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社會的穩步發展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的生活也發生了一些改變,人們的物質需求在得到滿足后,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隨之而來的是博物館人流量的大幅度增長。我國之所以免費開放博物館,就是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全國各地紛紛免費開放博物館之后,講解員的角色地位逐漸突顯出來,并且越來越重要,毫不夸張地說,講解員是銜接博物館與觀眾的橋梁,其在扮演觀眾引導者角色的同時,還充當了博物館的形象大使。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員;角色定位;講解技巧
0 引言
任何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的博物館,博物館將本國的優秀民族文化傳承下來,收藏著可以見證本國歷史的文物,其所產生的文化及審美價值都是不可估量的。我國博物館對社會大眾免費開放,旨在弘揚傳統文化,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講解員在博物館中是非常重要的,其地位是其他人不可比擬的。以往講解員都是單純地向觀眾講解文物的名稱以及它們背后的故事、當時的社會背景,而觀眾則是認真聽相關講解。然而時代不斷發展,社會也一直在進步,講解員以往傳統、單一的講解方式遠遠落后于時代的發展,也不能滿足觀眾不同層次的需求。面對這樣一個局面,講解員只有與時代、社會發展緊密結合,準確定位自己在博物館中扮演的角色,并充分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才能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
1 講解員在博物館中的重要性
講解員最早出現于1907年的美國波士頓美術館,隨后絕大多數國家紛紛效仿,在博物館中增設講解員這一職位。其實我國早在清朝末期,也就是1905年的時候,教育家張謇就曾提出在博物館中設立講解員,讓人們了解更多歷史文化。就當前情況來看,講解員不僅在觀眾參觀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且還是博物館工作的重要構成,在講解員的引導下,人們深入了解館中展品及其歷史背景,并且講解的過程也就是講解員與人們的互動過程,加強了與觀眾的交流與溝通,無形當中增加了參觀的趣味性。①一名優秀的講解員,不但可以加深觀眾對展品的理解,還可以讓他們快速了解眾多展品,節約時間。從觀眾角度來說,盡管絕大多數觀眾對展品可能有初步了解,但是對其所蘊藏的歷史文化知識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他們也需要講解員繪聲繪色的講解,只有這樣才能深入了解展品的真正內涵。
2 博物館視域下對講解員角色予以定位
2.1 博物館形象的代表者
觀眾進入博物館后,首先接觸的就是講解員,他們的每句話和每個動作對于觀眾來說都有著較強吸引力,所以講解員的外形氣質、一言一行及職業素養都反映了博物館的真實形象,換句話說,講解員就代表了博物館,更是博物館的文化代言人,他們良好的工作形象深深烙印在觀眾的心中。換個角度來說,講解員的形象及講解技巧對觀眾的欣賞興趣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關乎觀眾對館中展品內涵的接受程度。倘若講解員言行舉止優雅,氣質非凡,并且有著充足的文化內涵和較高的知識水平,給觀眾一種落落大方的感覺,為觀眾創設濃郁的文化環境,這樣一來可大大激發觀眾了解歷史文化的興趣。倘若講解員不注重自己的形象,并且文化水平不高,講解過程死板、低沉,則會將觀眾深入了解的興趣消磨殆盡。很顯然,講解員不僅是為觀眾傳遞博物館歷史文化信息的使者,還是銜接歷史和現在的重要樞紐。②
2.2 展品文化內涵的宣教者
博物館中展品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往往是通過講解員傳遞給眾多觀眾的。許多觀眾對展品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了解不全面,講解員全面、系統的講解能夠讓觀眾更加深入地了解展品文化內涵。講解過程看似比較簡單,但其實不然。講解員有著重要任務和責任,他們不僅要將展品相關知識轉變為觀眾可以理解的內容,還要在短時間內讓觀眾接受,促使觀眾深入了解展品的文化內涵。與此同時,講解員還要通過講解全面激發觀眾對展品的欣賞興趣,將他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熾熱之心調動起來。由此可見,講解員在博物館中扮演了宣傳教育的角色,其講解質量及水平對觀眾心目中博物館的形象產生了關鍵影響。
2.3 博物館中各項活動的組織者
