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濱 管勇生
(河南農業大學,河南 鄭州 458000)
研究以武術進校園的影響因素為對象,以開封市禹王臺區李莊小學中武術進校園為調查對象,在2020 年8 月至2020 年11 月,對該學校的武術進校園工作有了基本了解。
1.文獻資料法。利用河南大學圖書館,以武術進校園、武術進校園推廣、武術進校園現狀、武術進校園實現路徑為關鍵詞,對相關文獻進行查閱,為研究的創作提供足夠的理論幫助。
2.問卷調查法。(1)問卷的設計。調查問卷本著簡明的原則,分別設計了《教師調查問卷》和《學生調查問卷》。從而了解李莊小學的教師生對武術進校園的看法和意見。
(2)問卷發放與回收。研究分別對開封市禹王臺區李莊小學的1 位校長、10 位全體教師和在70 多位全部學生中抽取53 位學生進行問卷發放,問卷的發放與回收皆采用面對面的形式進行。最后回收校長教師問卷11 份,回收率100%,回收學生問卷53 份,其中3 份為無效問卷,剩下50 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94.3%。
2020 年8 月至2020 年11 月,研究者在開封市禹王臺區李莊小學教學實習,實習過程中,對該學校的武術進校園工作有了基本了解通過對李莊小學的學生進行實地的觀察與走訪,了解日常武術進校園在李莊小學的開展現狀為目標的調查分析。
研究運用SPSS23.0 和EXCEL2007,對問卷所得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從而作為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保證數據的真實性。
對數據的演算以邏輯的排列,和對以往研究的學習與篩檢,對武術進校園的發展提出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1.教授武術內容調查分析
由表2-1 所示,當前學校所教授的武術內容為武術操,其次為其他,武術器械和武術段位制均沒有進行教授。由此可見,當前教師教授的武術內容比較單一,學生在學成之后,后期反復進行習練,課程內容枯燥乏味,不一提起學生的鍛煉興趣,不利于武術后期的可持續開展。

表2-1 教授武術內容一覽表
2.對于武術進校園活動開展情況調查分析
由表2-2 所示,當前在本校武術開展情況中,選擇“一學期不定時開展”的教師人數為2 人,所占比例18%;選擇“完全開展不了”的教師人數為9 人,所占比例為82%。可以看出,當前開封市禹王臺區李莊小學的武術開展情況并不樂觀。可以看出,當前學校雖然看展了武術進校園的活動,但是次數并不多,甚至較少,這樣會造成學生對武術只限于淺薄的了解階段,不能深入的了解武術。

表2-2 武術進校園活動開展次數一覽表(n=11)
3.場地設施情況調查分析

表2-3 場地設施情況一覽表
研究經過實地調查,當前該校只有一塊空地作為體育課室外活動場地,并沒有中小學體育配備標準中要求的至少1 塊田徑場,2 塊籃球場和一塊排球場地,場地設置的配備是展開體育鍛煉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場地設置的缺乏或者不合理也會阻礙武術很好地開展,并且不能在練習中保證學生安全。
4.武術進校園缺乏因素調查分析
如表2-4 所示,在武術進校園缺乏因素的分析中,選擇“專業場地”的為6 人,所占比例為54%;選擇“師資力量”有7 人,所占比例為62%;選擇“家長認可”有1 人,所占比例為9%;選擇“政府支持”的有3 人,所占比例為27%。由此可見,當前缺乏因素中,師資力量和專業場地為影響武術進校園的主要缺乏因素。

