釗陽 戴明鋒

摘 要:跨境電商作為一種新興業態,近年來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和國家政策紅利的支持下發展迅速,發展勢頭良好,已成為我國外貿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缇畴娚叹C合試驗區的設立深化了外貿體制改革,形成了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做法和發展規則,有力地促進了跨境電商健康、規范、快速發展,有效地促進了外貿轉型升級。本文詳細比較了跨境電商與一般貿易的區別和聯系,從國家、企業、消費者三個角度分析了跨境電商的社會價值。最后,根據跨境電商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作用和發展優勢,研究提出如何運用跨境電商推動國際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跨境電商;一般貿易;制度創新;融合發展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跨境電商發展勢頭良好,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貿易模式多元化發展,外貿發展空間不斷拓寬,對穩定對外貿易起到重要作用,是外貿發展的新動能和推動消費升級的重要渠道。2018年1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開幕式中提到加快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加快跨境電商發展,支持海外倉建設。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外貿產業產生重大沖擊,一般貿易交易額斷崖式下降。然而,跨境電商憑借線上交易、供應鏈多元化、交易鏈條短等優勢,在傳統外貿因疫情遭遇重大沖擊時卻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外貿發展的獨特亮點。新的模式“跨境電商+海外倉”優勢明顯,虛擬購物、直播帶貨、社交營銷等新形式創新生產經營模式,推動跨境電商快速復蘇。跨境電商交易額在國際貿易中占比雖然還不高,但在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就業崗位、創新貿易模式、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隨著跨境電商不斷升級,未來將是國際貿易中創新型的貿易方式。
一、跨境電商的發展現狀
(一)交易額快速增長
得益于政策紅利扶持、龐大的市場驅動和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實體經濟,我國跨境電商勢頭一直穩步向好,交易額不斷新高。據商務部發布數據,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在2019年達到了1862.1億元,同比增長接近40%,出口額首次超過進口額。2020年跨境電商繼續實現大幅增長。根海關統計,2020年上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跨境電商卻逆勢上揚,交易額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15—2019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年均增速50.8%,最近兩年,跨境電商增長幅度同比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30%以上(見下圖1)。隨著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和運營的完善以及跨境電商B2B出口的發展,跨境電商交易額在未來幾年還會穩步增加。
(二)企業數量多,經營商品豐富
根據海關數據整理,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29166家跨境電商企業,包括跨境電商平臺、平臺上經營企業、跨境物流企業、跨境支付企業、監管場所運營企業5種類型。其中跨境電商經營企業19693家,占58.16%,平臺企業6835家,占23.43%,物流企業1351家,占4.63%,支付企業270家,占0.93%。隨著最新兩批跨境電商綜試區的發展,更多的企業將會入駐新的綜試區,企業的功能也會更加多樣化,平臺企業除了提供經營企業入駐、售賣商品外,也會提供物流、支付、營銷等服務功能。未來,跨境電商服務企業的服務模式更加多樣,功能更加綜合和精細。
