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改華
【摘要】生態課堂作為一個全新的課堂教學理念,是當代新課程改革的一種新方式,是教育改革要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促進教學可持續發展的必要趨勢。高中英語生態課堂的構建,離不開英語教師的細心鉆研和正確的策略方法。要求教師能夠深化基礎教學,設置有趣的學習情景,優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方式,保證生態課堂的成功建設。生態課堂的建設能夠促進學生與教師的交流,形成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發掘教學中的生態因素,不斷體現生態課堂的作用和價值,從而有效地促進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本文通過結合英語教學課程中的一些常見例子,提出構建高中英語生態課堂的策略。提高學生英語素養,促進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中英語;生態課堂;可持續發展
一、轉變教學角度開展生態教學
教師在準備教案時,因為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都是站在自己要教學生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方案的,只能照顧到自己要教給學生知識的這一目標,使學生在課堂上缺少自己的學習空間,教學方式單一,學生容易產生抵抗心理。教案是教師課前的準備工作,它是課堂能夠正常有秩序進行的一個保證,它的內容間接決定了教學效率,所以教師應該多角度考慮教學內容。不能只從自己教的角度來設計教案,還應該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內容要緊扣學生,教學內容聯合實際生活,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活躍而不是死氣沉沉,抵觸學習。課堂上生機勃勃就是生態課堂的一種體現。
例如,在高中英語外研版必修五MODULE 2 The Human Traffic Signal人體交通標志,這一課中,本來設置的教學內容是教師翻譯通篇來給學生講述內容和一些知識點,學生在課堂上很少主動思考,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和積極性。把教案從教的角度轉換為學的角度一會,教學內容就改為讓學生課前預習翻譯課文,上課以句子為單位讓學生進行翻譯搶答,提出一些關于課文內容,如“文中那段危險的路被當地人們稱為什么”這樣的問題,來讓學生回答,既可以讓學生對閱讀內容加深記憶,還可以讓學生有參與感。此外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技術來對文章內容進行展示,這種融合圖片、視頻等元素的課堂教學能夠更加肯定學生的主體性,提高了課堂的活躍度,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網絡教學帶來的生命氣息。
二、理論結合實踐開展生態教學
英語學習的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運用英語,但是多數學生都缺乏英語生活的環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英語的目的,教師應該融入生態理念,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很多時候英語文本都是從具體的情景出發來敘述的,教師可以利用文本特點來進行知識延伸與拓展,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時間來進行口語練習,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對學生英語聽力的良好鍛煉,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每個單元學習后都有speaking環節,教師和學生要充分利用這一練習機會,讓學生的應用綜合能力得到提高,這樣更有利于英語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三、用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推進生態課堂的有效構建
在教學中不能只是一味地教學,還應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和心理狀態。生態課堂是一個動態課堂,教師應該積極的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一些問題的解決,當學生敢于參與其中的時候要鼓勵并表揚他們,當陷入問題的死角的時候就需要教師出來積極的代領他們轉變思路,當經歷一次一次挫敗的時候要積極開導并給一些正確的方法。要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進度,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用不同的方法是不同的人達到相同的學習效果。
例如,有的學生因為一次優秀的學習成績而感到驕傲自滿時,就應該給他找難度系數相對來說比較高的英語題目來讓他對自己有較為清晰的認識,當學生因為成績不好而感到自卑甚至自暴自棄的時候,就應該找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英語小短文來讓他重提自信,并要多輔導他。通過一生一教的教學方法把學生的潛能都發掘出來,讓學生輕松快樂得掌握英語知識。建設高中英語生態課堂來提升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題地位,為后續學習更深層的英語知識創造環境,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
結束語
綜上所述,構建高中英語生態課堂離不開教師的重視,需要教師制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案。面對不確定因素時要能夠隨機應變,將生活案例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有更好的積極性來參與課堂教學,同時也要對學生有積極的評價,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教學方式。在構建高中英語生態課堂的道路上離不開教師的辛勤付出,學生的積極配合。生態課堂的形成將會是是我國新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成果,可以提高英語教學的教學質量,能夠促進教學的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楊小芳.構建高中英語生態課堂模式初探[J].試題與研究,2021(21):141-142.
[2]朱清華.生態課堂視閾下高中英語教學[J].中學生英語,2021(14):107.
[3]季敏.高中英語生態課堂的構建之我見[J].英語畫刊(高中版),2020(3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