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期隨著國家對高等教育的重視,我國高校也迎來新的發展趨勢,到達了新的發展階段,已經從以往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化、廣泛化的教育。作為向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人才的高校,必須面向科學研究,隨著社會的發展更新教學模式,重新審視人才培養目標。因此本文以高校的土木工程專業為例,以目前實踐性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為切入點,探討了優化實踐性教學改革的具體措施,優化育人環境,提高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性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土木工程;實踐性教學;改革
引言:
隨著高校教學體制的改革,仍然有部分學校的土木工程專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過于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這種“理論型”的教學模式與土木工程專業較強的實踐性具有較大的差別。幫助學生掌握扎實的土木工程理論知識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指導,這也是學生參加工作前必須掌握的知識,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土木工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更新,這種“理論型”的教學模式已經暴露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學生只會“紙上談兵”,缺少工程實踐能力。
一、實驗教學突出化
在土木工程實踐性教學改革中,要提高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增強實驗教學的課時量,使學生切實了解到土木工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種材料的性質與特點。使學生在實驗學習中可以掌握添加劑的用量和具體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實驗,使學生親自了解到原材料的特點、配合比的設計等。由于有些實驗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才能得出結果,如含水率的測試實驗等,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實驗時間,鼓勵學生親自操作實驗步驟,深刻認識到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實驗中細微的工作,并且指導學生對實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實驗現象,提高學生總結分析能力,對實驗進行不斷的改進,這樣實驗教學才更能貼近學生將來的工作。
二、各種實習合理化
通常來說,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實習時常常會受到實習內容的限制,學生的實習效果難以達到預想中的標準。因此學校要重新定義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實習,合理安排實習的時間與課時,組織學生觀看不同類型、結構形式的建筑,此外還要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或網絡,了解土木工程專業的性質,幫助學生正確認知土木工程專業,培養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興趣[1]。在組織學生進行生產實習時,教師要使學生親身參與其中,了解土木工程建筑不同階段需要使用的施工技術、施工注意事項等,如混凝土的配比、攪拌、建筑的防水處理等,使學生對整個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過程形成初步、系統的了解。對于學生的畢業實習,學校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就業去向,根據社會中土木工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提高對學生崗位技能培養的重視,例如建筑結構設計、建筑工程預算等。學生的畢業設計題目也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實習,數據等內容也要來自工程實際,因此學校也要為學生的實訓、實習提供機會與場地。
三、突破原有實踐性教學模式
土木工程專業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較高,同時實踐性教學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但是在傳統的實踐性教學模式下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性教學進行改革,教師就要突破原有的實踐性教學模式,提高對電腦教學的重視,強化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此外學校還要實施“雙師型”的實踐性教學模式,無論是在學生實習、實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方面,都要實施雙師型的教學方法,整合教學技能與具有豐富土木工程技術工作經驗的教師共同參與實踐性教學,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高實踐性教學的整體成效。
四、加強校企合作
實踐性教學的改革離不開土木工程企業的輔助,因此學校要在當地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構建“基地+實習+就業”的實踐性教學。首先土木工程企業可以為學生的實習實訓提供場地支持,企業中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師傅還可以承擔相應的指導工作;其次學校在實踐性教學中還要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在實習中驗證所學的土木工程理論知識,以便于學生在將來的學習中更有針對性地學習,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要學習企業中工作人員的職業精神與奉獻精神,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2]。
此外由于對學生的專業技能最有效的訓練方式就是將課堂中所學的土木工程專業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實踐中,因此,在學校中創建實踐性教學中心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需要學校投大量的資金支持,只有學校投入一定的教育成本,創建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訓基地,聘請企業中專業的工作人員作為實踐性指導教師,實踐性教學才能有良好的教學環境,實踐性教學的效果才能提升。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作為向土木工程行業輸送人才的高校,必須以土木工程行業的就業需求為導向,對現有的實踐性教學進行深層次的改革,根據土木工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以理論知識的講解作為支撐,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性教學是將學生理論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關鍵步驟,因此學校、教師、企業、學生需要共同努力,為學生專業技能與工程意識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實現新時期土木工程專業對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何斌,白曉紅,韓鵬舉,等.土木工程專業工程地質課程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394(52):116-117.
[2]余自若,楊麗輝,盧文良.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探索[C]//第九屆全國高校土木工程學院(系)院長(主任)工作研討會.0.
作者簡介:余月霞,出生年月:1973-11-26,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安徽安慶,職稱:助教,學歷;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