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穎
(黑龍江財經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國際金融課程是金融學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也是會計學、國際貿易、國際商務等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課程內容廣泛,理論較深,實務內容較為復雜,學生在學生中困難較大,期末考試不及率較高。對外匯交易教學實踐教學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研究,總結了一些教學的經驗,以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吸收所學內容。
外匯交易就是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進行交換。廣泛地存在于外貿、國際旅游、留學、國際投資等活動中。外匯交易是國際金融課程的第三章,本章內容是全課程重難點內容之一,難度較大,學生學習普遍感覺困難,有的同學聽不懂,學不會,有的同學聽得懂,不會動手做題。外匯交易按照交割時間的不同可以分為即期外匯交易和遠期外匯交易。即期外匯交易在兩個營業日內完成交割,遠期外匯交易是預先簽訂交易合約,在未來約定的日期完成交割。這兩種交易方式廣泛應用到各種外匯交易活動中。
套期保值是指預計將來某一時間要支付或收入一筆外匯時,買入或賣出同等金額的遠期外匯,以避免風險的交易行為[1]。同學們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具體來說,遇到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容易將套期保值與套利和套匯混淆不清,另一個問題是在何時買入套期保值或賣出套期保值,容易模糊。
突破這兩個問題的起點,是明確主體在經濟活動中,參與外匯交易的目的,然后結合主體的經濟活動,分析套期保值者如何操作,達到套期保值目的。例如在外貿活動中,進口商可能為了避免未來外匯匯上升而給自己帶來損失,運用風險對沖的原理,可以提前購入遠期外匯的操作,達到
規避風險的目的,那么這種行為,就是套期保值。在教學中,重點強調套期保值的目的是規避風險,這與套匯和套利獲取盈利的目的截然不同。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套期保值的目的,需要結合外貿活動的具體業務進行教學,分析如何操作對企業有利,學生總結出買入套期保值或賣出套保值的實務操作方法。
在突破套期保值問題的教學難點上,主要將案例教學法與討論教學法相結合展開教學活動。以往傳統講授法教學,主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知識問題闡述清楚,學生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學習效果不理想。而案例教學法具有直觀、典型、實踐性強的優點;討論教學法具有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獨立思維能力的優點,應用之后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具體應用如下:
案例教學法的關鍵是案例的典型性,第一步引入典型教學案例。例如×年×月×日美國外匯市場行情為即期匯率GBP/USD=1.3105-1.3115,三個月掉期率13/17。假定美國進口商從英國進口價值200萬英鎊的貨物,3個月后付英鎊。若美國進口商預測3個月后英鎊兌美元升值到1.4105-1.4115。第二步,結合案例,運用討論法,討論“如不保值,美國進口商損失多少?如何做套期保值?”第三步,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
在這個案例中,美國進口商由于進口貨物,而向對方支付英鎊,因此,他可以有三種兌換英鎊的方式,第一種,如圖所示“1.當日即期兌換200萬英鎊”,需要1.3115美元×200萬英鎊=262.3萬美元;第二種,如圖所示“3個月后即期兌換200萬英鎊”,需要1.4115美元×200萬=282.3萬美元;第三種,如圖所示“當日簽訂購入200萬英鎊遠期外匯合約……3個月后進行遠期英鎊交割”,需要(1.3115+0.017)美元×200萬=265.7萬美元。
第二步,結合以上案例,運用討論法,啟發學生針對這三種做法,分析各自對美國進口商有怎樣的影響。討論的結果是第三種做法和第一種做法對比,美國進口商如不保值,美國進口商損失282.3-262.3=20萬美元。如果采用第三種做法,簽訂購入200萬英鎊遠期外匯合約,則可以減少損失282.3-265.7=16.6萬美元,通過買入套期保值,進行風險對沖,從而規避美國進口商而面臨的外匯風險。
最后,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深刻理解美國進口商“如不保值,美國進口商損失多少?如何做套期保值?”的原因。在進出口業務中,明確了在進口交易中要買入套期保值,在出口交易中要賣出套期保值。同學們通過思考,不僅知其然,更知所以然,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路徑。
套匯利用一種貨幣在兩個或三個不同市場上有短暫的價格差別,立即同時進行買賣以牟利的做法[2]。問題導向教學法就是要以問題為導向,創設情境,激發學員緊緊圍繞問題的解決,展開學習,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利用科學的探究方法,選準探究的角度,展開學習、思考、探究、交流和合作,最后在解決問題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3]。
套匯分為直接套匯和間接套匯兩種,直接套匯主要在兩個市場和兩種貨幣之間進行,比較簡單。間接套匯主要在三個或三個以上市場發生,涉及三種或三種以上貨幣,比較復雜。學生在學習套匯內容時,主要遇到的具體困難表現在,不明確交易的起點,容易出現交易過程不完整,忽略“判斷是否具有套匯的機會”重要性等問題。為了突破以上難點問題,在教學實施中,將案例教學法和問題導向教學法相結合,分成三步完成教學任務。第一步,選擇典型的直接套匯案例,“引導”學生體會套匯的基本操作。第二步,選擇典型的間接套匯案例,讓同學們嘗試進行套匯交易,對比相同條件下采用不同路徑套匯交易結果的不同,“激發”學生尋找結果不同的原因。第三步,“探究”間接套匯的操作規律,從而形成理論和方法的框架。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典型教學案例,從“激發”“引導”“探究”幾個方面開展教學,較好地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應用如下:
第一步,選擇典型的直接套匯案例,體會套匯交易操作過程。
例1 假定×年×月×日美國和日本外匯市場行情分別如下:
紐約市場:1USD=108.35-108.55JPY
東京市場:1USD=108.65-108.75JPY
問:如果投入2000萬日元,利潤為多少?