國家允許跨境電商進出口的商品種類不斷擴大,海關根據需求調整跨境電商進出口清單目錄,增加購買金額和數量,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杭州、廣州、深圳、鄭州等綜試區跨境商品種類齊全,進境的跨境電商商品備案項數超過10萬種,主要涉及奶粉、服裝鞋帽、護膚品、家電、智能家居、醫藥品等類別,主要來源于香港、美國、歐盟、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地。出口商品主要涉及3C電子產品、服裝鞋帽、箱包、飾品、塑料制品、汽車零配件等類別,主要輸送于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近幾年加大了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我國的跨境電商商品幾乎覆蓋到世界各個國家。
(三)傳統企業開始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在“互聯網+”的帶動下,制造業企業、傳統外貿企業、零售企業開始“觸網”尋找轉型突破口。一是跨境電商應用場景開始增加,覆蓋率不斷提高,杭州電子商務基礎好,互聯網設施完善,數字經濟發達,外貿企業采用跨境電商的比例最高,達到90%以上。通過組織實施跨境電子商務B2B專項行動,“依托跨境電子商務實現轉型發展”已成為杭州傳統外貿企業和制造業企業一致的認識。廣州外貿基礎好,綜試區通過實施“互聯網+外貿”行動,引導傳統外貿企業依托跨境電商推動轉型升級。廈門跨境電商綜試區通過與亞馬遜、ebay等國際知名電商平臺合作,運用跨境電商模式延長供應鏈和產業鏈,拓展海外市場,積極推動外貿轉型升級。二是傳統企業利用跨境電子商務提升產品競爭新優勢,廣東、浙江、江蘇等地跨境電子商務企業通過創新商業模式,促進傳統貿易企業、制造企業通過加強產品創新、品牌構建加快轉型升級,重構產業鏈與價值鏈,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三是跨境電商推動商業模式變革,傳統的生產制造企業改變ODM、OEM等模式,借助跨境電商實現“數據化、全球化、自動化”,洞悉境外消費者和市場需求,打造以“個性化、多樣性、品質化”為核心的C2M商業模式,推進供應鏈柔性化、數字化,從而實現企業商業模式的變革,完成產業的轉型升級。
(四)跨境電商監管模式不斷創新
為促進跨境電商規范發展,便利企業通關,創新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業務監管,海關總署于2014年增設“9610”“1210”監管方式代碼,“9610”通常稱為集貨模式,采用“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方式通關;“1210”通常稱為備貨模式,跨境電商企業需要提前備貨到保稅區,保稅倉的商品可以分批出特殊監管區,每月月底的時候企業匯總清單數量之后,再一次性到口岸集中報關。跨境電商綜試區通過先行先試、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推動海關創新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監管服務模式為一般出口模式(9610)、直購進口模式(9610)、網購保稅進口模式(1210)、特殊區域出口模式(1210)。零售進口主要以網購保稅進口模式為主,零售出口以一般出口模式為主。
為提高跨境電商B端的滲透率,穩定外貿增長,規范和促進跨境電商B2B發展,2020年6月13日,海關總署增列“9710”及“9810”兩個監管代碼,適用于跨境電商B2B出口?!?710”模式適用于跨境電商B2B直接出口到國外B端的貨物?!?810”模式適用于跨境電商先出口到海外倉,然后再分撥的貨物。至此,跨境電商零售、B2B出口都有了監管代碼,跨境電商統計更加全面,監管更加便利。
二、跨境電商的社會價值
作為貿易新業態新模式,跨境電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術正調整貿易結構、變革商業模式、培育新增長動能,重塑我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跨境電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對市場主體培育、對產業帶動、對海關監管方式創新、對國際貿易規則引領都起到重要作用。對國家、企業、消費者都產生重要價值。
(一)跨境電商對國家產生的價值
1.拉動境外消費回流,促進國內經濟增長。自試點以來,跨境電商不斷探索,復制推廣,目前共有105個試點城市可以開展直郵進口(9610模式)和網購保稅進口(1210模式)業務??缇畴娚毯戏ㄟM口,將一些中高端消費品以比較優惠的價格進口進來,滿足了消費者購買海外產品的需求,這樣消費者出境購物的需求就會降低,同時擠壓“海淘”等市場,而且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允許一定額度的線下自提,這樣就把在國外的消費留在國內,推動消費升級。
