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建
(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北京 100093)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今后我國農業農村的工作重點和發展方向。干部培養尤其是農村基層干部培養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鶎愚r村干部隊伍素質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推動農村的穩定發展,對各項惠農政策的落實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對我國農村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關鍵是人才的培養,因此,要對農村干部的培養、配備和使用高濃度重視起來,培養一支對農民、農村和農業充滿愛心的“三農”工作隊伍,加強對農村基層干部的政策宣傳和專業知識的培訓,提升農村基層干部對“三農”服務的指導能力。近幾年,我國在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素質提升方面作出了較大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我國農村基層干部培養中還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本文探究了農村基層干部素質提升的策略,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干部的培養提供一定的參考[1]。
1.有利于維護農村穩定,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提供和諧環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前提就是要維持穩定。農村基礎干部肩負著維護農村穩定和諧的重要責任,同時這也是每一位農村基層干部的基本職責。培養優秀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對農村各項職能部門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使農民與農村、農民與企業、農民與政府之間的各種沖突與矛盾得到化解,同時還能美化農村,提升農村農民的生活質量,為農村的發展創造更加和諧安寧的環境。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將優秀人才、資金、項目以及產業吸引到農村,讓更多的勞動者和建設者投入到鄉村振興戰略中去。
2.有利于提高法治水平,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法制保障。
農村繼承干部必須堅持依法實施相處振興戰略的基本原則。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自治、法治、德治的鄉村治理的新思想,其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原則和重要途徑是法治。通過加強鄉村基層干部的法制教育和學習,豐富其法律知識,有利于農村管理法治化水平的提高。通過對法律和法制觀念的宣傳,能夠幫助改變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對農村治理工作中落實法制觀念具有促進作用。同時,加強農村基層干部的法治觀念,還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的法治水平能夠促進相處振興戰略中相處文明、治理建設效率的提高。
1.善學習。
首先,要認真學習“三農”的重要講話,學習經濟建設理論,解讀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提出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發展理念和要求,比如,城鄉融合發展的思想、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思想、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思想等。讓農村基層干部學習這些思想,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理論前提,同時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重要思想保障。另外,農村基層干部隊伍還要對農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有充分的了解,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農業生產經營技術和現代經營管理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農村基層干部對當地的發展情況有充分的了解,根據實際的發展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措施,這就要求農村基層干部必須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技術,將正確解讀鄉村振興戰略作為重要基礎,做好農村發展的宏觀調控,制定出相關的措施。
2.能力強。
作為農村基層干部,還應該具備較強的領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能力。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人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不僅要培養新型的職業農民,更重要的是要構建一支優秀的、懂得農業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首先,農村基層干部要具備為農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其次,要具備組織發展經濟的能力,農村基礎干部要扎住機遇,堅持以發展為中心,還要具有發展的眼光和思路。最后,作為農村基層干部,必須要具備依法辦事的能力,將依法辦事作為提高干部領導水平的重要內容,并將其落實到各方面工作中去。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一支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頑強的創新能力、勇于擔當、相互協作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并能夠帶領群眾共同進步。但是,當前,還有一部分農村基層干部并沒有將鄉村振興戰略和“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重大戰略聯系起來,對鄉村振興這一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環節沒有足夠的認識。自然,還有一部分農村基層干部在學習方面沒有足夠的主動性,不能夠充分了解國家政策,導致農村基層干部說服教育工作不到位。另外,農村基層干部缺乏服務群眾的意識,不能有效的監督與群眾利益有關的事情,群眾的正當權益并不能得到應有的維護。