問題導向教學法的關鍵,是關鍵“問題”的提出。本例中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外匯交易中獲取利潤”的關鍵問題,體會套匯交易的基本操作。如果投資者擁有2000萬日元,那么就可以把美元看作“土豆”成為我們交易的對象。到批發市場低價批發“土豆”,再到零售市場高價出售“土豆”,同學們根據倒賣“土豆”的原理,就可以明確到紐約市場購入美元,到東京市場出售美元,即或獲利。因此,通過計算2000萬日元÷108.55(外匯銀行美元賣出價)可以求出可以批發多少數量“土豆”(美元)。通過2000萬日元÷108.55×108.65(外匯銀行美元買入價)可以求出批來的“土豆”可以高價賣多少錢,通過計算2000萬日元÷108.55×108.65-2000萬日元,可以求出套匯的利潤。
第二步,選擇典型的間接套匯案例,“激發”學生分析不同路徑下套匯交易結果不同的原因。
例2 假定×年×月×日美國、法國和英國外匯市場行情分別如下(為方便教學取中間匯率):
紐約市場:1美元=0.8200歐元
巴黎市場:1英鎊=1.1600歐元
倫敦市場:1英鎊=1.4200美元
問:投資人假如有100萬美元,能否套匯,如何套匯?
以例1的教學為基礎,“引導”學生思考“能否套匯,如何套匯”關鍵問題,布置學生用100萬美元進行套匯交易任務,這里有2種套匯路線。
路線一:
美元(紐約市場)→歐元―歐元(巴黎市場)→英鎊― 英鎊(倫敦市場)→美元
100×0.8200÷1.1600×1.4200-100=0.3793萬美元,獲利0.3793萬美元。
路線二:
美元(倫敦市場)→英鎊―英鎊(巴黎市場)→歐元― 歐元(紐約市場)→美元
100÷1.4200×1.1600÷0.8200-100=-0.3779萬美元,虧損0.3779萬美元。
為什么同樣一筆錢,交易條件相同,套匯路徑不同會有盈利和虧損兩種結果呢?“激發”同學們討論并尋求產生問題原因。
在市場批發“土豆”,一定低價購買,高價出售才可獲利,如果批發“土豆”批發貴了,低價零售,就會虧損,因此起始購匯起點很重要,要遵行對于所交易的對象,在其外匯匯率低的市場購買,在其匯率高的市場出售,才會獲利。
第三步,“探究”間接套匯的操作規律。
通過對關鍵“問題”的分析,發現套匯不一定都盈利,也可以虧損,或者不盈不虧。因此,在套匯交易前,對是否有套匯機會的判斷,就特別重要,引出“套匯交易問題中如何判斷是否存在套匯機會?”的學習。通過問題導向教學法,同學們開展深入研究,對問題有深刻認識,教學效果很好。
教學難點在不同的課程中表現不同,如何突破教學難點,是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效果如何的重要突破口。本文主要以國際金融課程如何將案例教學法和討論法相結合,將案例教學法和問題導向教學法相結合,對外匯交易的難點問題解決進行教學實踐初探。通過學生反饋,較以往教學有明顯的改進效果,典型案例的選擇和討論環節的設計,以及關鍵問題如何通過“引導”“激發”和“探究”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學方法改革值得繼續深入開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