博物館是我國文化建設中的核心部分,更是城市當中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構成,博物館在將過去歷史客觀展現出來的同時,還具備社會教育的重要責任。現下,我國絕大多數博物館都是免費開放的,而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讓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博物館,了解我國幾千年積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通過濃郁的文化內涵培養來提升社會大眾的人文情懷。來博物館參觀的人比較多,文化層次不一,若觀眾進入博物館后沒有目的地隨意參觀,那么將會對博物館中展品的歷史文化知識缺乏整體的了解。加之觀眾數量增加,難免會出現一些秩序混亂等現象,這種情況下需要講解員將觀眾組織起來共同進行參觀活動。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不再只是講解員,還是參觀活動的組織者。講解員對展品蘊含的文化內涵進行聲情并茂的專業講解,觀眾按照相應順序有條不紊地進行參觀和學習,講解員采用適當方式,讓觀眾在極短的時間內了解展品及其文化內涵,加深他們的理解,顯著提升觀眾的參觀成效。①
2.4 觀眾反饋信息的收集者
部分觀眾在欣賞過程中或者結束的時候會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想法,或者部分觀眾會對自己整個欣賞過程進行評價。觀眾反饋出來的這些信息對于博物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對博物館建設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所以講解員還扮演了觀眾反饋信息收集者的角色,及時發現不足并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提高自身專業水平,同時促進博物館發展,為觀眾提供更加高效、高質的服務內容。
3 講解員應該掌握的講解技巧
3.1 語言方面的技巧
3.1.1 語音語調
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的語音語調可以對參觀的氣氛起到一定的調動作用,同時讓觀眾在短時間內進入到嚴肅、安靜的講解環境當中。很顯然,語音語調技巧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必須使用標準普通話,不可使用方言為觀眾講解展覽。這主要是因為進入博物館的觀眾具備一定流動性,來自五湖四海,不是所有觀眾都能聽懂本地方言,而普通話則不然,是所有觀眾都可以聽懂的。所以講解員應該運用標準、生動的普通話為觀眾詳細介紹展覽品,加深他們對展品的了解。第二,講解員一定要發音標準、準確,咬字清楚,同時掌控好語速,不可過快或過慢。另外,在講解過程中還應該留意觀眾情緒的變化,對于那些觀眾比較感興趣的地方可適當擴展講解內容,為觀眾進行具體、細致的介紹,促使觀眾集中注意力。此外,一旦場景發生變化,及時轉變語言,一言以蔽之,語言緊隨場景的變化而變化,充分利用自身積累的經驗,并結合參觀時間,準確把握好講解的進度。
3.1.2 互動與溝通技巧
博物館觀眾來自各個地方,無論是成長經歷還是生活環境、文化水平都存在一定差異,為了讓所有觀眾都能理解講解的內容,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和溝通就顯得非常重要。講解員應該根據觀眾的情緒變化狀況隨機應變,引導觀眾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增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將博物館蘊藏的優秀歷史文化傳遞給觀眾,進一步提升講解質量和效果。
3.2 形態方面的技巧
3.2.1 形象
博物館可以彰顯國家的形象,而講解員的形象也就是博物館的形象。所以要想整體提高講解員的外在形象,勢必要確保服裝統一,恰到好處地展現其端莊與魅力。偏遠地區或者小規模博物館基礎設施并不完善,可能不具備統一著裝的條件,但是穿著依舊應該干凈整潔,這樣不僅可以讓觀眾體會到講解員的親切,還可以大大增強觀眾對他們的信任度,確保講解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用自己積極向上的態度感染每一個人。
3.2.2 表情和眼神
講解員在講解過程中應該始終保持微笑,切不可夾雜個人情緒,要加強與觀眾之間的眼神交流。例如,在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寫的《南僑回憶錄》手稿進行講解的時候,應該通過眼神將觀眾注意力集中起來,并通過眼神交流了解講解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及時查漏補缺進行補充。提升表情與眼神的配合度,增強觀眾對講解員親切和友好的感覺,真正做到手到眼到,也就是眼睛要緊隨手指的變化而變化。
3.2.3 注意自身站立和走路姿態以及體位的變化
在講解過程中,觀眾往往是跟隨講解員不斷移動的,在對某件展品講解的時候,講解員處于靜止狀態,這時其站姿一定要標準,側立于展覽品一旁,為觀眾提供最好的欣賞角度。另外,講解員一定要控制好自己與觀眾的距離,過遠會給觀眾一種疏遠感,過近影響其欣賞展品,一般保持0.5~1米的距離最佳,在交流的時候適度調整體位,側身與觀眾交流。①除此之外,在移動或者轉至下一件展覽品的時候,要確保步伐與節奏同步,并結合觀眾身體狀況及講解時間進行合理調整,尤其是在轉身的時候,不可背對觀眾,這樣會讓他們感覺不受尊重。