還有部分農村基層干部視野狹窄,工作方法比較單一,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夠創新,在村莊發展的問題上,仍然習慣延續傳統的經驗、辦法來解決新的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一支具有優秀品質并且結構合理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從當前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來看,還存在結構不合理、品質參差不齊的情況。在年齡結構分布方面,在我城市和城市集群和發展的背景下,聚集著我國的二、三產業,有許多青年農民長期在外地經商務工,農村嚴重缺乏新生力量,大量青壯年的移民造成農村基層干部組織出現嚴重的黨員干部人員年齡偏大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農村基層干部后備力量不足,農村基層干部組織急需補充年富力強、勇于擔當的青年干部。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都是通過多次村級組織換屆選舉產生的,其文化結構也在逐漸優化,總體水平也不斷提高,但從整體上來看還不夠理想。據有關資料顯示,在2017年底,我國農村基層黨員組織書記約有54.4 萬人,但大專及以上學歷的黨員僅有大約17.4%。很明顯,和全國人口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平均水平相比,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這一特定群體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數要高出很多,人才水平的結構和層次與當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并不相符,農村人才流失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導致農村出現“荒蕪化”現象,嚴重缺乏既懂農業、經營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農村基層黨組織對鄉村振興的引領作用被極大地削弱[2]。
首先,加強農村基層干部的學習,就是加強其政治理論學習。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來武裝農村基層干部的頭腦,還要積極組織村干部參與教育活動,發揮遠程教育網絡平臺的重要作用,可以通過黨課、討論、網上授課等形式,圍繞“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增強農村基層干部的責任意識,逐漸培養他們為人民服務和奉獻的意識,促使農村基層干部熱愛農村事業,讓他們更加關心農民的生活和農業的發展。其次,還要加強農村基層干部業務能力的培訓,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出一支既懂農業、經營,還懂得如何經營管理的全能型干部隊伍。還要注重對農村基層干部農業技術應用、現代管理理念和新的經營模式等方面的培訓,根據村莊的實際情況,來開設招商引資和環境保護等專題培訓,滿足鄉村振興戰略中產業興旺和生態宜居的續期。最后,還要鼓勵農村干部主動投入到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去,可以通過知識競賽和農技創新比賽等形式,為農民提供更多交流經驗的機會,以提高群眾的農業生產經營技能。還可以組織村干部外出考察學習,拓寬他們的思路,改變傳統的觀念,學習發達地區的生產經營模式,學習新的本領。還要對農村基層干部進行針對性地培訓,并且還要進行定時測評,促進培訓學習效果的提升[3]。
1.優化干部的年齡結構。
在農村基層工作中,保證工作能夠順利實施的關鍵是建立一支科學、合理、完整的干部隊伍,也是在農村落實和推動黨的仿真政策的客觀需求。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的改善,首先要優化干部的年齡結構。這就需要破除唯年齡、資歷傾向,鼓勵不拘一格,選拔一批優秀的年輕人才。對于表現突出,取得優秀成績的年輕干部,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的提拔和任用。然后將選拔出來的年輕干部進行培養,使農村基層干部人才隊伍得到優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干部隊伍年齡段組成比例的設定時,要注意其合理性,對不同年齡段的優秀干部進行科學安排,不僅要注重干部的“年輕化”,還要能夠體現出干部隊伍“老中青”模式的合理搭配,將各個年齡段干部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保證農村建設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2.優化干部的學歷結構。
在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中,學歷結構的優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開展干部學歷提升工程,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推進相處振興戰略培養一批高學歷的人才。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的學歷,有利于將他們培養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的貢獻者、科技興農的領頭人,同時還能促進鄉村振興工作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的學歷,能夠提高其整體的綜合素質。讓農村基層干部接受正規化的學習,讓加強對農村使用科學技術方面的學習,提高他們利用科學發展觀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他們領導和指導農村工作的能力。農村基層干部學歷的提升,有利于提升農村基層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當前農村的發展形勢有更深刻的認識,對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具有鞏固作用。另外,還能使農村基層干部提高自身的大局意識、發展意識和服務意識,有利于農村基層干部卒子凝聚力和戰斗力的提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4]。
3.優化干部類型結構。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基層干部類型結構的優化必須要進一步拓寬選拔人才的視野,努力堅持以事擇人的原則,從多個渠道和領域選拔不同類別的干部。選拔人才視野的進一步拓寬,要勇于打破地域、行業、身份等界限,將內部選拔和外部引進相互結合,積極探索一種新型的優秀人才交流任職模式,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加入到農村基層干部組織中去,為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下,我國“三農”問題得到了初步解決,但是,好的政策是在好的干部隊伍基礎上得以落實的。就當前而言,我國農村基層干部隊伍還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必須嚴格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加強對農村基礎干部的思想建設和技能培訓,使得我國農村基層干部隊伍結構實現不斷優化,促使農村基層干部解決各種問題的能力,將干部的工作熱情激發出來,建設專業性較強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