表2-4 武術進校園缺乏因素調查分析一覽表(n=11)
教師是學校活動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活動展開的必不可少的因素。經了解,當前該小學擁有11 位教師,其中體育教師只有1 位,而且該教師的體育專業為田徑專業,這樣就不能滿足武術進校園的基本條件,致使武術不能在校園里開展起來。專業場地是武術進校園開展中的物質條件,雖然武術的習練對場地的要求不大,但是充足和專業的場地,會更好地促進武術進校園的步伐。
5.影響學生學習武術的原因調查分析
據調查分析所示,選擇“資金問題”為5 人,所占比例為45%;選擇“家長的阻礙”的為2 人,所占比例為18%;選擇“師資短缺”為10 人,所占比例為91%;選擇“場地匱乏”的6 人,所占比例為54%;選擇“器材不全”為3 人,所占比例為27%;選擇“個人興趣”為1 人,所占比例為9%;選擇“從未涉獵”為1 人,所占比例為9%。從數據中可以看出,以50%為分界點,當前影響學生學習武術的主要原因依次為師資缺乏,場地匱乏和資金問題。
由調查發現,當前學生在選擇體育鍛煉項目中,選擇“球類運動”的為33 人,所占比例66%;選擇“跑步”的為42 人,所占比例為84%;選擇“健身”的為9 人,所占比例18%;選擇“游泳”的為2 人,所占比例為4%;選擇“武術”的為6 人,所占比例為12%;選擇“其他”的為10 人,所占比例為20%。從數據可以看出,當前學生參與的體育鍛煉中,進行球類運動和跑步運動的人數最多,進行健身、游泳和武術鍛煉的人數不多,但武術相比于游泳等其他項目占比稍多,說明武術運動還是具備發展前途的。
1.對于武術作用的認知調查分析
經調查發現,在對武術作用認知的選擇中,選擇“強身健體,防身自衛”的人數為40 人,所占比例為80%;選擇“滿足個人”的人數為5 人,所占比例為10%;選擇“掌握一項技能”的人數為13 人,所占比例為26%;選擇“鍛煉意志,陶冶情操”的人數為24 人,所占比例為48%;選擇“緩解學習壓力”的人數為2 人,所占比例為4%;選擇“其他”的人數為1 人,所占比例為2%。從數據分析看出,對于武術作用的認知中,大多學生認為武術具有強身健體,防身自衛和鍛煉意志,陶冶情操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武術作用正確的認知。
1.缺乏專業教師的加入。現在的中小學體育老師多為田徑專業或者球類專業,李莊小學中唯一一位體育教師為田徑專業,因此就算當前開展武術進校園活動,開展相關的武術課程,但沒有武術專業教師的指導,導致學生在武術練習中出現動作變形或者扭傷,也不利于武術在校園的推廣。
2.內容形式單一,導致課程枯燥乏味。現階段學校實施武術進校園的內容都是以武術操的類型開展的,因為武術操內容較少,形式簡單,學校內的體育老師也容易掌握,就導致了武術進校園的內容單一化。但是如果在學生已很好地掌握武術操后,后期也一直進行武術操的鞏固練習,長期下來會導致課程枯燥乏味,學生對于武術出來武術操以外,并沒有關于其他武術項目的了解,不能很好地弘揚武術,提高學生對武術的熱情。
3.場地設施的匱乏,不能保證學生安全。場地設施是活動和課程開展的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場地設施的匱乏,也就不能為武術在校園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活動場所,不能保證學生在武術在鍛煉中的安全。
4.武術進校園可持續性問題。根據調查表明,武術進校園的開展大多是因為某一項目而短暫的進行開展,一旦學生掌握后,武術進校園也就意味著結束。就比如學習一套武術操,教學完畢后就沒有后續。此種情況不利于武術進校園的后續發展,不利于武術在校園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不能很好地進行武術推廣和傳播傳承武術。
1.引進專業人才,進行專業指導。提高師資力量至關重要,沒有專業老師可以自己培訓或是外聘。一般的體育老師有經過專業的院校學習,肢體能力還是很強的,只要經過培訓就可以掌握。或者直接應聘武術專業的體育老師。另外外聘也是一種方式,任何當地一般都有武術協會,可以向他們請進校園進行教學,也可以聯合開展武術興趣班,或者走武術特色學校的路徑。
2.豐富武術內容,形成多元化武術的形式。武術博大精深,種類繁多,其實武術中也存在簡單的基本拳法或器械,可以從這一方面入手,使武術進校園多元化豐富武術進校園的內容。
3.完善場地設施,保證學生安全。學校應完善場地設施,武術雖然對場地設施要求不大,但一方面武術中存在各種踢腿和騰空動作,另一方面小學階段的學生骨骼發展不完全,骨骼在強烈沖擊下可能導致變形,因此在武術習練時最好在土地平軟的地面上活動,避免學生在習練時由于地面不平整或者地面太硬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下受傷。
4.促進武術進校園可持續性發展。一方面,學校可以在武術進校園之前制定相關短期和長期發展方案,使短期方案與長期方案相結合,保證武術進校園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可以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專門學習與業余活動相結合,解決武術進校園的可持續性問題,并且定期在學校舉行小型的比賽,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