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麗霏
(太原理工大學輕紡工程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為了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辨別能力,高校思政教育需要結合造型秀美典雅的傳統服飾以及所蘊含的文化價值內容,加強對傳統優秀服飾文化的宣傳和滲透。并且思政教育和傳統服飾文化教學的融合,有助于將優秀傳統服飾文化宣傳下去,提升思政教育的工作水平。
傳統服飾文化是經歷了幾千年的洗禮、沉淀而成的,其中還孕育著豐富多樣的美學內容,對于其思想內涵的培育和濃厚歷史價值的引導具有深遠意義。傳統服飾文化和服飾結構的表現特征有很多,不僅將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意境體現出來,還通過一些文質彬彬的傳統服飾文化之美,提升其發展的水平和效率。以傳統服飾文化中的漢服文化為例,在漢服文化發展中,不僅運用了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以及哲學觀點,更是通過漢服莊重、寬大飄逸的風格,讓其更好地受到儒家思想觀念的引導和熏陶,強調的是人與自然之間的融合。通過將傳統服飾文化中的哲學思想和理念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結合,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豐富的傳統文化精神和人文情懷。另外,吉祥圖案被廣泛的應用在傳統服飾當中,這也是重要表現和突出傳統民族文化的方法之一,有助于對其文化進行有效的傳承。傳統服飾在朝代的更迭嚴重,不僅融入不同時代的文化特色,也將不同時期的風俗特征、服飾典制方法融入進去。比如魏晉時期的漢服服飾具有自然飄灑的特征,而隋唐開放華麗的雍容華貴的服飾,又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體驗和感受。再如宋代端莊質樸的漢服服飾文化,這些服飾文化都毫不例外的將古人審美情趣和思想內涵表現出來,這給其思政教育的發展帶來積極意義。思政教育工作可以結合傳統服飾文化中的審美情趣、思想內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價值觀引導和熏陶,推動學生在學習期間形成良好的服飾文化理念和學習素養,增加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目前有許多大學生沒有形成成熟、完善的思想價值體系,這就需要學校在學生價值觀的塑造中,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引導,防止學生受到錯誤價值觀的誤導和影響。大學生在發展的過程中,其個人主義不僅會給社會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還會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缺少一種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加強對學生思政教育和個人理想信念的培育至關重要,而且傳統服飾文化中所蘊含的公平正直、端莊穩重等思想內涵,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自我修養。所以,將傳統服飾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間融合,對當代大學生的品質進行塑造、人格進行培養具有一定的價值和意義。還能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中。從當前情況來看,部分學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未能有效地滲透和融入傳統服飾文化,過于注重對學生個人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將其教學重點偏向于專業性教學,忽略對學生思政理論課教學和文化素養的培育。并且還有部分學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對傳統服飾文化的重視不足,依然運用傳統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方法開展相關工作,沒有深入挖掘傳統服飾文化對學生價值觀、思想內涵的引領作用,從而不利于促進傳統服飾文化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給學生的培養工作也會帶來很大難度和問題。
雖然許多思政教育工作者和教師有著自己的專供領域,通過自身的知識和技能來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思政內涵,但是還存在很多教師缺乏對傳統服飾文化學習和了解的問題。教師缺乏對傳統服飾文化中所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價值進行挖掘,沒有通過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和深刻內涵來培養學生。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很少有教師可以采用自身精讀典籍和反思的方式宣傳和學習傳統服飾文化,其思政教育工作也過于注重課本知識的教學,未能真正的將傳統服飾文化和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對于學生的傳統服飾文化理念和學習素養的培育工作效果不夠理想。在有關學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工作會議中,教育部門強調思政課教師需要通過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的幾項要求強化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文化水平。目前部分高校還存在缺少專業化融合教學隊伍的情況,部分教師沒有在思政教育中合理結合學生的思想意識變化情況,加大對學生傳統服飾文化學習興趣的培養。雖然喜歡和熱愛傳統服飾文化以及漢服文化的學生數量越來越多,但是卻缺少正確引導學生學習和了解各種各樣服飾文化的師資隊伍,其師資隊伍的力量相對薄弱,從而很難通過高質量的思政教育理論知識和傳統服飾文化教育內涵,完成學生的學習培養要求。所以,在新時期背景下,思政教師應該堅持適時而變、積極創新的原則,深刻分析和理解傳統服飾文化中蘊含的深刻價值,了解其中的精神內容,進而才能更好地將教學魅力和文化魅力結合,將教師最大的教學作用發揮出去。
