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華桂
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應充分挖掘利用好紅色資源,將其轉化為黨性教育的鮮活教材,讓紅色資源成為黨性教育的源頭活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革命老區黨史事件多、紅色資源多、革命先輩多,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具有獨特優勢”。推進黨史學習教育,應充分挖掘利用好紅色資源,將其轉化為黨性教育的鮮活教材,讓紅色資源成為黨性教育的源頭活水。
紅色資源閃耀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在追求真理的路上,共產主義思想的堅定追隨者陳望道,心無旁騖、潛心翻譯,以至于把墨水當紅糖蘸著吃卻渾然不知,讓無數后來者明白,原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是信仰的力量讓中國工農紅軍超越人類生理承受的極限,戰勝千難萬險,突破圍追堵截,成為人類壯舉。
紅色資源沉淀了篤定的初心使命。1934年11月,3名女紅軍借宿湖南汝城縣沙洲村徐解秀老人家中,見徐家家境貧寒,家里連床御寒的被子都沒有,遂在臨走的時候把隨身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給老人。從此老人對共產黨有了最淳樸的定義——共產黨就是舍得把自己僅有的一條被子剪下給老百姓的人。這正是對我們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初心和使命最生動的詮釋。
紅色資源洋溢著不屈的革命意志。1935年6月18日,福建長汀西門外羅漢嶺下的刑場上,瞿秋白留下最后一句話“此地正好,開槍吧!”一聲槍響后之后,瞿秋白飲彈灑血,壯烈犧牲,時年36歲。“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瞿秋白英勇就義,樂觀堅韌的革命意志成為中國革命史上悲壯的經典。
編制地方紅色教材,讓黨性教育“厚”起來。加強史實史料研究。在研究整理編寫教材的過程中,用黨的偉大成就振奮人、用黨的成功密碼啟迪人、用黨的優良傳統教育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深度發掘紅色精神。把作為精神內核的紅色資源寫進黨性教材。精心編寫特色教材。結合各地特點編寫有特色有影響力的黨性教育教材。
打造地方紅色課堂,讓黨性教育“活”起來。推廣“情理交融”型體驗式教學。通過互動參與和親身體驗,使受教育者產生從感性到理性的提升。推廣“以史鑒今”型革命史教學。既清晰梳理歷史發展脈絡,又用歷史思維對現實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推廣“資源融合”型多樣化教學。從干部認知和黨性教育中找到契合點,在教學中科學運用多種學科、多種方法、多種資源的高度融合。
掛牌地方紅色教育基地,讓黨性教育“實”起來。立規矩。組織部門研究出臺科學、長效的黨性教育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對黨性教育基地的基本設施要求、教育教學評估、服務保障等問題作出具體的約束性規定。有選擇。培訓機構必須進行前期的深入調研,做到情況清、底數明。綜合地理位置、交通條件、硬件投入、軟件配套等各方面要素,科學合理選擇掛牌,確保基地的質量。求實效。嚴格按照“教學主題鮮明,教學方案成熟,教學設施齊全、教學管理規范到位”的要求建設黨性教育基地。
建設地方紅色師資,讓黨性教育“專”起來。建設一支以黨校教師、黨史工作者等為主體的專職專家隊伍,專職師資主要講清黨的理論、黨的歷史、黨的發展軌跡與趨勢等。建設一支以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為主體的兼職專家隊伍,兼職專家隊伍主要講體驗體會感受等,增強黨性教育的真情實感。嚴格落實領導干部上講臺制度,發揮專家型領導的作用,引導受教育者理解黨歷次重大改革和轉型時的決策理論、方法與政策措施等。
(作者單位:恩施州委黨校)