2.倒逼企業改革,推動產業升級。 隨著居民消費加快升級,消費結構問題日益突出,國內的產品無法滿足中高端人群的消費需求。跨境電商搭建了一個平臺,將海外高質量、品牌化的國外產品引入國內,滿足高質量生活需求。更多的進口產品打入國內市場,對國內同類行業企業產生競爭,國內企業只有及時了解市場行情,挖掘需求,洞悉市場需求,在質量、價格、產品個性化、多樣化方面具備核心競爭力才能夠生存和發展。跨境電商加劇了市場競爭,加快了企業的優勝劣汰,倒逼企業改革,企業在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創新,轉型升級,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3.延伸產業鏈條,完善線上產業鏈??缇畴娚桃云脚_為載體,上下游企業參與者眾多。涵蓋生產、倉儲、物流、通關、支付、收付匯、營銷推廣、售后服務、終端配送等多個環節,各個環節都需要人才。而且參與主體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這就為社會解決了大量的就業。跨境電商在數字技術的帶動下,平臺服務不斷升級,功能更加多元化。速賣通、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等大型平臺不斷涌現,集合信息咨詢、展示、采購、下訂單、支付、物流信息傳送等很多工作都可以在線完成??缇畴娚坦卜掌脚_為跨境電商產業提供信息化應用支撐,集通關、稅收、服務、統計等為一體,線上產業生態更為完善。
(二)跨境電商對企業產生的價值
1.賦能中小微企業參與國際貿易。回顧我國外貿發展歷程,無論是改革開放初期的國家鼓勵各級政府設立外貿公司還是入世后貿易主體多元化發展階段,跨國公司、大型生產公司、外貿公司都在國際貿易中占主導地位,而大多數中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沒有充足的現金流,缺乏獲客和開拓市場能力,也就沒有話語權,只能服務于大公司,為大公司做代工或者做一些外包業務,賺取微薄的利潤。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整個商業模式發生重大變化,中小微企業可以采用跨境電商參與到國際貿易中。平臺賦能中小微企業,外貿綜合企業提供綜合服務,幫助中小微企業處理沒有能力或者對也自身來說成本較高的環節,辦理通關、結匯、退稅、融資、物流運輸等業務,打通國際貿易的流程,對于制造業企業,可以將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新產品的研發設計,用于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打造自有品牌,培育競爭優勢。對于中小微貿易企業,可以借助電商平臺進行商品展示、營銷推廣、信息咨詢,增加流量。還可以把一些自己無法完成的貿易環節或者成本比較高的環節交給平臺或者外綜服企業,降低貿易成本。
2.創新商業模式。在以前的國際貿易分工中,我國由于勞動力廉價的優勢,OEM模式曾經是吸納就業、參與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勞動力成本優勢的不斷下降,企業盈利空間減少,OEM的弊端越來越明顯,一些代工企業急需變革商業模式,尋找新的收入來源,提高商品價值,實現轉型和升級。隨著消費產業升級,以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實體經濟,C2M模式興起并逐漸盛行。這種模式壓縮了中間環節,消費者直接對接工廠,與制造商、設計師直接對話。C2M模式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以及通過生產設計的全球化、自動化、柔性化,生產出更符合消費者的產品。
3.增加利潤來源。對于小批次、多批次的產品,按照一般貿易方式報關不符合實際,會造成成本高、效率低,企業就只能通過私人物品通關,而自從海關增設跨境電商專屬監管代碼后,跨境電商通關效率大幅提升,通關成本也顯著降低。而且跨境電商不同于一般貿易的重要一點就是大幅減少了中間環節,壓縮了流轉成本,增加了利潤。對于C2M模式,由于是個性化定制,產品定價相對偏高,企業的利潤也相應增加。此外,由于按需生產,不涉及退換貨,廠家可以賺取超額利潤。
(三)跨境電商對消費者產生的價值
跨境電商對消費者最大的實惠就是增加了商品選擇范圍,不出國門居家上網就可以買到高質量、品質化的海外商品,而且還是配送到家。首先,跨境電商開發了海外產品進口的一個渠道,對于一些個性化的長尾商品以及可以定制的消費品,可以選擇通過9610模式進口,極大地豐富了商品的多樣性,增加了消費者的商品選擇范圍;其次,消費者可以在家及時地買到境外商品,跨境電商1210保稅進口模式解決了跨境物流慢的問題,在保稅倉通過國內物流發貨;再次,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平臺買到的商品具有價格優勢,由于國家對跨境電商進口環節的稅收減免和優惠,產品有價格優勢,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實惠;最后,通過跨境電商進口的商品可以辦理退換貨,這就比通過海淘、代購更有保障,保護消費者的權益,而且新的電商法對平臺的責任和義務做了明確說明,明確規定了電商平臺應承擔民事連帶責任的幾種特定情形,對消費者權益做了最大保護。
三、運用跨境電商推動國際貿易發展