高校思政教育和傳統服飾文化教學工作的融合,需要教師加強教學方式和內容的創新。當前傳統服飾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發展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教學方式不夠創新。教師還是運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理念,向學生滲透思政教育知識和內容。或者延續思政教育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文化理念的培養。未能全面結合傳統服飾文化中的深刻內涵、文化價值,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熏陶和培養。從而導致學生對于傳統服飾文化的了解不夠深入,其傳統服飾文化教學在思政教育課堂中缺失。傳統服飾文化中包含豐富多樣的思政教育知識,可以對學生進行正確價值觀的塑造和引領。而且很多服飾文化中還包含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對其中的服飾文化內涵進行挖掘,從而才能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現階段部分教師缺乏對傳統服飾文化內涵的有效挖掘,也沒有通過引入多樣化傳統服飾文化教育知識、資源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互聯網平臺中還蘊涵著豐富多樣的傳統服飾文化資源和教育素材,如果缺乏對其教學素材的挖掘,則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思想觀念和文化價值。
首先高校需要在教學工作中,強化對傳統服飾文化教育和發展工作的重視,從多角度出發,提升傳統服飾文化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水平。課堂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可以開設多姿多彩的傳統服飾文化課程,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服飾文化交流、互動等,從而拓寬學生學習的知識面,以及開闊學生學習的視野,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優秀傳統服飾文化的學習和發展中。其次,在傳統服飾文化的教學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加大傳統服飾文化的宣傳力度,將傳統服飾文化合理的滲透在思政教育的工作中,還要提升學生對傳統服飾文化自覺學習的意識和理念。同時,教師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傳統服飾文化內容引入課堂中,并通過與學生一起分析、互動交流等形式,培養學生在思政學習期間的良好文化理念和素質能力。最后,高校思政教育可以組織多樣化的傳統服飾文化交流、互動的活動,而且傳統服飾文化有很多,比如漢服服飾文化、民國時期服飾文化以及現代傳統服飾文化等。在教學期間,可以讓學生嘗試不同風格的服飾、著裝等,然后通過彼此交流、文化互動等形式,有效地提升思政教育以及傳統服飾文化教育的工作質量。
當前加強思政教育和傳統服飾文化之間的融合,是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的途徑。傳統服飾文化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更有助于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熏陶和引導。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引入傳統服飾文化教育,還能拉近民族文化和大學生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傳統服飾文化中還包含著我國儒家思想精神,在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時期,教師應該積極以思政教育工作為載體,加強優秀思想精神的宣傳和互動,還要結合傳統服飾文化發展的特征,組織思政教育實踐活動。比如舉辦傳統服飾文化演藝大賽,充分發揮教師對于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引導和帶動作用,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精神。在傳統服飾文化的應用中,為了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提升學生對傳統服飾文化的認知和了解,感受傳統服飾文化的獨特魅力。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積極組建和構成一支專業化的教學融合發展隊伍,還要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思想和品德缺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傳統服飾文化的學習當中,并且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學校在加強專業化教學隊伍的建設工作中,需要增加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專業化教學隊伍對傳統服飾文化的學習能力,讓其了解到思政教育工作滲透傳統服飾文化的重要性,還可以開展有關教師和傳統服飾文化研究工作者之間的交流活動、工作會議等,從多方面感受傳統服飾文化的內涵和思想,進而幫助教師更好地將知識應用到學生的培養當中。
在文化傳播發展多樣化的背景下,新媒體逐漸成為各國之間交流和思想學習的重要渠道,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注重對自媒體、其他教育視頻的有效應用,提升其思政教學質量。比如,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平臺,引導學生觀看包含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內涵的視頻、古裝劇。還可以運用自媒體打造各種各樣的傳統服飾文化微課堂、微講堂等,增強學生對傳統服飾文化內涵的解讀和服飾欣賞能力,增加教學工作的有效性。思政教育工作在開展中還可以將校園文化對于其教育融合發展的作用發揮出來,為學生營造一種傳統服飾文化學習的氛圍,也可以以傳統服飾文化為主線內容,組織一些演藝競賽和娛樂俱樂部等活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思政教師還要充分結合新媒體平臺,與學生之間進行文化的交流和溝通。還可以在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室、課堂環境中有效滲透校園文化或者傳統服飾文化內容,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為了提升傳統服飾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發展水平,思政教育和傳統服飾文化教學的融合可以通過強化傳統服飾文化發展重視、加強專業化教學隊伍建設、發揮校園文化引導作用等形式,提升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