,使得信息的傳播效果更佳。因此,播音主持工作的水平極容易影響電視新聞的播報效果,主播需用恰當的語氣語調、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才能更好地傳播新聞信息內容,從而讓觀眾在新聞播報中與之產生情感共鳴,對新聞內容更加關注[1]。
電視新聞作為主流媒體,具有傳遞正能量,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義務。因此,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工作內容不僅僅是把新聞信息傳遞給受眾群體,有時還需要將符合主流價值觀的新聞評論分享給受眾,讓受眾可以在正確的價值引導下思考事件本質和討論有價值的信息,進而引導社會公眾的總體輿論風向,以及緩解部分新聞事件對公眾造成的不安情緒。
當前媒體時代發展環境多元化,新聞媒體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但媒體行業之間的競爭不僅體現在新舊媒體之間,也存在于各個傳統媒體之間和各個新媒體之間。目前不少媒體爭相尋求轉型發展,包括借助媒體融合共促新聞發展。從媒體迭代角度來看,電視新聞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媒體行業起步之初便一直致力研究的媒體道路。但隨著新媒體模式不斷更新,新媒體顯然更加符合當下受眾的使用需求,這對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從信息渠道分化角度來看,當前媒體時代出現了大量信息生產和分發平臺,各家媒體為了獲取互聯網流量紛紛搶占受眾注意力,電視新聞不再是人們接觸新聞的唯一渠道。從媒體技術來看,全媒體視野下更加注重利用信息技術來實現新聞的生產和傳播,提高新聞傳播的效率。各個媒體平臺之間不斷進行技術升級,提升自身競爭實力,促使整個行業競爭氛圍更加濃厚[2]。
當前媒體環境較為復雜多變,不僅有傳統的電視、報紙占據主流媒體的新聞渠道,也有依托互聯網技術產生的新媒體,多方發展構成了如今媒體時代的整體局勢。與此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移動客戶端成為人們接觸新聞媒體的又一途徑,不少媒體平臺為了綜合資源優勢,制定出融合發展的戰略目標。電視新聞媒體在此環境下艱難生存,新聞壟斷的局面早已一去不復返,其新聞分發傳播面被搶占,導致收視率大幅度下降。受眾也逐漸轉變獲取新聞的方式和途徑,對于新聞播音主持的依賴性不斷降低。究其背后本質,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已然不具備獨特性。盡管當前媒體平臺中出現了差異化的主持風格,但是電視新聞的播音主持似乎大部分仍然遵循傳統的形式,在主持方式上更加講究嚴肅認真,形式上缺少亮眼的創新。長此以往,受眾享受電視新聞的播報時缺少專屬的精神體驗和記憶點,甚至產生了視覺疲勞,這一現象不利于播音主持工作的長遠發展[3]。
隨著UGC 時代的到來,電視新聞所掌握的一部分話語權逐漸被公民話語占據,導致電視新聞的官方話語權被削弱。在這種情形之下,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工作也發生了變化,傳統的播音主持對社會公眾具有堅定的導向作用,具有較強的社會公信力,其播報的內容大多被受眾所重視且相信。然而,當前媒體時代受眾的注意力被分散,可以從微信、頭條等各個平臺獲取新聞資訊,不再受限于電視新聞的時空限制。同時,公民的新聞話語權擴大還體現在身處網絡中的網民言論表達自由更加便捷,發聲速度更快,遠遠超越了電視新聞所給予的話語權利。
如今的媒體時代是一個追求注意力經濟的時代,任何一個媒體都企圖搶占用戶的注意力來獲得較高的流量,從而賺取高額經濟利益。電視媒體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之下,也在不同道路上試探,尋求突破市場桎梏的良方。然而,電視新聞媒體總體表現用力過猛,其結果是不少播音主持工作拋棄專業性的質量把控,將節目重點放在人設浮夸、風格張揚等吸引人眼球的點上,導致節目的風格浮夸,缺少實質性的優質內容支撐,最終也無法吸引觀眾長期留存。
當前媒體時代,由于電視新聞播音主持工作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實踐性,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會對節目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播音主持工作的水平越來越受到重視。但面對媒體市場的高要求,電視新聞節目的主持人總體水平參差不齊,整體素養欠缺。一方面,部分播音主持工作者對于自身業務內容欠缺經驗積累,過度依賴專業課程中的理論知識,卻無法將專業知識與新聞實踐相結合,導致主持技能停滯不前,水平較差。另一方面,部分播音主持工作者固步自封,忽視了當前媒體環境的變化,未能及時調整自身播音主持形式和風格,而是一味地沿用傳統媒體中的語態風格,導致其主持風格不受年輕人的喜愛,流失掉大量受眾群體。