(一)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今天,新技術、新模式正在深刻地重構各行各業,傳統產業臨轉型升級的壓力,推動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中小微制造企業可以在原有線下資源的基礎上,與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對接,利用跨境電子商務平臺向全球推廣企業產品,通過向境外買家展示、分享、推廣、銷售產品和企業,進而挖掘貿易商機,獲得更多的訂單,拓展國際市場。大中型制造企業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自建平臺或者在第三方平臺經營旗艦店的方式深化跨境電子商務應用,利用跨境電商培養消費者需求,拓展海外市場,開展以國際市場終端需求為中心的網絡化、柔性化、定制化生產,提高供應鏈管理能力,實現個性化定制和規?;a相統一。
(二)加強海外倉建設
海外倉實現了本土化運營,物流效率高,成本低,而且還可以減少貿易摩擦。首先,合理布局海外倉建設,通過政策引導、產業基金扶持等辦法支持和引導跨境電子商務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等積極在跨境電子商務主要出口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布局建設海外倉。由于自建海外倉自建投入資金多,管理難度大,而公共海外倉由于成本低,可以成為眾多中小跨境電商企業的主要選擇。因此應鼓勵海外倉共享共建,減少重復建設,提高海外倉的利用率。其次,拓展海外倉綜合服務功能,支持海外倉加強資源整合,提供物流、輕加工、融資擔保、本土化服務等一體化服務,不斷拓展海外倉的增值服務功能,不僅滿足跨境電商的需求,而且可以為一般貿易提供備貨、倉儲、融資支持。第三,提升海外倉信息化水平,加強海外倉信息管理系統、跨境電商平臺、企業的內部管理系統互聯互通,實現生產、采購、倉庫、交易、客戶等上下游信息的集成、同步運作和統一管理,形成高效的供應鏈體系。加強海外倉的自動化運營能力,增強自動化倉儲、自動化分揀、自動化包裝等能力,提升倉庫的運營效率和水平。依靠大數據分析實現渠道下沉,及時了解需求,實現精準營銷,提高競爭力。
(三)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
國際貿易能否取得長遠發展,關鍵在于產品有無競爭優勢。部分外貿企業缺乏對國外的風俗文化了解,缺乏對產品質量的重視,更多將重點放在低價競爭上,導致產品質量不達標,技術含量低,產品未能走品牌化路線。因此,企業在發展中一定要重視核心優勢產品的開發,不能一直走低端模仿路線,要有品牌意識。首先,高度樹立品牌意識。要有長遠眼光,把質量工作作為“第一工程”,制定質量管理辦法并嚴格執行。其次,積極鼓勵品牌出海,對于實施品牌國際化的跨境電商企業給予更多政策便利,簡化審批手續,提供商標注冊以及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咨詢服務等。第三,健全品牌生態,培育專業人士,加快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品牌的保護,對假冒偽劣和侵權行為要嚴厲打擊。提高服務意識,提高品牌形象,注重售后環節的服務,增強消費者的黏性,培育消費者的滿意度和信任度,提高品牌的美譽度。
參考文獻:
[1]海關總署關于開展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試點的公告〔2020〕75號[EB/OL].(2020-06- 12)[2020-06-12]. http://gkml.cust oms.gov.cn/tabid/1165/InfoID/ 434 49/Default.aspx.
[2]孟盛,陳文靜,杜作陽.跨境電商基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3]釗陽,戴明鋒.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與趨勢研判[J].國際經濟合作,2019(6):24-33.
[4]韋大宇,張建民.中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建設成果與展望[J].國際貿易,2019(7):18-24.
[5]郭四維,張明昂,王慶,等.新常態下的“外貿新引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與傳統外貿轉型升級[J].經濟學家,2018(8):42-49.
[6]GLOBAL VALUE CHAIN DEVELOPMENT REPORT 2019[R].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7]蘇科伍,馬小利.中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的輝煌歷程——基于對外貿易視角的思考[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7):45-51+107.
[8]李肖鋼,王琦峰.基于公共海外倉的跨境電商物流產業鏈共生耦合模式與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2018,32(9):41-48.
[9]魏利平,邢文祥.跨境電商出口對我國品牌國際化的影響研究[J].國際貿易,2019(12):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