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創新人才應該具備創造力思維和創造性人格,所以創新教育也應該從這兩方面入手。
談及創新和創造力培養,我們首先請到了北京師范大學的林崇德教授幫我們厘清基本概念,并從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培養的本質上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不必糾結創造力的定義
談及創造力,社會上有不同的概念,我認為去爭論哪個概念大或者哪個概念小是沒必要的。在心理學里,創新、創造力、創造性都被看作是同義的。
關于創造力通用的3種理解
關于什么叫創造力,國際上有3種不同的理解:第一種強調創造力是一個過程;第二種強調創造力是一種產品,比如經常在商店看到創新性的產品;第三種認為創造力是人與人之間不同的表現,是一種個性行為。為什么他人可以創造,而我不能,這說明個體之間是有差異的。這3種觀點都正確,只不過在不同領域,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釋。
基于持續研究與探索得到的創造力界定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我們的研究團隊一直圍繞著創造性與創造人才等課題進行研究與探索,得出了現在的定義—創造力是根據一定的目的,應用一切已知的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意義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智力品質。
美國心理學界更加強調創造力中的新穎、獨特,而在我看來精神病人的想法可能更獨特,這是我從大學期間精神病院實習經歷中得出的結論,但是因為這種獨特沒有社會意義,所以在給創造力下定義時,我們特別增加了有社會意義和個人價值這一項。
創造力培養途徑
一個有創造力的人才應該具備創造力思維和創造性人格,前者對應的是創造力智力因素,后者對應的是創造力非智力因素,所以對于創造力的培養可以從這兩個途徑入手:
培養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創造力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除了智力以外,更要重視非智力因素,比如興趣、動機、態度等。我們先一起來了解一下斯騰伯格的故事,看一看非智力因素發揮的作用。
斯騰伯格是創造力研究的權威人物,但是他在小學和中學進行過兩次智商測驗,結果都是不及格。雖然智商測驗有絕對保密的倫理要求,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信息被泄露了,所以同學們就開始議論,說他們跟一個白癡一起上學。斯騰伯格聽到這些議論后難以忍受,就跑去問老師:“老師,研究智商的學問是什么專業?”老師告訴他是心理學。于是,斯騰伯格決定高中畢業后去美國最好的大學學習心理學。最后,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耶魯大學——美國十大名牌大學之一。
到耶魯大學之后,他覺得這里太美了,想在這里工作一輩子。但是當時美國的學校有“避免近親繁殖”的“潛規則”,提倡“插花制”。于是他又去問老師:“老師,什么叫‘近親繁殖,如何才能留校?”老師告訴他如果能拿到斯坦福大學的博士學位(在美國心理學專業排名第一的學校),再回來應聘,就不算“近親繁殖”了。于是,斯騰伯格又將斯坦福大學定為自己的人生目標,不但順利進入學校進行了碩博連讀,并且只用了3年時間就獲得了博士學位,之后他成功應聘耶魯大學,很快就拿到了教授職稱。一般情況下,從博士到講師,再到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而斯騰伯格用7年的時間就做到了。
斯騰伯格的故事就代表了非智力因素在一個孩子成功中的重要作用,他的興趣、動機和態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實現了理想。
從鼓勵孩子的發散性思維開始
在創新性思維中,根據低年齡段孩子的思維發展特征,我們要著重培養孩子的思維靈活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發散性思維。所謂發散性思維就是一題多解、觸類旁通的能力。讓我們通過美國創造性之父吉爾福特和他的學生托蘭斯的經典測驗問題—紅磚到底有什么用,看一看什么是發散性思維。
一塊紅磚,你認為有什么用途?老師請孩子來回答這個問題。孩子們回答紅磚是蓋房子用的,老師點頭之后,又搖頭:“答案能不能更豐富一些?”孩子說:“紅磚是建筑材料,既能造房子,又能造橋,還能鋪路。”老師還是點頭以后又搖頭,希望孩子們進一步發散思維。
加熱午餐的工具
有個孩子站起來回答:“周末的時候,我爸爸開車帶著我們全家去郊外旅游。我媽媽身體不太好,中午要吃飯的時候,不愿意吃冷的食物,但是郊外沒有微波爐,不能加熱食物。爸爸就隨便找到3塊紅磚,把食物放到紅磚上,在下面點著火,紅磚就變成了能把食物加熱的工具了。”
釘鉤子的工具
有了這樣的答案,其他孩子也開始舉手。“老師,我回到家把大衣脫掉,準備掛在鉤子上,但沒想到‘啪嗒一聲鉤子掉在了地上,我爸爸到處找榔頭都沒有找到。最后,我到門口撿了一塊紅磚,‘咚咚咚,把鉤子就釘回去了。”
嚇走野狗的武器
還有一個孩子,未經允許就站起來著急地說:“今天上午我上學的時候,一只狗朝我撲過來,而且狗脖子上沒有掛牌,這分明就是一條野狗,我就拿起了身邊的一塊紅磚,嚇跑了野狗。”
這個案例中,對紅磚不同用途的設想,就體現了孩子們思維的靈活性。延伸到生活中,我們可以經常和孩子一起玩這樣的游戲,比如隨意拿出物品,讓孩子找出3個不同的用途,這樣的聯想能夠幫助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的鍛煉。當然,提倡發散性思維,強調一題多解,并不是否定一題一解,一解是多解的基礎,多解是一解的發展,而且還要在多解的情況下,找到最優解。但是,對于年齡還小的孩子來說,鼓勵發散性思維更容易,也是創造力培養的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