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筱笛
【摘要]伴隨著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的提升,更多的家長開始對學前教育不斷的重視起來。學前教育是幼兒受教育的初步階段,其對幼兒的成長十分關鍵,因此幼兒園對于幼兒而言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幼兒園與社區有效的結合成為發展的趨勢,本文針對社區幼兒園建筑設計展開了相關研究,以供于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社區幼兒園;建筑設計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8.007
根據新形勢下的具體要求,在展開社區幼兒園設計的過程中,必須把建筑設計與社區環境有效的融合,讓幼兒園能夠與周邊環境實現和諧。在建設中要對社區中的配套設施有效的加以利用,從而構成共同的服務體系,并推動幼兒園活動的順利開展。
一、社區幼兒園建筑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環境較為復雜
針對幼兒園建筑的使用特點和幼兒園的安全性進行思考,園區需要建立在環境無污染以及安全、獨立的場地。可是社區幼兒園包含于社區的整體規劃中,難免其與社區形成干擾。具體表現為:園區入口不具備緩沖空間,在上下學時段存在安全隱患,交通流線缺乏合理規劃等等。另外,室外活動場所屬于開放式的空間,幼兒在進行活動時發出的噪音給社區環境造成干擾,雜亂的外部環境無法保證幼兒的安全[1]。
(二)空間選址存在著眾多限制條件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居住社區也體現出了高樓層、高容積率以及低密度的發展方向,幼兒園一般是社區的附屬建筑。大部分情況,良好的空間位置以及日照資源都歸于住宅用地,幼兒園的用地十分有限,通常處于社區的邊緣地帶。并且供開發利用的面積十分少,另外,考慮到安全問題,還需要加強住宅小區的封閉性,這讓幼兒園很難融進社區,讓社區生活很難實現良好的體驗感。
二、新形勢下社區幼兒園建筑設計
(一)園區交往空間設計
在園區交往空間的設計中,需要從如下幾方面展開:其一,將外廊交通空間進行有效的運用,結合幼兒園的使用特征,對空間進行設計,讓空間的尺度相應的降低,就是結合幼兒的身體生長特點進行設計,還需要設計出灰空間,讓設計內容更加具有感染力。其二,對走廊空間進行優化,在設計的過程中,將自然光科學的引進,還可以設計在室內布置人造景觀,讓走廊空間更具豐富性。其三,將屋頂空間有效的運用起來,關于幼兒園的屋頂可設置為幼兒的活動區,倘若活動場地有限,就可以設計分班形式的活動區,達到節省地面空間的目的。值得關注的是,在設計屋頂空間的過程中,必須對其安全性加以重視,從而促進幼兒活動的有效開展[2]。
(二)幼兒生活單元空間設計
在幼兒單元空間設計中,需要注重如下幾方面:第一,因為當前社區幼兒園大部分屬于全日制幼兒園,寢室空間作為幼兒午休場所。所以要在采光及通風的基礎上,選擇安靜的區域設置為寢室空間,如此能夠保證幼兒獲得充分的休息。第二,在設計活動室空間時,要讓空間內容具有可變性,可借助燈光以及家具的不同實現空間設計。在進行設計時還要將角落列入設計中,比如設計成圖書角以及玩具角等,從而讓空間都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第三,由于寢室能夠利用的時間相對少,就可將寢室與活動室有效的合并,從而擴大幼兒的活動區域,還可運用簡易小床,不使用時將其置于角落。
(三)建筑細部設計
將建筑細部結構設計做好也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需要對建筑設計進行合理控制,其中包含建筑物體量、建筑高度、建筑布局等,從而讓幼兒園設計更加科學。
(四)室外活動場所設計
在設計室外活動場所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如下幾方面:其一,保證場地陽光的充沛,在進行設計前要依托于勘察資料,選擇光照充沛的區域當作戶外活動場所,倘若缺乏此種位置,就可以將活動場所設置在屋頂。其二,在進行空間設計時,要讓活動場所具有更加豐富的內容,比如可以設計沙灘、跑道等,從而讓室外活動空間更加符合幼兒的需求[3]。
(五)對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特征加以考慮
據有關研究,3歲以內的幼兒,主要通過觸摸對外界進行探索,此階段的幼兒有著極強的模仿力,其思維正處于逐漸形成中。4至5歲的兒童,他們的好奇心十分強,并且探索的欲望也十分強,對未知領域的探索非常積極,十分容易在童話故事的作用下,來幻想這個世界。6至8歲的幼兒具有極強的創造性,在成長中不斷的提高行動力。根據如上分析,為促進幼兒發展,在設計幼兒園建筑設計中,需要科學的構建空間環境,對幼兒的心理特點加以思考,讓幼兒能夠盡情的進行探索。例如:將幼兒喜愛的童話故事當作幼兒園建筑設計的重點內容,營造學習的氛圍,讓幼兒能夠進行自主學習,并能夠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與此同時,對幼兒心理和行為特點進行研究,了解幼兒喜歡的形狀及色彩,為幼兒布置符合幼兒需要的活動空間,能夠讓幼兒想象力的優點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從而推動幼兒更加健康的發展。
(六)合理利用社區開放教育資源
對于目前社區幼兒園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戶外活動空間十分單一,就可以有效的利用社區實現教育資源開放。教育專家針對幼兒教育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將家庭、幼兒園和社區有效的結合進行教育,能夠讓幼兒教育的實效性進一步提升,給幼兒的成長營造了優質的外部空間。對此,在新形勢下對社區幼兒園進行設計時,需要對社區資源運用加以重視。如:憑借社區對教育場地進行開放,時常開展公益性的親子活動,讓家長也能夠融進幼兒的學習中,通過各種活動達到學前教育的目的,推動幼兒相互間的交流,讓幼兒的情感更加豐富,生活更加多彩。社區與幼兒園的良好互動,增進了人們相互之間溝通,從而創造更加和諧的氛圍[4]。
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的環境中,對社區幼兒園建筑設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于此,就需要根據相關設計規范,運用科學的設計模式對社區幼兒園進行設計,不但能夠讓幼兒園設計應用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有效的促進了社區建筑的整體性,從而讓幼兒能夠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仇艷.新形勢下社區幼兒園建筑設計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20,No.594(33):82+94.
[2]柯宣進.淺析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幼兒園的安全工作[J].家教世界,2019,(4):42-43.
[3]吳銳,陳桐.幼兒園建筑設計前期調研分析[J].福建質量管理,2019,(5):213-213.
[4]周鵬.新時期背景下幼兒園室內環境設計研究[J].大眾標準化,2020,No.320(9):134-135.
(本文作者單位為貴陽建筑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建設科學綜合院),貴州貴陽,55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