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杰

VR/AR產業在未來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圖/中新
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畢業生無法在去年春天參加正常的畢業典禮。但100多位學生卻想到一個頗有創意的解決方案——他們花了兩個月時間,在游戲《我的世界》中重建了校園,包括100多棟重要的建筑。雖然使用虛擬的游戲界面,但是許多細節又無比真實:涌入體育場的卡通人物,在屏幕之外都能對應到真實的學生,發言致辭的也是現實中的伯克利分校校長,每個學生在游戲中把帽子拋向了高空。
這場典禮嘗試打破現實與虛擬世界的邊界,但是,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元宇宙,極客提出的理想虛擬世界,更有沉浸感、更包羅萬象。元宇宙(Metaverse),由Meta(超越)+Universe(宇宙)兩部分組成,出自科幻小說作家尼爾·斯蒂芬森于1992年出版的小說《雪崩》。書中,主人公戴上目鏡和耳機,連接電腦,就能進入一個虛構空間。它平行于現實世界,卻有一套相似的運作規則——土地可以開發,做生意需要錢和許可證,人們在這個世界有分身,娛樂、交易、生活。
《頭號玩家》中的游戲平臺“綠洲”,至今被許多人認為最貼近元宇宙的樣本。幾年前,這個概念還只是停留在電影中,從去年起,科技圈和資本圈開始認真思考,如何將這個“新世界”搬進現實。
今年3月,美國游戲公司Roblox上市,當天股價暴漲54%,市值超過400億美元,它在招股書中提到“元宇宙正在實現”,意外引爆美國科技圈,成為最炙手可熱的名詞。7月,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稱,要在5年內把Facebook打造成一個元宇宙企業。國內也掀起了元宇宙熱潮,資本紛紛押注元宇宙。如今,“綠洲”到底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2020年1月,美國風險投資人馬修·鮑爾發表了一篇業內頗為流行的文章,詳細解釋何為元宇宙。他認為,元宇宙不僅僅是一個虛擬空間、虛擬經濟、一款游戲或者UGC(用戶創造內容)平臺,元宇宙中有一個始終在線的實時世界,有無限量的人們可以同時參與其中,有完整運行的經濟,是跨越實體和數字的世界。
隨著Roblox上市引發的關注,不少公司決定把元宇宙當成發展目標。今年5月,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稱,公司正在努力打造一個“企業版元宇宙”。7月,美國游戲公司Epic Games表示,已籌集10億美元資金,將用于元宇宙。全球芯片巨頭英偉達也開放實時仿真和協作平臺Omniverse,用于探索元宇宙。
元宇宙熱潮很快傳導至中國。國內VR公司NOLO(北京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張道寧注意到,近半年,國內游戲領域、VR硬件領域以及一些社交應用和互聯網公司,討論元宇宙最頻繁。有報道稱,五源資本有三個團隊在看元宇宙領域,是目前純財務VC中最激進的一家,紅杉資本內部定下KPI,今年內要投50家元宇宙游戲公司。
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清華新媒”)近期發布的《2020-2021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提到,從全球搜索熱度看來,亞洲國家對的元宇宙的關注度頗高,中國的搜索量排名第一,其次是韓國、新加坡。
《報告》主筆之一、清華大學博士后王儒西發現,相較于《雪崩》里的定義,如今大家強調的元宇宙概念有兩處更新,更強調虛實結合,更注重UGC。“虛實融合的新理念,一是技術上可行了,二是可以有更多玩法,帶來新的商業應用場景。因此,元宇宙對虛實融合的強調,讓科技圈受到鼓舞。”王儒西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
引爆元宇宙概念的Roblox,是一款面向兒童的多人在線游戲創作平臺,孩子可以在其中自由創作、互動和探索。王儒西認為,這款游戲最大的特色之一是用戶主導的生態,平臺上的游戲都是玩家自制,用戶不再是被動的消費者,也是內容生產者,而且消費者之間也存在很強的社交屬性。Roblox主打Metaverse,很多人因此覺得元宇宙可行,可以打破互聯網行業的現狀。
某種程度上,元宇宙走紅,也透出資本和互聯網企業的焦慮。“目前移動互聯網傳統的內容已經飽和,過去無論游戲或是互聯網廠商,都是限定場景內容讓用戶體驗。但是抖音的模式已經證明,用戶擁有自主權去創造內容,肯定是未來的趨勢。而元宇宙的UGC特性以及擁有無限延續性,會吸引更多用戶的時間和注意力,這對互聯網企業有著巨大誘惑。”華西證券分析師劉澤晶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元宇宙的支持者認為,這個虛擬世界或許暗藏互聯網轉型的密碼,大家不愿錯過這個機會。易凱資本的元宇宙研究報告指出,元宇宙可以在用戶規模、人均使用時長和人均付費方面帶來量級上的提升,從而創造出比移動互聯網還要巨大的商業價值。
不過,在一些研究者看來,當下中國的元宇宙熱已然出現泡沫。清華新媒博士向安玲和團隊關注著百度搜索數據,9月8日這天,25只元宇宙的概念股瘋漲,股市的強波動帶動了輿論非理性的關注——“元宇宙”單日搜索次數接近9萬次,上漲了近100倍。隨后,深交所對部分公司發關注函。
向安玲注意到,一級市場上,元宇宙也存在一定泡沫。今年以來,元宇宙成為了一些VR/AR科技公司、游戲公司吸引風投的抓手,聲稱在做元宇宙,但其實只是冰山一角,或是配套技術,希望通過概念化的包裝去吸引投資人,而投資人深諳資本市場的套路,也需要這種新的概念去炒作新風口。不過她認為,需要更理性看待這個泡沫,某種程度上這是技術發展早期的概念與模式創新,任何技術的發展都是一個去泡沫的過程。
即便沒有“元宇宙”這個概念,伴隨5G、大數據、AI的發展,虛擬與現實結合的趨勢已不可阻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