4 優化和提高講解質量和效果的舉措
4.1 夯實講解員的專業知識
首先,提高講解的專業水平。博物館中的任何一件展品都蘊含一定的文化內涵,講解員需要學習并掌握展品的信息及當時所處時代背景,確保講解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其次,講解員需要具有充足的知識內容以及較高的文化水平,在講解過程中可將展品的文化底蘊展現出來,并發表自己獨樹一幟的見解,深入挖掘展品蘊藏的歷史文化,將展品的文化價值直觀地展示在觀眾眼前。再次,講解員一定要具備超強的心理素質,一旦在工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或者突發狀況要冷靜處理,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將最佳的工作狀況展現給觀眾。最后,講解員需要具備相應的資格證書,不同證書代表了其各方面素養水平,如普通話證書,作為銜接博物館與觀眾的重要載體,講解員所具備的傳達能力往往由語言展現出來,并且這些展覽品的歷史及文化需要講解員通過口述的方式傳遞給觀眾,所以語言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還需要講解員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進入博物館的不僅僅只是中國人,其中也不乏一些外國朋友,采用發音標準、措辭準確的外語為外國觀眾講解,讓他們切身體會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及濃重魅力,在講解中受到中國文化的洗禮。可見講解員具備外語能力多么重要。
4.2 確保講解詞的科學性及合理性
博物館中的展品種類各式各樣,并且都有著自己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倘若講解員對每件展覽品都進行類似的介紹,那么會導致觀眾喪失欣賞的興趣,這樣一來講解員如何能進行接下來的歷史文化傳播呢,并且還會影響觀眾的注意力。所以講解員應該徹底解放思想,深入探究每件展覽品的歷史背景、文化以及具備的美學價值,從根本上真正做到每件展品都爛熟于心,同時結合展品的具體信息將其擺放在適當位置。②另外,還應該以時間、歷史時代、特點以及美學價值為關鍵詞,將講解詞有機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講解網,便于觀眾了解講解內容的重點,降低理解難度,不至于聽得糊里糊涂,摸不著頭腦。此外,在準備講解詞的時候,不僅要確保其科學及合理性,還應該結合不同觀眾的實際情況,準備針對性講解詞,促使講解內容與觀眾需求相一致。
4.3 加大培訓力度,打造一支新型講解員團隊
講解員是溝通展品與觀眾的橋梁,講解的質量對觀眾欣賞展品及受教育程度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博物館應該針對講解構建長效機制,為講解員的提升和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同時采用專項訓練、邀請業內專家教學以及內部考評等措施,提高講解員的知識水平,讓他們掌握更多講解技巧,促使他們成為博物館的特殊“代言人”。另外,為各方面表現突出的講解員創造更多外出學習和培訓的機會,開闊其視野,不斷積累講解經驗,學會更多講解技能,為博物館的長遠發展夯實人力基礎。
5 結束語
對于博物館而言,講解員是其最好的形象代表,更是銜接展品與觀眾的紐帶,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具有重要作用。講解員一定要對自身進行準確定位,通過加強學習及實踐,不斷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術水平,強化自己的業務水平,高效、高質地完成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任務,為繼承和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作者簡介】黃海東,男,漢族,本科,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宣傳教育。
①金玥.博物館講解員角色定位與講解技巧分析[J].東方收藏,2021(3):88-89.
②楊娜.博物館講解員的角色定位和技巧運用探析[J].參花:下,2019(9):72-74.
①李飛泉.淺析如何提高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技巧[J].傳播力研究,2019(24):208-209.
①劉柳.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技巧分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7):134.
②陳燕萍.如何提高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技巧[J].中國民族博覽,2018(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