當前媒體發展競爭激烈,電視媒體發展需要從實際中洞察當前局勢,分辨自身發展方向,著力讓播音主持工作貼合觀眾心理。因此,電視新聞播音主持首先要轉變播報觀念,將單向的信息傳遞轉變為雙向的信息交流,強調新聞播報過程中的互動性,增加節目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具體來說,新聞主持工作要通過前期的話語風格定位、語言錘煉,對新聞播報預期有一定的事前準備,才能使得新聞播報效果符合觀眾的心理需求,甚至為觀眾帶去全新的體驗。
媒介技術發展日新月異,5G、AI 等信息技術陸續應用到媒體行業之中,促成媒體行業的技術升級,也為其開辟了新的發展方向。當前部分新媒體已經開始應用相關媒介技術創造新的媒介產品和服務,譬如進行機器人新聞生產、制作數據新聞等。面對技術應用的宏觀趨勢,電視媒體也應該看到信息技術的優勢,想新媒體行業融合學習,借鑒其勇于創新應用的一面。電視新聞的播音主持工作也應當充分應用互聯網技術,借助技術的力量實現新聞播報的形式轉變,比如在信息收集、生產過程中利用大數據技術,在節目呈現形式上嘗試利用5G 技術、直播技術等。總之,電視新聞中從事播音主持的工作者應當看清當前行業變化發展趨勢,善于利用新技術實現自身轉型目標,打造優質受歡迎的新聞節目。
我國電視媒體發展時間較早,且一直延續至今,期間也逐漸成為主流媒體入駐的平臺。盡管新媒體沖擊之下,電視媒體的發展受到了諸多限制,但電視媒體在品牌建設等方面仍然具有較強的體制優勢和資源優勢。電視新聞依托電視臺的背書,更加容易被社會公眾信任和關注,在受眾心中具有較高的公信力。同時,電視新聞節目背后也擁有著各大電視臺豐富的人脈資源,在媒體轉型過程中更能擴寬道路。憑借以上優勢,電視新聞可以著力打造節目的播音主持品牌效應,聚合多方資源和實力完成品牌化過程,讓新聞節目中主持人設、語言風格、畫面背景等成為節目獨特的品牌標識,從而提升節目的獨特性和趣味性,增強電視新聞與觀眾之間的連接。
電視新聞節目中播音主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節目的質量和長期發展,因此節目制作部門要對播音主持工作提起重視,研究其工作機制的可行性。然而,當前電視新聞節目的播音主持工作時常處于邊緣化,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造成主持工作與整體節目制作分離,主持效果不佳等情況。對此,相關部門應當組織專業的人員為播音主持工作健全體系,用規范化、制度化的工程流程引導播音主持工作更加完善。值得注意的是,播音主持工作不應當與其他制作部門的工作脫節,而是要將各部門負責的工作看作一個整體,提倡讓主持人深入到節目制作各個環節之中,通過與電視新聞節目制作人的交流、與采編人員的交流等了解新聞內容的內核,更加有利于新聞播報的情感互動。
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和形式在轉型過程容易受到傳統模式的影響,這時便需要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各部門通力合作,共商對策。當前電視新聞大多是依靠主持人口播的形式向觀眾傳播信息,因此主持人在節目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只有兼具專業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優秀主持人,才能夠以自身魅力吸引觀眾,進而帶領整個電視新聞節目走向輝煌,央視著名新聞主持人朱廣權便是一個案例,某段時間內朱廣權主持的新聞節目頻頻登上微博熱搜,網友們直呼其為“寶藏主持人”,原因在于朱廣權的新聞播報風格鮮明,酷愛單押,以幽默風趣的話語將新聞內容傳遞給觀眾,不僅讓觀眾能夠接收到重要信息,還能增強節目的趣味性,調動觀眾的情緒。朱廣權的新聞主持風格迅速出圈,但這一風格卻不是人人都能模仿,沒有專業的新聞業務能力和深厚的人文素養加持,就無法做出如此精彩的節目。因此,電視新聞播音主持的工作人員必須在專業能力上不斷加強,不僅可以進行訪學交流活動,也可以各部門之間開展專業茶話會,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提搞自身綜合素質。

當前媒體時代具有多元、融合、創新等特點,傳統的電視新聞在此媒體氛圍之下不僅感受到了壓力和挑戰,也激起了行業競爭意識,逐漸開始在播音主持等方面尋求突破轉型,建設符合新時代傳統媒體發展的工作體系。對于電視新聞媒體來說,播音主持是一個節目的靈魂和核心。電視新聞的傳統機制模式必須與時俱進,也更加需要加強播音主持工作的質量,打造出具有特色的電視新聞節目,讓播音主持工作與電視新聞整體工作相結合,展現各自的優勢所在,共同為節目生產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